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測一大隊的故事】把脈遼闊的大地

2020-12-17 西部網

編前語: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測繪宣傳中心、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西安地圖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不忘初心——國測一大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故事》一書,用豐富生動的事實、樸實無華的文字,再現了中國測繪人的優秀代表——國測一大隊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山河」的奮鬥足跡,是一本樸實生動的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臺編輯部對該書內容進行了整理,並將陸續刊發。

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與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歷時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建成覆蓋中國大陸的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和自主研發數據處理系統的觀測網絡,與美國板塊邊界觀測計劃和日本地球觀測網系統相媲美。在這一造福人類的夢想工程背後,有著測繪人的艱辛與汗水。

測繪隊員在內蒙古執行陸態網絡項目任務。

國測一大隊自1998年開始參與實施我國「九五」首批三大科學工程之一——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西部地區區域網坐標測定任務。此類觀測是為地震形變監測服務的,通過測定坐標觀察地殼的運動變化,形象地說就是為大地號脈。

國測一大隊的任務是站點標石選埋、基本網和區域網GPS觀測、相對重力聯測;測區是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雲南,作業區域分散,而且均處於特殊困難地區,時間緊、任務重、影響大。參加作業的全體同志,不畏艱險,奮力拼搏,克服了高原缺氧、嚴寒酷暑、洪水激流、山體滑坡、道路塌方等無法想像的困難,跨越了奔騰的金沙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翻越了終年積雪的橫斷山、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天山,橫穿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穿梭於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在紅軍長徵的路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在帕米爾的紅其拉甫哨所和孔繁森戰鬥過的藏北高原,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在新疆沙漠地區,隊員們選好點就開始挖坑。埋石的坑口不大,也就1.2米見方,深度視各點的地質情況定,一定要挖到地層斷裂帶的巖石上,這樣在測試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準確的數據。唐志明組挖的點不需太深,也就四米多一點,而且是沙漠地區,疏鬆的沙質根本不用硬挖。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深度挖到兩米多的時候,坑口直徑就已經五六米了,要命的是越往下挖,坍塌得越厲害。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天了,唐志明他們沒有好的辦法,只有向當地有關單位求救。最後,一個工程隊過來用了幾天的時間幫助他們處理。誰能想到,這一個點他們前前後後幹了20天!

在滇西北高原,山風掠過,草木稀疏,四周寂無人煙。晨曦初露,國測一大隊隊員們已經在忙碌著準備觀測了。8點整,郭贊峰把GPS天線安裝到測標點上,通風乾溼溫度表和高原空盒氣壓表也開始工作,顯示出幹溫6.4攝氏度,溼溫3.8攝氏度,氣壓760.8百帕。8點15分,GPS接收機工作狀態正常,便攜機屏幕上顯示出三維的地心坐標,概略高程2364.2米,東經99°4′48″,北緯26°6′34″。一切工作正常!兩個小夥子蜷縮在帳篷裡觀測數據,非常認真。這個小組在這裡要連續觀測四天,白天兩小時一次,晚上四小時一次,保證觀測數據準確無誤。之後,他們還要根據指揮部安排,趕往四川恰叫,青海班瑪、玉樹、花土溝,西藏羊八井,新疆甜水海、民豐、新源執行觀測任務。8月初觀測結束,120天,他們行程2萬多公裡。

測繪隊員在西藏執行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工程任務。

在藏北無人區,為埋下高質量的基巖天線墩,在高寒缺氧、物資匱乏、交通通信極差、勞動力奇缺的情況下,國測一大隊隊員們要將成噸重的標石材料運到山上。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使不少隊員累得暈倒在地,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完成任務的決心,休息片刻,恢復後咬著牙再幹。參加聯測的小組,實際上是汽車與時間的較量,幾百公裡的路段必須當天跑個往返,爭分奪秒地和時間賽跑,作業隊員以汽車為家,有時吃、住都在車上。越野車空間狹小,座位上放了高精度的儀器,隊員們只好擠在後面和行李待在一起。遇到糟糕的路況,隊員們如物品一樣被拋來甩去,一坐就是數萬公裡。每天頂著朝霞出發,晚上披著月光回到駐地,趕緊整理計算數據,夜深了還要為發電機加油。在萬家團聚的中秋佳節,我們的測量隊員在莽莽高原堅持奮戰,他們凌晨6點就已經出工了,直到第二天的凌晨6點才返回駐地。起床時滿天星鬥,歸來時月光如水。9月下旬的高原風雪不止,溫度驟降,測量隊員的觀測儀器被風吹得無法立穩,隊員們只得解開鴨絨衣扣,用鴨絨衣遮擋住狂風。觀測完畢時,大家嘴唇發紫,渾身發抖,但都很滿足……

2009年3月20日,國測一大隊四個小組從西安出發,分赴藏南和藏北地區,僅用37天,順利完成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與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西藏測區GPS觀測任務,完成了西藏測區改則、幫日、隆格爾等縣鄉4個地殼點、11個陸態網點的觀測工作。此次網絡觀測點,最低海拔4500米,最高5300米,夜間最低溫度近零下20攝氏度。為保證網絡觀測安全、順利開展,中隊領導帶隊前往美馬錯湖無人區,克服高原缺氧、晝夜溫差大、燃油衣食緊缺、風沙冰雪封路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各點觀測工作,安全行車4萬餘公裡。

在日喀則地區仲巴縣的帕龍錯觀測點,由於道路冰雪封凍,第一觀測組的車輛無法進入,被迫退回。隊領導果斷決定,由臨近點隆格爾鄉第四觀測組的車輛一同上點。觀測組車輛跨過冰河,拉斷鋼繩,在埋沒車輪的冰雪中困難前進,如期上點,完成觀測任務。

在阿里地區東汝鄉無人區的觀測任務中,第一、四小組趕在氣溫升高、冰雪消融、河灘無法通過前,迅速開入沼澤密布的無人區。拖車、繞行,想盡一切辦法,最終順利上點,如期返回日土縣,完成了西藏測區兩個困難點的觀測任務。

李保峰初上青藏高原,測區多在海拔4500米以上,有時候頭疼得徹夜睡不著覺,碰見颳風下雪的時候,反應更強烈。每個點都要進行四天四夜的觀測,面對著溫度極低、野獸可能來襲的惡劣環境,他和隊友要時刻保持警惕,確保儀器24小時不間斷工作。在這裡,吃飯難,扒兩口飯就得喘兩口氣;睡覺難,有時半夜會因為缺氧而憋醒;最難的是無邊的孤獨,難以排遣。在四天四夜的觀測時間裡,沒有手機信號,聽著耳邊呼嘯的寒風,看著遠處一望無邊寂靜可怕的荒原,只有和司機相對而坐,裹著鴨絨衣、蓋著厚被,背靠著帳篷杆,無所不談,直到無話可說。

2011年3月底,國測一大隊10個GPS觀測組前往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寧夏和甘肅執行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項目GPS B級網觀測任務,8月中旬收測。這次任務歷時100 多天,每個GPS觀測組平均觀測點都在20個以上,每個組的作業車單車平均行程都在8000公裡以上,最多的行程9000多公裡,跨度都涉及三個省份以上。國測一大隊GPS中隊副隊長周喜峰帶領作業人員在青藏高原、新疆沙漠和內蒙古草原等地轉戰。他們翻高山、渡冰川、過雪地,臥冰飲雪,戰天鬥地,沒日沒夜地守護著不同環境下的GPS觀測站,確保採集到精準的數據。

在羅布泊,國測一大隊高峰小組領略了沙漠高溫的厲害。沙塵暴讓人無奈,更加讓人心生畏懼的是毒辣辣的太陽。在羅布泊的戈壁裡,陽光照耀讓人無處可藏,坐在小小的帳篷內,如同蒸桑拿,汗水好似從身體的每個毛孔裡滲出。四天四夜的堅守,熱得人沒有胃口,高峰和隊友靠著水、幹透的饢、幾袋榨菜和16個西瓜,度過了參加工作以來最難熬的四天。觀測兩天後,他們實在忍受不了高溫,就把帳篷底朝天翻了個撐著,這樣四面都通風了,一陣熱乎乎的風襲來,雖是熱的,但是已經舒服了很多。熱熱的風裹著細細的沙塵,附在滿是汗水的身上,一天下來,大家如同出土的兵馬俑。這裡凌晨6點天就亮了,一直到晚上10點左右太陽才會落下。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高溫的煎熬,只有在日落後,才有愜意的涼爽。

穿越羅布泊,那是一種奇幻的經歷。汽車一路拖著濃濃的塵土,荒無人煙的戈壁一眼望不到邊,地面似乎向上散發著熱浪,遠處的沙丘在熱浪中虛幻縹緲,如同海市蜃樓。在孤獨中前行,綠洲、飛禽、走獸只是記憶、只是夢想。終於,汽車的一個輪胎由於摩擦產生的高溫發生了爆胎,萬幸的是在後輪方向。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面對炎熱的夏季,測量隊員做了萬全準備,比如全車輪胎更換為氮氣輪胎,走一走,停一停,防止高溫造成預料之中的事。但爆胎還是未能倖免,慶幸的是,大家安全穿越了羅布泊北岸南線,順利到達了國道。

2013年,國測一大隊12個觀測組,歷時四個月完成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區域網觀測任務。

國測一大隊劉名洋小組的測區基本都在青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在大雪封山的情形下,劉名洋和隊友帶著沉重的儀器,仰望著高高的山峰,鼓足了勇氣開始攀登。可是每次沒走幾步,就覺得喘不上來氣,特別難受,常常會有坐下去再也不想站起來的感覺。想著想著,他覺得此刻自己的經歷正和隊友高北戰的一次經歷十分相似。在2005年珠峰測量時,大雪覆蓋,天寒地凍,車子只能開到距點位13公裡的地方,那時沒有什麼辦法,只有扛著儀器,一步一步地向點位靠近,就這樣扛著儀器,在海拔6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硬是走了13公裡。想到這裡,劉名洋似乎變得強大了許多,儘可能地讓自己深呼吸,腦海中還不時浮現隊友們在冰雪中翻山越嶺的場景。這時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必須徵服這座山峰,必須保證準時開機!就這樣,沿著那條所謂的山路,劉名洋緩慢地向上挪動著,幾乎每走兩分鐘就不得不停歇一會兒,走走停停,將近兩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點位。劉名洋感覺胸腔還在隱隱作痛,但已經顧不了太多,趕緊將儀器架好、設置妥當。這時,他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了,躺在積雪覆蓋的山頂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在山頂,抬頭看著這片空曠而寂寥的天空,看著矗立著的覘標,想起測繪前輩的裝備之簡陋,不禁思緒萬千,對他們的精神高山仰止!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經天緯地,開路先鋒——國測一大隊[組圖]
    2009年7月10日,國測一大隊三中隊的水準測量隊隊員在西藏那曲附近野外作業。他們扶著標尺和儀器,邊測邊走,每天最多行進10公裡。為了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程,要把高程從黃海之濱的青島水準點引到珠峰腳下。於是,隊員們用雙腳迂迴曲折地走了12萬公裡,花了整整10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國防和經濟建設急需測繪依據。全國僅有約三分之一的地區進行過低精度測繪,1954年,國測一大隊在西安成立。
  • 【國測一大隊的故事】雛鳳清於老鳳聲
    編前語: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測繪宣傳中心、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西安地圖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不忘初心——國測一大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故事》一書,用豐富生動的事實、樸實無華的文字,再現了中國測繪人的優秀代表——國測一大隊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山河
  • 【陝測人文】神州「天元」——永遠的大地原點
    受國家測繪總局委託籌建中國大地原點的陝西省測繪局(今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責成下屬單位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今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以下簡稱「國測一大隊」)完成選點任務。國測一大隊高度重視此項任務,時任隊黨委書記、隊長焦鳳山牽頭組織,於1975年11月成立了以王育城為組長,以薛璋、邵世坤為骨幹,王義立、葛道良等同志參與的「設計勘選組」,具體負責選點工作。
  •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堅定用腳步丈量大地的初心
    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習近平  用雙腳丈量國土,用科技測繪山河,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是海拔8844.43米珠穆朗瑪峰的測量者。
  • 大地,因遙望天空而遼闊
    遠處,一群群牛、羊、馬兒,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悠哉遊哉地,在綠地毯上移動……近的,就在路邊,看得見眼睛和犄角,肆意地、埋頭吃草的美滋滋樣。冬去春來,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吃草、長膘。他們歡騰在廣闊的草原上,肆意狂奔、打滾,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贈予的遼闊天地。躺在軟綿綿的草原上,看那燃燒的雜草,成灰成煙,匍匐在大地,抬頭、拱身、蜿蜒走向天空,如果有靈魂,當在那縷縷煙裡。
  • 習近平回信的測繪大隊都有什麼功績
    ,充分肯定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對全國測繪工作者和廣大共產黨員提出殷切希望。近日,參加當年珠峰測高任務的邵世坤等6位老隊員、老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國測一大隊的光輝歷程和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奮鬥足跡。 習近平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 國測一大隊邵世坤等同志: 來信收悉。
  • 中醫把脈能看出什麼病? 中醫把脈測懷孕準確率高嗎?
    原標題:中醫把脈能看出什麼病? 中醫把脈測懷孕準確率高嗎?   把脈是中醫治療疾病前不能少的程序,想要把脈更加準確就要講究時間,最好是在早上。那麼,中醫把脈的原理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把脈的最佳時間和原理,千萬別錯過了。
  • 視界| 航拍桂陽壇山,大地遼闊、春和景明
    近日,雨後初霽,天氣短暫放晴,位於桂陽縣流峰、板橋、塘市等鄉鎮交界處的壇山一派春和景明,大地遼闊,令人嘆為觀止。紅網時刻5月9日訊(通訊員 歐陽志 李維坤 )近日,雨後初霽,天氣短暫放晴,位於桂陽縣流峰、板橋、塘市等鄉鎮交界處的壇山一派春和景明,大地遼闊,令人嘆為觀止。壇山,海拔高772米,其形如硯,自古就有「壇山硯」的美譽。據《桂陽直隸州志》記載:「百裡環望,面面如一,故曰八面壇山。」
  • 一文讀懂珠峰測「身高」:測量工作已完成 珠峰新高度兩三個月後公布
    最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一行人不負眾望,如願站在珠峰最高點,圓滿完成了本次高程測量的登頂任務。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目標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珠峰高度一測再測:多個「身高」背後有何說頭?
  • 珠峰最新高程是怎麼測出來的?
    「我們從日喀則國家一等水準點向珠峰腳下布測了數條水準線路,首次將我國國家高程基準傳遞至中國與尼泊爾邊界,人類還首次實現了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航空重力測量首次連片測量了人類無法涉足區域的重力值。」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介紹。
  • 王玲玓:遼闊大地上到處都是歸屬感(外一首)
    遼闊大地上到處都是歸屬感(外一首)文/王玲玓我的本意是歌頌秋天這個季節,仍有很多花朵試圖通向果實,拂曉開放,午後思索花杯裡的雨水自滿自清墜樹而亡,以完成時態躺在它出世的地方萬物,雖從未廝認,卻彼此知道秋陽薄暮,或許並排躺在溫熱的一角,絮談——生命只有兩個空間:天空和大地
  • 中醫把脈靠譜嗎 測孕四大招最靠譜(全文)
    小童童媽媽等你(懷孕26周):把脈是不準的。我表叔是老中醫,他給我說把脈是不準的。 寶媽愛寶兒(寶寶2歲):有的時候是會出錯的,我懷我女兒的時候也是中醫把脈說是男孩。這胎先驗的血,是兒子,然後想看看之前把脈的那個人準不準,跑去把脈,沒告訴他驗血的事,他直接告訴我是兒子。 我從懷第一個到現在,找的都是周邊人說很準的醫生。從沒有錯過一次,只要找對人了,把脈也是很準的,雖然不知道原理是什麼,我自己把感覺女兒兒子的脈是一樣的。他並不是專門把男女的,是把脈看婦科的。 所以不是把脈準不準,而是找的醫生夠不夠厲害!
  • ——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們聽
    讓我們帶著感動,一同來品讀他們的故事。2002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
  • 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們聽 | 特別關注
    讓我們帶著感動,一同來品讀他們的故事。2002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
  • 【十佳天漢警隊候選單位事跡展播】城固縣公安局國保大隊
    【十佳天漢警隊候選單位事跡展播】城固縣公安局國保大隊 2020-12-07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們聽
    讓我們帶著感動,一同來品讀他們的故事。2002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
  • 蕭紅小說中故事空間的呈現:東北大地的物理空間
    前期小說中的空間有助於塑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點等,為故事情節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渲染了環境。後期的小說中的空間是「行動著的點」,空間參與到小說的敘事中,空間可以用來表現時間,能夠推動小說的敘事進程。空間在小說中發揮著重要的敘事功能。龍迪勇在《空間敘事研究》中指出:「很多現代小說家對空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有多遼闊?上帝之鞭一響47國便是瑟瑟發抖
    十三世紀的時候,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著他的鐵騎在飛馳。當噠噠的馬蹄聲響起,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便是感到了恐懼。於是大地沉淪,歐洲淪陷,臣服於成吉思汗。由成吉思汗啟,他的子孫接力創建的蒙古帝國,橫跨亞非歐,今天的47個國家,都曾是蒙古帝國的領土。成吉思汗,原名叫做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號。
  • 中醫把脈,一摸便知生男生女?
    從古至今,民間流傳了數不勝數的辨別生男生女法,比如看肚子形狀、測胎心、檢驗晨尿、吊鉛筆等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傳統的中醫把脈知男女的方法:脈象的含義在介紹中醫把脈辨男女的方法之前,先來跟大家講講什麼叫脈象。脈象是中醫學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用手指感覺到的脈動徵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