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國內外院士、19名知名科學家受聘山東省農科院「第一所長」

2020-12-12 半島網官網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王亞楠 報導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濟南5月26日訊  「聘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李登海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賴錦盛教授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第一所長』;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張新友院士,印度科學院院士、國際半乾旱熱帶地區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拉吉夫·瓦西裡為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第一所長』……」

  在今天上午山東省農科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副院長張立明宣讀了這樣一份沉甸甸的名單——18名國內外院士、19名知名科學家正式受聘該院院屬研究所「第一所長」。通常略顯「保守」「土氣」的農業科研院所,為引才搞出了一個全國首創的「大招」。

  「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省農科院視察,提出殷切期望。6年多來,山東省農科院不斷探索,「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屢結碩果。

  「作為首批受聘的『第一所長』,我將以此為契機,將此前較為鬆散的合作轉變為緊密紮實的全方位合作。」通過遠程視頻連線,依然可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的激動和喜悅。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領軍人才更是創新發展的「金鑰匙」。「服務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不能讓科技創新的需求等著人!」張立明坦言,儘管省農科院近年來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山東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但仍存在高層次領軍人才數量不足、工作機制不夠靈活等突出問題,短時間內全職引進或培養一批領軍人才難度較大,「創新建立『第一所長』制度,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實現『高水平、全覆蓋、為我用、求實效』」。

  此次受聘的「第一所長」均為國際國內著名學者,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同於以往的顧問專家,「第一所長」可直接參與關係省農科院事業發展的重大決策,給予該院和研究所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的指導和支持,重點在解決山東農業科技重大問題、突破「卡脖子」技術等方面發揮作用。

  推倒四面牆,引來八面風。以「第一所長」為突破口,山東省農科院強力改革人才制度,出臺「1+6」人才新政,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基金,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吸引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以激活人才為牽引激發創新能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7位中國學者躋身世界級生命科學家,高福等人入選!
    在其出爐的最新名單中,這一全球頂尖學術雜誌邀請了7位中國生科領域的一流科學家成為其學術顧問,高福等躋身成為世界級水平的科學家。此次入選的中國科學家全部來自中國生科領域的一流研究機構,包括2位中科院院士、2位女性科學家,7位中有4名在中國科學院系統的研究院所或實驗室任職,而另3名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而高福在中國疾控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一重點實驗室主任同時任職。
  • 王越院士受聘工程系首席科學家
    李和章校長(右)為王越院士(左)頒發聘書。日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王越教授受聘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工程系首席科學家。王越院士是我國著名的信息系統專家,曾領導我國軍用信息技術從白手起家到蓬勃發展,多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科技殊榮。聘任儀式後,王越院士與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長李和章進行了交流。
  • 吉大校長周其鳳院士受聘「楊石先講座教授」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張麗 攝影李星皎)12月6日,著名高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周其鳳受聘為南開大學「楊石先講座教授」。  在綜合實驗樓舉行的致聘儀式上,校黨委書記薛進文介紹了周其鳳的簡歷,並向他致送聘書、佩戴校徽、贈送楊石先先生銅塑像。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張立明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省農科院科研創新工作成效顯著,主要指標走在了全國省級農科院的前列。山東省農科院主動置身國家和山東省發展大局中超前謀劃,搶抓發展機遇,狠抓科技創新工作,全院科研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實現了大幅提升,研發出一大批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共話抗擊疫情
    11月16日上午,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開幕,並迎來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0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論壇上,生物島實驗室黃埔學院在眾多大咖的關注下揭牌。
  • 12位院士參與,7位院士受聘,一項重大會議在湖南召開
    8月30日,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舉辦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該學術委員會由12名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陣容強大。本次會議有7位院士到會,與會人員從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學科建設等角度,為中心的重點研究方向、中心建設運營等開展戰略諮詢。
  • 培養拔尖人才,建設一流學科 4位院士受聘西北工業大學相關院長
    聘任儀式上,該校黨委書記張煒代表學校熱烈歡迎四位院士擔任西北工業大學相關研究院、學院院長,校長汪勁松為四位院士頒發聘任證書,黨委常委、副校長侯成義宣讀學校聘任文件。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校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聘任儀式並座談交流。聘任儀式由黨委常委、副校長何國強主持。
  • 西北工業大學院長聘任儀式成功舉辦,4位院士受聘擔任西工大院長
    聘任儀式上,西工大黨委書記張煒代表學校熱烈歡迎四位院士擔任西北工業大學相關研究院、學院院長,校長汪勁松為四位院士頒發聘任證書,黨委常委、副校長侯成義宣讀學校聘任文件。聘任儀式由黨委常委、副校長何國強主持。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校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聘任儀式並座談交流。
  • 工程院增選33名新院士 3位港臺科學家當選
    這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21人。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介紹,新當選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下的7人,佔新當選院士人數的21%。年齡最小的44歲。新當選院士中有7位是工作在廠礦、企業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專家,有1位為女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魯網11月23日訊(記者 王雅茜)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農科院科研創新工作成效顯著,主要指標走在了全國省級農科院的前列。
  • 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俄羅斯院士,被陝西這所高校聘用
    隨後,李華副校長為谷宇院士頒發客座教授聘書。近年來,西安石油大學為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層次和水平,大力引進和建設師資隊伍。2018年,在陝西高校2018赴美加高層次人才招聘活動中,西安石油大學在美國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和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四場招聘會中現場籤約18人,籤約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 王成善、周忠和兩位院士受聘擔任重慶自然博物館科學顧問
    12月15日上午,重慶自然博物館多功能廳內座無虛席,王成善、周忠和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正式受聘擔任重慶自然博物館科學顧問。受聘儀式前,兩位科學「大咖」分別以《科學理解達爾文進化論——來自古今生物學的證據》和《科學鑽探:深入地下的望遠鏡和時間隧道》為題,在「詠霓科學講壇」上作了精彩的科普報告。該講壇是重慶自然博物館為紀念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先生而設立。
  • 謝克昌院士受聘清華雙聘教授
    謝克昌院士受聘清華雙聘教授「清潔能源講壇」啟動 謝克昌院士、羅忠敬院士作專場學術報告  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記者 劉蔚如)4月28日下午,謝克昌院士雙聘教授聘任暨「清潔能源講壇」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熱能系報告廳舉行
  • 國科大副校長吳嶽良等24名科學家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副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主任吳嶽良院士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自然地理專家、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陳曦研究員;國科大存濟醫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國科大崗位教授顧行發研究員;海洋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長
  • 山師首個院士工作站獲批,將吸引更多國內外高端人才來山東
    近日,山東省科技廳下發通知,山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依託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董勤喜教授申報的院士工作站獲批,這是學校首個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對於推動學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高水平科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院士領銜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開展科學研究搭建了創新服務平臺,有利於吸引更多國內外高端人才參與學校建設發展,為學校學科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7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中國「最委屈」的985大學:曾一系出8院士,但19名院士被挖走18名
    被拆分的大學最為著名的就是南京大學,一所大學被拆分成好幾所大學,而且拆分出來的大學有5所985,7所211,可以想像,如果南京大學不被拆分,可能會成長為亞洲第一名校。高校拆分有利有弊,但對於我國的發展來說,是利大於弊的,大學拆分之後,我國的大學數量增多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招生數量增多,大大緩解了我國當時的人才缺口。被拆分的大學最後大部分都恢復了元氣,雖然比不上全盛時期,但實力也不容小覷。
  • 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
    講好航天故事  弘揚航天精神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解放軍報訊特約記者趙金龍、記者安普忠報導:12月11日下午,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頒授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27位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受聘成為「中國航天科普大使」。
  • 安芷生院士榮獲美國沙漠研究所「傑出國際科學家獎」
    11月18日上午,美國沙漠研究所(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傑出國際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舉行,地環所安芷生院士榮獲該獎項。據悉,這是美國沙漠所首次將該獎授予非美籍科學家,以表彰安院士在地球環境科學領域的傑出成就。頒獎典禮由地環所周衛健院士主持。
  • 山東省農科院赴奉節開展科技調研
    近日,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濟南試驗站站長任鵬飛、農業環境工程研究室主任姚利來我縣就「魯渝農林廢棄物基質化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項目」開展科技調研和交流,重慶市農科院資環所所長廖敦秀及項目組成員參加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