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
開學啦!!
轉眼,時間已進入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將陸續回歸校園。
開學第一天
去往學校的路
可不是那麼順暢
一路上那是堵!堵!!堵!!!
心情也跟著堵了起來
讓不少家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把孩子送到學校
進入校園之後
家長擁堵的心情
瞬間變得豁然開朗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學校準備了各具特色
充滿儀式感的迎新活動
讓新生和家長們
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戳下方視頻
來感受一下開學迎新活動中的儀式感吧
開筆禮、走紅毯、收禮物......新學期開學了,我們需要怎樣的儀式感?
開筆禮、走紅毯、收禮物......新學期開學了,我們需要怎樣的儀式感?
對於開學迎新活動中的儀式感
央視主播也發聲了哦~
開筆禮、走紅毯、收禮物......新學期開學了,我們需要怎樣的儀式感?
一句簡短的問候
一個小小的擁抱
一件精美的禮物
一場隆重的儀式
每一個細節
都讓新生和家長
感受到了滿滿的儀式感
很多家長在參加了孩子的開學典禮之後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不僅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學校生活中去,還能收穫開心和知識,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他們也從心底感到高興,非常支持這種儀式感十足的迎新活動。
也有一部分家長對此表示擔憂,買這麼多道具容易造成浪費,有的孩子還很小,對於很多事情還不太了解,這滿滿的儀式感,又能領會多少呢?
那麼迎新典禮
到底需不需要儀式感
這儀式感
又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呢?
我們採訪到了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副教授楊鵬,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學校舉辦這種儀式性的活動,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教育也確實需要一種儀式性的活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儀式的形式開展教育,不同於課堂,可以培養學生一種共享的價值觀,並且幫助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重要一份子。因為中小學生的年齡,正好處於人格的成長期,按照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8階段理論,中小學生正好處於一個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時期,他們需要樹立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群體中所佔的地位。而學校給他們舉辦的這種活動,也恰好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場景,讓學生們去轉換一下角色,看到自己的優勢,並且不斷增強自信心。儀式也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學生通過接受、欣賞那些比較出色的學生,理解我是誰這樣一種自我意識,形成一個好的自我認同,避免了這一成長階段中的角色混亂的問題。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通過儀式來強化管理,不僅僅是學校在用,也有些企業喜歡用這個方法。因為通過這種儀式性的活動,可以向群體的成員或組織成員,來表明和強化組織的最關鍵的價值觀在哪,讓成員在潛移默化中明白什麼行為是被鼓勵的,這其實是一個成員自發學習企業文化的途徑。當然這些東西也可以遷移到學校中來,因為學校也有自己的校園文化,在儀式重複過程中,校園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可以在學生中得到一個傳承和強化,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會通過儀式性的活動傳遞給學生。
所以,我覺得合理地組織一些比較正面的儀式性的活動,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有很多好處的,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那麼對於這件事
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在明天(9月2日)早上7:01
播出的《新聞早敲門》節目中
我們還將採訪家庭教育專家
就這個話題與您交流、探討
敬請關注
作者:任威明
本文編輯:王琳
【來源:山東教育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