古都腳下,石榴花開。經過六十餘載滄桑砥礪,一代代西科人以史明志,勵志圖存,自強不息。他們堅守夢想,砥礪前行。用熱血譜華章,用激情燃歲月,用初心逐未來。"丹桂飄香"的西安科技大學,凝結了一代又一代西科人的智慧與心血,承載了一屆又一屆學子的青春與熱血,西科有你,一切都剛剛好。
西科校門+你=?
校門是一所學校的重要標誌,它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承載了歲月的洗禮,也見證了文化的興盛,是一所學校品牌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象徵,更是一代代校友心中難以磨滅的文化地標。六十年餘載風雨歲月,西安科技大學砥礪前行。
學校辦學源起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100多年前的斑駁歲月,鴉片戰爭硝煙瀰漫、甲午海戰烈火噴張,洋務派人發出了教育強國的時代強音,帶著北洋印記的新式大學由此誕生。
1938年7月,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西遷、合併改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在國破校散、顛沛流離的艱難時期,匯聚四校精英,從1938年建立到1957年合併了19年時間,除北京的四所高校有西北工學院分出的專業外,西安有六所高校都與西北工學院專業密切相關。可以說,西北工學院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奠定了高起點的基礎,起到了播撒種子的作用其礦冶工程學系----採礦系就是今天的西安科技大學的前身。
走過劍與霜的陣地,越過血與火的戰場,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新中國成立三年後的1952年開始了全國性的院系調整工作,掀起並校、遷校的高潮。於是,上海的交通大學於1955年開始遷到西安,1957年西北工學院部分系遷出,而採礦系遷並為交通大學(西安)採礦系。再以採礦系的地質教研室為基礎,與西安動力學院、西北農學院的地質老師一起,共同組建了交大的地質系。交大的西遷,改變了西部沒有規模宏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的面貌,引領和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蓬勃發展。西北工學院採礦系併入交大的一年中也取得新的發展,由採礦系發展為採礦系、地質系,並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礦山機電專業。
煤炭是工業的食糧,我國的主要能源,但在當時,作為我國的主要煤炭基地之一,整個西北地區煤炭戰線的技術力量十分薄弱,工程技術幹部奇缺,煤炭教育事業也十分落後。1958年9月15日,西安礦業學院宣告成立,標誌著我國西北地區開始有了第一所煤炭高等學府,有了第一個培養煤炭工業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的搖籃。新生的西安礦業學院,擎起祖國西部礦業的旌旗,以捨我其誰的膽識和氣魄,昂首闊步,揚帆遠航。
1999年,學校在"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劃轉陝西省後,根據專業及服務面向的調整,正式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隨後在學校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到大學層面的基礎上,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櫛風沐雨卻步步生根,西科大的校門就像屹立在西部的英雄樹,無畏風沙、鹽鹼、乾旱,向天而生、鬥志昂揚。雖幾度更名、遷並但它依然陪伴著每個初來乍到的西科人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步,陪伴著每個逐夢的西科人,不忘能源報國的初心。
西科礦井+你=?
如果說工業基礎是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產業支柱,那麼能源與礦業則為"工業之母",是民族獨立之所依、國家振興之所靠。作為西部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西安科技大學始終傳承興學強國、能源報國的初心夢想,現已發展成為西部煤炭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及地礦、安全領域科技與教育高地。
2017年,學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A類,成為陝西省屬高校中唯一的A類工程學科;2018年是西安科技大學辦學60周年,更是學校全面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關鍵之年。站在繼往開來的新節點,學校入選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學科。2020年7月,西安科技大學工程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科發展水平,是體現一個大學的辦學層次和辦學格局的重要標誌。西安科技大學現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安全技術及工程國家重點學科,8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涵蓋46個二級學科。擁有60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地礦、安全及其相關學科為特色,以工科為主體,工、理、文、管、法、經、藝協調發展,本碩博層次培養體系完整的辦學格局,在西安科技大學,同學們進校後,不用出校門,就可以本碩博連讀。
作為"別人家的大學",西安科技大學,悄悄地修建了一座和真正的礦井環境一模一樣的模擬礦井。在這裡你會感受到西科紮根西部、能源報國的情懷,西科人賡續能源報國使命的擔當。感受一個甲子的風雨歷程中,西安科技大學始終以守護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西部煤炭工業振興,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初心和使命。
西科圖書館+你=?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靜心讀書才能厚積薄發,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以煤炭礦業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為特色,以計算機、通信、電氣自動化、機械、材料、地質、環境、建築等學科為重點,文、管、理、工、法、藝兼收的多學科藏書體系。截至2018年12月,累計館藏文獻資料531萬冊,其中紙質文獻資料201.8萬冊,電子圖書329.27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54種,電子版全文期刊5.48萬種,中外文資料庫60個。圖書館設有31個寬敞的圖書、報刊、電子、多媒體閱覽室及智慧學習空間等,閱覽座位5544個,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1萬人次,年圖書流通量43萬冊,電子資源總訪問量2007.73萬次,全文下載348.32萬篇,這裡是對西科大"博學篤實"最好的詮釋。
文理二藝,工化雙精,在西安科技大學想學什麼,就有什麼。專業建設水平,體現學校本科教育的水平,學校現有60個本科專業,其中理工類專業51個,文史類專業5個,藝術類專業4個,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1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而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就代表著這幾個專業的培養質量進入了國際工程教育專業建設的第一方陣。
巍巍學府擎起西部礦業,60年來,西科大秉承百年礦業之傳統,博採名校辦學之靈氣,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的礦業高等教育基地,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半山腳下,月光如水,西安科技大學的圖書館燈亮如晝。學院之風,一如清涼山風拂來,自然清新。無數優秀的西科學子曾在這裡為了夢想奮力拼搏,這些畢業生分布在全國各個行業,有許多人已成為煤炭行業的領軍人物,學校本科階段培養院士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84位,創造了"一年三院士,兩人是一班"的西科育人傳奇,當然也有著更多的西科人,他們正在奮力向自己的詩和遠方奔跑。在西安科技大學2019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 2019 屆本科畢業生的升學比例為17.05%,其中升學比例較高的學院是地質與環境學院(33.43%)、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32.14%)。在這之中,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讀研的比例分別為 13%、30%。
西科人始終胸懷興學強國的理想,紮根西部、服務地礦,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西部煤炭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及地礦、安全領域科技與教育高地,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科胡楊+你=?
在六十餘年的獨立辦學實踐中,西安科技大學砥礪出了以"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胡楊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精神,它積澱著一代又一代西科人的精神追求,象徵著西科人堅韌不拔、不斷超越的意志品質,也承載了西科人勵精圖治、求真務實、頑強拼搏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基因。西科大人齊心協力、世代相傳、共同合作,為國家為母校的科研事業付出了青春,做出巨大貢獻。
從主持完成"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項目榮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王雙明院士到主持完成"大傾角煤層長壁工作面綜合機械化開採技術和裝備"項目榮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伍永平教授。
王雙明院士
伍永平教授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從完成"高瓦斯大傾角煤層開採自燃火災防治技術研究"項目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文虎、鄧軍等教授到主持完成"基於柔模支護的煤礦安全高回收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工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國家進步二等獎的王曉利教授
文虎教授
鄧軍教授
王曉利教授
"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科研項目7100餘項,其中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19項,科研經費合同總額已逾14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90餘項,授權專利4100餘項。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西部煤炭工業的發展,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作為西部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西安科技大學始終堅持"紮根陝西、立足西部,面向全國,服務地礦相關行業及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服務面向。
西科地鐵+你=?
毗鄰舉世聞名的大雁塔的雁塔校區,與陝西歷史博物館東西相接;坐落在驪山腳下,與華清池為伴的臨潼校區,距離兵馬俑不到十分鐘車程。依山傍水園林化的西安科技大學,設施完善,讓每個西科人都暢享著精緻的校園生活。著名"關中八景"中三個與學校有關,雁塔晨鐘、灞柳飄雪、驪山晚照就在你身邊。
學生公寓冬有暖氣,夏配空調,遊泳館、體育館等設施一應俱全,校內電影院可與院線同步觀影。此外,地鐵4號線"西安科技大學"站,英文站名為"XI'ANKEJIDAXUE",是西安首個以大學全名命名的地鐵站,可直達高鐵站、火車站和機場。作為學校陝西高校唯一一個全部校區通地鐵和規劃有地鐵的高校,今年備受關注的地鐵9號線開通後,也將為臨潼校區的學生們的外出帶來極大的便利,屆時學校的師生們也可以便捷的乘坐地鐵來往兩個校區。
百年底蘊育英才,薪火相傳譜華章。與教學溯源的1895相比,西安科技大學不變的是科教興國,與獨立辦學之初的1958相比,西科大始終不忘紮根西部的奉獻。歷經風雨,西安科技大學仍毅然前行,在砥礪奮進中形成了"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已發展成為西部煤炭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及地礦、安全領域科技與教育高地,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未來宏大的新時代,西安科技大學也將會在歲月的長河中,書寫更為波瀾壯闊的宏偉詩篇。
來源:西安科技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西安科技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