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人,武力不輸五虎將,為何只入選八驃?

2020-12-20 騰訊網

楊志為北宋名將楊業之後,其武力自不用說,曾與林衝戰的不分勝負。後在大名府與急先鋒索超也是勢均力敵。即便如此,楊志的武功也沒什麼疑問,至少比得過五虎上將的秦明、董平,可是他並未列五虎上將,這是為何呢?

五虎將的名額有限

五虎將只有五人,分別是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和董平。這五個人武藝的確高,除了秦明曾被史文恭二十回合打敗刺傷,其餘人基本上沒有敗績。董平之所以會戰死,是因為棄馬步戰,而且左臂受傷,立功心切,並非武藝不行。

同理,秦明也是躲避暗器時,被方傑殺死,方傑的實力並不比秦明強。梁山不少人的武藝都很強,他們跟五虎將的實力相差無幾。比如魯智深,作為步軍大頭領,他不但一禪杖打翻過馬靈、方臘,跟楊志交過手,甚至騎馬作戰也能與呼延灼打個平手,楊志也是。

其次,楊志和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三山頭領一起來投奔梁山的,說白了是和宋江合夥來了,不是給宋江打工的,三山派系有13人,楊志、魯智深、武松三人又是武藝TOP級的選手,分化瓦解他們是宋江必然會做的一件事,宋江稱魯智深師傅,跟武松是結拜兄弟,楊志就晾一邊得了。

楊志的排名還蘊含了一種標準

張清和史進等有實力的武將可能因為五虎將的位置沒有自己的而不服氣,但是將楊志等人排在八驃騎就相當於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楊志這種出身好且有實力的人也只能在八驃騎的行列,其他人就不要把目光放在五虎將身上了。

其實楊志個人際遇,就是北宋王朝的影子。只有像楊志這樣的人能夠得到重用,能夠光明騰飛,北宋王朝才有救。如果連楊志這樣的棟梁之才都暗淡了,北宋王朝又怎麼會不滅亡呢?所以說,楊志是「天暗星」,意味著北宋王朝接近尾聲了。

水滸中的楊志,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好漢。他的武藝,在梁山上其實是屬於一流的,甚至從五虎將的標準來看,楊志能入選五虎將,也是絲毫沒問題 。

一、步下功夫:楊志在步下能戰平魯智深、林衝。這點看過書的人,都清楚。這其實就證明了,楊志的武功,比秦明和呼延灼的武功,更全面。

二、馬上功夫:楊志最經典的一戰,就是戰平了呼延灼。

所以楊志的功夫,非常的全面。這在水滸中,似乎就只有魯智深能跟他比較了。武松猛,但馬上功夫卻差。秦明兇,可步下功夫,幾乎沒有。

楊志其實一直想擺脫自己身上的「二龍山標籤」,跟宋江靠近,證據就是,打青州時他第一個提出來,二龍山入夥梁山,可卻就是沒法擺脫。所以這就造成了楊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局面。

宋江視其為二龍山派系。已經把步軍老大、老二的位置給了魯智深和武松,若在給楊志一個五虎將,那二龍山派系還能控制嗎?

降將派系,又都是奔著宋江的招安,前來的。跟楊志這種,轉一大圈的情況,完全不搭界,自然也不會把他視為降將派系。

只有二龍山派系了,雖對楊志的所作所為,都無可奈何,但也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他。不承認楊志,也不行,誰讓曾是二當家的呢?

這就使得楊志,失去了身後的勢力支持,成為了游離在各個派系之外的人,幾個重要的圈子,他似乎都能進,可哪個圈子,又都排斥他。

在這種背景下,五虎將豈能要他?因為,五虎將也可視為梁山上,五個小山頭,楊志孤家寡人的代表了誰?三個原因,都非常現實和冰冷,一綜合,他就只能靠邊戰,混個八彪完事,一點也不怨!

相關焦點

  • 水滸中,八驃之首有五虎水平,小彪之首有八驃水平,這句話對嗎?
    梁山上的馬戰高手,基本上都包含在「五虎八驃十六小彪將」中。梁山五虎將大家都很熟悉,是關勝、林衝、秦明、董平、呼延灼五人;梁山八驃騎其實有幾位實力很強,花榮的箭術、張清的飛石、徐寧的鉤鐮槍,哪一位五虎將也不能小視。《水滸傳》中,除了五虎將和八驃騎,梁山還有十六小彪將。「十六小彪將」在書中的原名叫做「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
  • 梁山好漢高手如雲,豈止五虎將?玉麒麟 八驃十六彪 水軍步軍統領
    梁山馬軍五虎將,即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和雙槍將董平,更是能徵善戰,威風八面!(在蜀漢五虎將 梁山五虎將 抗疫五虎將中有介紹。) 很多朋友認為,梁山能人眾多,高手如雲。難道只有這些好漢配得上虎將之名?像魯智深、武松、花榮、楊志……哪一個不是眾裡挑一的好手?其實梁山好漢人才濟濟,除了五虎將,還有不少出類拔萃的英雄好漢!
  • 水滸傳中的林衝是五虎將裡最強的那個嗎?
    但是,作為研究水滸的愛好者,一切要以實際出發,一切按照書中定位和戰績來分析,看看林衝武力究竟是怎樣?說明:只分析大聚義和方臘部分,因為這兩部分質量最高。王慶田虎屬於水滸全傳,不屬於水滸傳內容;反朝廷徵討和遼國,屬於後續添加的,並且梁山沒有傷亡,不做分析。 1,林衝無萬夫不當之勇標註,而其他四虎有。
  • 水滸有五虎將八驃騎,三國也有五虎將八驃騎,都是何許人也
    分封職位時,有五虎將、八驃騎、十六小彪。其中五虎八驃都是何許人也? 梁山五虎將分別是: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 八驃騎分別是: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美髯公朱仝、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
  • 水滸傳中五虎八驃的最終結局:4人病死7人戰死1人自盡,僅1人善終
    只不過他們的對手方臘實在太強了,而宋江和吳用又沒什麼像樣的計謀,除了正面硬剛之外根本不懂得什麼兵法、謀略。《水滸傳》中,梁山上的猛將以「五虎八驃」為首。梁山五虎將分別是: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雙槍將董平、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梁山八驃騎分別是: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美髯公朱仝,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
  • 解讀水滸108將丨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一生的徵戰與人生旅途,總是不盡如人意, 一赤誠之心無人理解。 徵方臘途中,過了長江,在丹徒縣患病不起,最終病死異鄉。
  • 《水滸傳》:梁山好漢眾多,武力排行前十都有誰?
    但如果按照武力排行,前十名應當如下:第十位:小李廣花榮。花榮在梁山排名第九,是八虎騎與先鋒使之一。雖然花榮的槍棒功夫並不高超,但箭法絕對是第一。相傳花榮具有「百步穿楊」的功夫,被人們比作西漢名將李廣,因此有小李廣之稱。花榮原為清風寨副知寨,後跟隨宋江南北徵戰,屢戰奇功,如一箭射死董澄、王仁、鄧元覺等。
  • 水滸傳中,這兩位好漢排名最憋屈,有五虎將實力,卻被排在地煞裡
    熟悉《水滸傳》的讀者都清楚,梁山一百單八將分為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梁山上得了臺面的高手,也大都集中在三十六天罡星中。七十二地煞星裡面不是沒有高手,而是非常少。今天「史書凌軒閣」就用這篇文章聊聊《水滸傳》中兩位排名最憋屈的梁山好漢,他們有五虎將實力,卻被排在地煞裡。一、小溫侯呂方。
  • 楊志兩次單挑,間接證明了五虎將和八驃騎有差距
    梁山一百零八將中,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董平、張清、朱仝、楊志、史進等五虎將和八驃騎,他們都堪稱猛將。而步軍將領中,魯智深、武松、楊雄、石秀也都相當厲害。不過,關於五虎將和八標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五虎將實力不行,有的人認為八驃騎能力更強,不弱於五虎將。比如說,花榮曾經跟秦明大戰五十回合,楊志曾經跟林衝大戰三四十回合,都是不分勝負,似乎八驃騎的確不比五虎將差。
  • 關羽武力並非最強,他做五虎上將之首,是憑真正的實力還是資歷?
    當時,黃忠已經六十餘歲了,但是他的實力仍然很強,他和關羽大戰一百餘回合不分勝負。後來,還差點用弓箭將關羽射死。從他們倆的這一戰可以看出,若論單打獨鬥,關羽和年老的黃忠是個平手,而若是加上弓箭,則關羽不敵黃忠。同樣是老年狀態,黃忠的戰鬥力比關羽略強。如果說關羽的武力能勝過趙雲、馬超,想必很多人會站出來反駁吧。
  • 水滸108將僅1位頂尖高手,8位當世一流高手,其餘都不足掛齒
    很多人就像水滸中的好漢一樣,基本上都是小人物出身,在生活中總會路見不平,基於自身的能力限制,所以會對梁山108將的本事和武藝產生嚮往。然而,《水滸傳》中卻只有一位頂級高手,八位一流高手,其餘人都不值一提。
  • 水滸傳裡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錢,換算成人民幣,有多少?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楊志賣刀算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情節,其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了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不勝唏噓。
  • 此人是梁山地勇星,武藝不輸五虎將,卻莫名其妙被打壓
    論武藝,其人如神一般地存在,戰場上未嘗敗績;論派系人數,比魯智深、楊志的二龍山還要多;論貢獻,此人又在關鍵時刻以一己之力協助梁山獲得大勝。但到頭來此人不但僅名列地煞,也不是虎將、八驃騎、步軍頭領,而是一名小小的馬軍小彪將。此人便是孫立,對應梁山地勇星,排名第三十九位,綽號病尉遲。病尉遲這個綽號,關鍵在於這個「病」字。不少人認為這是賽過的意思,其實並不正確。
  • 楊家將的後人現狀如何?第37代傳人:身懷絕技,卻萬般痛苦
    對於楊家將的故事,想起來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一些比較喜歡看戲的人,更是熟悉,楊家將是北宋時期的人物,後來被改編成了戲曲以及文學作品等等。楊家將是個悲慘的故事,基本是死的死,傷的傷,骨肉分離,妻離子散,每次看完,相信大多數人都非常的痛心疾首,同情楊家將。事隔千年,楊家將還有後人麼?他的後人又是什麼樣的呢?
  • 東吳如果也有「五虎上將」,誰能有資格入選呢?
    一說到吳國,其實挺可憐的,在《三國演義》中既不是主角也不像曹魏一樣強大,導致戲份很少。但是也不缺乏傑出的人物,話說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東吳四傑」。 東吳的主要人物都是文武全才類型的統帥,比如周瑜。如果我們就按照武力來選著,東吳的「五虎上將」,那麼將會有誰入選呢?
  • 水滸傳中的梁山馬軍十六小彪將(上),先說一說排名前八位的小將
    提轄打平了馬軍五虎將中的雙鞭呼延灼,這一戰已經定位了他的馬上實力不在八驃騎之下;可能有人說呼延灼有體損,但是呼延灼打完林衝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觀戰,直到副將被捉他才出馬,如果這個時候他是和孫立交手的話,我想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抓住體損二字不放了,就是因為呼延灼又打了扈三娘十幾個回合才和孫提轄交的手,不過以呼延將軍的水平打一個中小彪級別的扈三娘十數合應該不會消耗太大的體力,所以個人以為呼延將軍此時的體力損耗有但很小
  • 《水滸傳》與「楊家將」,不僅只是有好漢與楊家將有血緣關係
    民間藝人更是爭相演唱,在宋元時代,民族矛盾激烈,中原屢遭侵犯,人們就希望有楊業父子這樣抗遼的英雄出現,所以這時,楊家將的故事就更加風行。 這主要表現在: 一、梁山泊的好漢中的一些人,與楊家將有著血緣的關係。 · 青面獸楊志,自稱「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史籍沒有這樣的記載,大概是《水滸傳》的作者故意拉扯進去的。楊志丟失了「生辰綱」,走投無路,先在二龍山落草,打青州時,上了梁山。
  • 五虎上將的諡號都是啥?為何關羽的諡號含貶義?
    五虎上將的諡號都是啥?為何關羽的諡號含貶義?古人發明諡法,一則激勵君王大臣要上進,二則勉勵後人,那麼當年五虎上將死後的諡號都是什麼呢?為何只有關羽的諡號含貶義呢?關羽,名震三國的"萬人敵",不僅個人武力爆表,可以萬軍之中陣斬敵將,而且他的領兵能力也是十分強,早年劉備兵少,所以很少會分兵行進,但要是分兵,關羽必是另一路的主將,比如曹操伐荊州時,劉備兵分兩路逃跑,自己帶著步兵走陸路,關羽則率水軍主力先行撤退,等拿下益州後,他更是獨自鎮守荊州,所以蜀漢開國,他是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