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大人講故事,說月亮上住著嫦娥和兔子。於是每每抬頭看月亮上的陰影,怎麼看怎麼像一個穿著五彩霓裳的人。哪怕是現在,月亮上那團陰影不論成什麼樣子,在腦海裡那都是人在不同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至於旁邊無法解釋的雜點,那就是兔子吧。
事實證明多讀點神話故事,除了給自己意象的空間,將來能夠有東西講給後代聽,還能夠用來寫歌!這不嫦娥和玉兔也跑不掉落到歌詞裡的下場,順帶捎上的還有吳剛、蟾蜍、太陰星君。他們都到了這首《廣寒宮》裡,成為歌詞的一部分。
《廣寒宮》是最近小視頻平臺上比較火熱的中國古風歌曲,其明快清朗的節奏搭配傳統的戲腔唱法,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混搭感。
本來嫦娥奔月故事裡面就有一些帶著離別憂傷感,被歌手這樣一唱,好像所有不愉快的因素全都灰飛了。這哪裡是在述說獨居寒宮的寂寥,簡直就是在月亮上面跳迪斯科、開演唱會,何等快活!一查資料果然,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舞池。
我想歌手本身也無意冒犯他們清寧的生活,古人優雅節素豈是我輩能染指。
只不過一旦涉及到神話故事,那肯定就是只能發生在古代。而根據古代的故事來作曲,只有古風這唯一的載體。問題來了,現在很少有歌手能夠把古人的似水柔情,含蓄優美用歌聲來完美詮釋。就只能搭配流行這樣平凡人皆能有之,沒有一個固定評判標準,低門檻的演唱方式。《牽絲戲》《典獄司》《離人愁》等如此類
看似個性,實則暴露了缺乏曲風駕馭能力的弊端。至於歌曲中間穿插著的戲腔點綴,也有點強為古風而古風的成分。就像請幾個洋人站臺便號稱國際化意思一樣。
唱功部分相信自然會有戲界業內人士去吐槽,如果要我來評價,我寧願作詞者能夠在歌詞本身上多下點功夫。因為唱功的上限已經擺在那裡了,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是李玉剛。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歌詞往往也只落得個形似神不似。把淚、花、雨、橋等元素隨機摻進歌裡,模仿古人行語做詩調性,這就是一首古風歌曲。搞得古人聽不懂,現在人也聽不懂,作者自己更不懂。把所有人都繞暈了,就成功了。
翻翻之前,你在三秒鐘內能背得出任何一首聽過的古風歌曲中的任何一句歌詞嗎?
如果歌詞和唱法都不上不下,怎麼辦?沒關係,好在音樂就是有博大的胸懷。我們還有旋律和節奏,這也是唯一能值得安慰的東西了。我們每一期的非洲鼓教學,也正是借用了歌曲中的旋律和節奏。只要不存在抄襲,那麼這個旋律它就是有價值的。反過來這也給音樂人了很大的創作自由空間和底氣。現在你們在好曲調的基礎上,可以隨性的嘗試,大膽的冒險,沒有人會去阻攔。期待總會有一天,我們的國風歌曲能真正成為華語樂壇不可動搖的砥柱。希望到那個時候,我們聽到古風的音樂響起,能自然駐足停留個幾秒;看到滿街的漢服風景,也不再有怪異的眼光。
我們這邊先聽著,等你們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