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奮戰。」在過去的5個月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應用經濟系2007級學生小章的MSN狀態就一直沒有更改過。「我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為香港讀研做準備了。」
近年來,隨著香港方面加大了對內地生源的招收力度,赴港攻讀碩士課程的內地學生人數逐年增多,一股赴港讀研的熱潮正在湧動。不過,香港的教育體制、培養模式和內地有很大的不同,內地學生赴港讀研之前,要把相關問題了解清楚,考慮明白。
專業選擇:為愛好?為就業?
報考什麼大學什麼專業,是內地學生要仔細考慮的首要問題。香港高校也是各有所長。例如,香港大學2009年專業排名靠前的是建築學、應用化學、土木工程學;香港中文大學則是應用物理、哲學宗教;香港理工大學是專業會計、屋宇設備工程學……這些情況在各大院校的主頁上都有詳細的介紹。
內地學生扎堆兒申請的專業集中在商科、傳媒、建築學、設計、社會科學等港校強項。但是,一般來說,申請到熱門專業的難度較大,如商科相對於其他專業就要求更高。申請部分學校的商科專業,要求至少有兩年工作經驗,所以應屆畢業生成功申請管理類專業的可能性較低。如果要報讀與商科有關的專業,更多的選擇是會計、商務信息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
對此,嶺南大學的政務主任Pauly老師強烈建議申請商科的同學提供近3年GMAT考試(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他說:「GMAT考試結果會和其他英語成績一起,證明申請人的英語水平以及是否適合這個專業。」
相對於內地學生認為優先報考本專業研究生更有優勢,香港教育學院入學註冊處的Carrie老師說,在大學期間參與過的研究項目會讓他們更有優勢。她以香港教育學院為例,如果希望成為符合資格的香港老師,可以嘗試報考教育學院,申請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但前題是,必須持有學士學位,並參與有關重大課題的研究。」
實際上,本科畢業生如果跨專業申請,難度也會大一些。因為缺少了工作經驗,讓各大院校只能注重成績和學習能力。今年4月剛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錄取通知的小楊就是跨專業申請。她本科學的是計算機,能進社會工作系主要是與有實習經歷相關,她說:「工作經歷帶給我很大的優勢,很多港校比較注重學生的工作經驗。」
提前準備1年:為英文?為策略?
與內地高校研究生招生要通過統一考試選拔不同,去香港讀研究生是免試入學,前提是必須獲得教育部認可的學士學位、專業成績優異、有相關的社會實踐證明或工作經驗和英語成績不錯。只要具備以上條件,內地學生可以直接向香港高校校方提出申請。這也成為大家選擇去香港讀研的一項極具誘惑力的條件。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的Betty老師表示:對本地和非本地申請者而言,申請程序及入學要求是相同的。而申請赴香港讀研需準備的材料必須具備四要素:
第一,本科成績單。一般來說,申請研究式課程的本科平均成績應達到85分,申請修課式應達到80分。
第二,英文水平證明。香港各院校的雅思成績要求在6~6.5分,也承認託福(新制要求80分左右)成績,個別香港高校也承認內地的大學英語六級證書(新制CET6一般490分以上)。而對英語成績的要求,高校及專業都有各自的要求。申請與MBA、金融銀行有關的專業一般還要求提供GMAT成績。
第三,推薦信。一般需兩到三封推薦信,推薦人最好是某學術領域的研究者,而且推薦人要十分了解申請人的學術成就和研究習慣,還需對申請人的研究計劃作出評價和建議。
第四,在校或在職獲得的各種資格證書和獎勵證書,及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證明等。這些證明個人綜合素質的資料是增加申請成功率的法寶。
在遞交這些材料之後,如果高校有意向招收就會發出面試通知,面試通過後會擇優錄取。
必須強調的是,好的英語成績是申請香港高校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北京啟德教育香港碩士申請專家徐老師在自己的博文中介紹:大多數的時候,良好的英語成績,可能會直接讓學生被錄取,甚至是免面試。但是也有學生在六級分數不高的情況下,被港校錄取。如果時間和申請策略結合得好,語言成績弱一點,也是可以順利申請港校的。
香港的研究生入學都是遵循先到先審、擇優錄取的原則,按照學校的要求至少提前一年的時間做申請。一般來說,投遞申請越晚,被錄取的機率就會越小。研究生通常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招收次年9月入學的學生,有意向的同學從7月開始就可進行語言考試、專業確認、推薦人選擇、個人陳述評估表填寫等工作,具體的申請時間在當年11月到第二年1月,截止日期通常會在2月底,3、4、5月可做申請的確認。
申請的截止日期各個學校不同專業都不同,具體時間還需要參考各大學網頁的官方說明。一般而言,港大、中大、科大等3所高校基本在2月份截止,城大、嶺南和浸會是3月份截止,理大的大部分專業5月底截止。
研究生:修課式?研究式?
與內地教育體制有所不同,港校招研分為「研究式」和「修課式」兩種。「研究式」研究生是由香港政府進行資助的,獎學金很豐厚,一般的標準大概為每月12500港幣,實際數目依學校和專業而不同。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例,每名學生學費是每年42100港幣,住宿費每月6000港幣,平均到每個月,獎金額度足以支付滿足學生在校期間的費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研究式」研究生是免費上學。
「修課式」研究生則不同,因為不需要參與研究工作,所以沒有補助可拿,通常是自理學費和生活費,但是在學業中期可以申請獎學金。不過獎學金的數目差別較大,而且數目很少,如果計劃讀「修課式」研究生,要做好「沒有獎學金也能完成學業」的打算。
一般而言,港大、中大、浸大、理大和教育學院一年平均費用在16萬港元左右,科大、城大、嶺大在15萬港元左右。而香港的大學申請費一般只需要一兩百港幣。相較到於別的地方留學,這個費用已經算低支出。經統計,赴港讀研費用比歐美低約20%。
根據規定,港校在讀的內地學生是不能在外打工的,這筆不小的經濟投入是有意向去香港讀修課式研究生的學生首先需要算的一筆經濟帳。
目前,內地赴港讀研以「修課式」自費學生佔較大比例。「研究式」研究生每年人數和名額都比較固定,對獨立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要求都較高,尚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申請成功率較低,如果考生非名校畢業,且學術能力和成績平平,一般較難申請到。
香港高校希望明年吸納更多的內地研究生。各所港校均表示,在內地招收研究生,不受名額限制。目前,浸會大學研究生總數為3500名,其中約800人是內地學生,今年,該校將推出58門研究生課程,爭取擴大內地研究生人數。香港教育學院希望從明年起,內地的研究生可以佔總數的1/3。
香港城市大學做過一個統計,本科生畢業後會繼續攻讀碩、博,其中大部分人前往海外,約佔60%,包括美國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而在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度內地本科畢業生的去向表上,在港和赴海外進修的比例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