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推廣 歡迎下載
自1949年上海解放以來,這座城市已在風雨中走過70年。如果說有哪條漫遊線路最輝煌、最崇高、最具歷史傳奇,那就沿著上海「解放之路」去尋蹤吧!
首先我們來到上海的寶山,在寶山陵園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烈士紀念塔,正面鐫刻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頂上鑲嵌著一顆紅星。紀念塔背面是著名的「熱血豐碑。鐫刻了在上海戰役中犧牲的7995位烈士的英名。
月浦鎮是進入吳淞、寶山的唯一門戶。如今的月浦鎮,一切都是嶄新的。那些埋伏在田野溝壟上的懾人碉堡,那些遭受戰火摧殘的房屋和老街都已不復存在。
黃浦江與長江交匯入海處,是當年國民黨軍重兵扼守的海上逃路出發地。1949年5月25日夜間,撤運國民黨軍的船舶相繼駛離吳淞口。26日上午8時許,解放軍先頭部隊趕到吳淞口,未及登船而蝟集碼頭的國民黨敗軍全都成了解放軍的「甕中之鱉」。
高橋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東西老街上還散落著數座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位於東街的 「仰賢堂」就是其中代表。國民黨軍在潰退時曾縱火焚燒店鋪和民宅,仰賢堂因結構堅固而屹立不倒,其外牆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幾個彈孔。近年,當地政府對仰賢堂做了一番「修舊如舊」的手術,將其作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免費對外開放。
漕寶路,是進入上海市區的陸上要道。沿著漕寶路西行便是七號橋,一座鋼筋水泥碉堡赫然出現在橋的東堍北側。解放軍在此激戰數日,付出了傷亡數百名戰士的代價,最終攻克了七號橋防線,打開了解放上海市區的西大門。
1949年5月27日,市區已大部解放,但國民黨青年軍8000餘人仍駐守於楊樹浦發電廠,為了防止供電系統遭破壞,陳毅同志請國民黨陸軍大學教授蔣子英對其學生許照進行勸降,最終和平解放這一重要區域。
接到命令不得使用重武器的解放軍與佔據橋邊高樓頑抗的國民黨守軍,在蘇州河畔展開了上海戰役中最後的激戰。
外白渡橋橋北堍,有一座黃褐色的裝飾藝術派建築,它就像外白渡橋的閨中密友,已經與外白渡橋相伴了80餘載。它就是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匯大廈,是解放前上海僅次於國際飯店的最高建築。上海戰役時,它卻是外白渡橋上最危險的火力點。
沿北蘇州路往西走,便來到四川路橋。直到今天,四川路橋邊最高大的建築還是橋北堍西側那幢有著巴洛克式的鐘樓和古羅馬式巨柱的郵政總局大樓,從大樓上發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蓋整個橋面。
沿著河再往西走,有一座造幣廠橋,現在叫江寧路橋,1949年5月25日上午,海關總署關警總督察王仲民受中共地下黨委派,冒險走過這座橋到蘇州河北岸去勸降國民黨守軍。
5月26日,國民黨第51軍投誠。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
如今,這一帶成為了都市旅遊的精華之一,市民遊客在這裡回憶歷史,感受當下的美好生活。
監製:馮羽
製作:楊輝
翻譯:陳曉雲
資料來源:上海檔案館、上海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