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黃背心抗議者本意是好的,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不可能實現

2020-12-12 火星方陣

編譯:王德華

英國獨立電視新聞網於12月17日刊發評論稱, 法國「黃背心」抗議者的要求在當前的資本主義體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他們也沒有足夠的雄心來促使一個更平等、生態更可持續的體制發生改變。

譯文如下:

法國持續不斷的黃背心抗議活動持續到第五個周末。他們最初是一場草根運動,源於對汽油稅和柴油環保稅的普遍不滿,認為這一稅種打擊了那些在大都市地區以外生活和工作的人。在過去的幾周裡,這一運動已經發展到包括一系列的要求,包括「退歐」(法國退出歐盟),降低稅收,提高養老金,以及提高普通法國人的消費能力。

儘管新汽油稅顯然是一個藉口。它不是抗議活動的「真正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引發抗議活動的是一項旨在應對全球變暖的措施。難怪川普熱情地支持黃色背心(甚至讓一些抗議者產生了「我們要川普!」的幻覺),指出其中一個要求是法國退出《巴黎協定》。

「黃背心運動」符合法國左翼的特定傳統,即針對政治精英(而非商業或金融精英)的大規模公開抗議。然而,與68年的抗議活動相比,「黃背心」運動更像是法國普羅豐德運動(french profonde)的一場運動,它是對大都市地區的反抗,這意味著它的左翼傾向更加模糊。(勒龐和梅朗雄都支持抗議活動。)正如預期的那樣,評論人士在問,到底是哪一種政治力量會利用這種反抗能量?純粹主義者要求它保持「純粹」的抗議運動,與既定政治保持距離。

這裡應該清楚一點:在所有需求的爆發和不滿的表達中,抗議者顯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他們對自己想要的社會沒有願景,只是一種要求的混合體,在體制內是不可能滿足的,儘管他們在體制內提出了這些要求。這一點至關重要:他們的需求表達了根植於現有體制的利益。

人們不應忘記,他們是在政治體制的最佳狀態下解決這些要求,在法國,這意味著:馬克龍。這些抗議標誌著馬克龍夢想的結束。回想一下,人們對馬克龍的熱情不僅帶來了擊敗右翼民粹主義威脅的新希望,而且提供了一種進步的歐洲身份認同的新視角,這讓反對哈貝馬斯(Habermas)和斯洛特迪克(Sloterdijk)的哲學家轉而支持馬克龍。

今天,隨著法國持續不斷的抗議,我們殘酷地面對了「前馬克龍」的熱情的可悲真理。12月10日,馬克龍在電視上對抗議者的講話是一場悲慘的表演,半妥協半道歉,沒有說服任何人,也因為缺乏遠見而引人注目。馬克龍也許是現有系統中最好的,但他的政治是在開明的技術官僚的自由民主的坐標裡。

相關焦點

  • 「黃背心運動」在疫情中重返法國街頭 大量抗議者聚集不戴口罩
    法國「黃背心運動」抗議民眾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捲土重來,並在巴黎與警方發生衝突,不過其他地方多數示威活動都和平落幕。這場運動原先希望9月能大規模捲土重來,不過這份期盼未能實現。
  • 工薪階層抗議者摻雜暴力分子,法國「黃背心」期待馬克龍方案
    根據公開報導,馬克龍出任法國總統後,為實現環保目標而對化石燃料徵收碳稅,導致法國國內柴油和汽油價格在過去一年飆漲超20%,而法國政府還計劃明年繼續提高油價。「黃背心」運動最初的訴求正是抗議油價上漲。梳理整個抗議活動的時間線可以發現,三次抗議活動的集中爆發往往都集中在周末。
  • 為安撫「黃背心」抗議者 法國宣布取消2019上調燃油稅計劃
    法國總理菲利普4日曾宣布延期上調燃油稅以安撫憤怒的「黃背心」抗議者,但早已將矛頭轉向總統馬克龍及其巨富稅政策的民眾對此並不買帳,高呼「不要麵包屑,要整個麵包!」除了「黃背心」抗議,已有兩家鐵路工人工會號召員工本周日22時開始新一輪罷工。
  • 不愧是「革命區」,沉寂幾個月之後,法國「黃背心」捲土重來
    法國一直被網友們戲稱為"革命區",因為世界上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都發生在了法國,步入21世紀後,法國的"革命"步伐還是沒有停止,2018年,因為反對政府提高然後價格,數十萬人上街遊行示威,由於示威者都穿著黃色背心,因此抗議者也被稱為"黃背心"。
  • 又有30名「黃背心」示威者被捕 法國巴黎出動7500名警察(圖)
    俄衛星通訊社報導截圖海外網9月21日電法國24小時電視臺21日報導稱,周六(21日),法國青年在巴黎舉行氣候變化抗議遊行,與此同時「黃背心」抗議者也掀起第45輪遊行活動。巴黎出動了超過7000名警員嚴陣以待。
  • 「黃背心」運動出沒 法國巴黎仍堅持舉辦香街跨年活動
    中新網12月28日電 綜合報導,12月27日,法國巴黎市政府宣布,儘管「黃背心」號召12月31日跨年夜再聚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示威,巴黎市政府仍維持跨年夜在巴黎香街迎接新年的節目。據報導,「黃背心」宣布,29日在巴黎和外省其他城市第七次動員。
  • 法國第6波「黃背心」運動勢頭銳減 平安夜繼續抗爭?
    12月22日,法國各地「黃背心」示威運動進入第6個周末。在聖誕前夕,抗議人數減少。除個別奢華知名品牌商店外,多數商家都正常營業。第6波抗議行動的另一個特點,是許多「黃背心」在法國與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採取了堵路行動,延續「黃背心」風潮外溢趨勢。
  • 「黃色背心」正越過法國國界向歐洲蔓延,與法國大革命非常相似
    ,這可能會給馬克龍政府帶來事與願違的後果。「黃背心」運動在法國繼續獲得勢頭。據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納(Christophe Castaner)說,截至12月8日,全國已有近1,385名抗議者被捕。僅在周六的抗議活動中,全國就有135人受傷,其中包括17名警察。
  • 「黃背心」運動席捲法國巴黎:為什麼我們不能忽視民粹主義?
    法國人的怒火隨著「黃背心」運動的蔓延愈發炙熱。從11月17日開始,抗議者連續三個周末在法國各地舉行抗議遊行。上周六(12月1日),抗議活動席捲巴黎,身穿黃背心的示威者點燃汽車、襲擊商店,在地標性建築凱旋門砸碎塑像、亂塗亂畫——這是巴黎自196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暴亂。
  • 英媒:西方精英階層認為資本主義已「迷失方向」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22日刊文章稱,英國一些頂尖商業領袖對資本主義現狀提出尖銳批評,認為管理層的貪婪、企業的逃稅和投資者的短視讓當前局面需要改革與改進。  文章稱,曾任內閣大臣、目前擔任桑坦德銀行英國分行行長的女男爵施麗蒂·瓦德拉說:「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關於水漲則船高的基本承諾已經破滅。」
  • 「黃背心」又鬧事 理由:他們也需要錢,但為什麼大家只捐給巴黎聖母...
    消停了幾天的「黃背心」又鬧事了。理由是,他們也需要錢,但為什麼大家只捐給巴黎聖母院?法國黃背心示威者星期六在巴黎示威遊行時縱火,他們認為政府無視窮人,藉此舉傳遞信息:重建被嚴重燒毀的聖母院並不是法國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
  • 姚斌:好的資本主義與壞的資本主義
    1在鮑莫爾的《好的資本主義和壞的資本主義》中,他將「資本主義」區分為四種形態:企業家型、大企業型、國家導向型和寡頭型。在這四種形態中,如果企業家型資本主義與大企業型資本主義混合起來,就是「好的資本主義」,否則就不是。他認為,好的「資本主義」形態值得推廣,而另一些形態的「資本主義」則應當被拒絕和取消。
  • 「黃背心」巨浪下的反猶主義回潮
    據歐洲新聞電視臺報導,在2月16日的第14輪「黃背心」遊行中,幾名示威者圍住路過的猶太裔哲學家阿蘭·芬基爾克羅(Alain Finkielkraut),大聲辱罵他是「骯髒的猶太復國主義狗屎」,並威脅他「滾回特拉維夫去」,「我們才是人民,法國是我們的」,措辭帶有明顯排猶含義。
  • 英媒:資本主義2.0將導致「尊嚴不平等」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29日發表題為《資本主義2.0將擴大貧富差距》的文章稱,立足城鎮、重視教育、不平等、不平均、需要幹預,這就是新型資本主義。我們也許觸摸不到,但我們將必須認真應對。1968年,奧運選手萊斯·米爾斯在紐西蘭的奧克蘭開了一家小健身房。健身房裡應該有的東西,那裡面都有。
  • 資本主義最怕的「恐怖主義者」是誰?
    有的抗議者頭戴毛澤東時代的綠色軍帽,拿著中國的官方英文報紙China Daily,站在華爾街上抗議示威。還有的抗議者佩戴了電影《V字仇殺隊》裡經典的面具,以彰顯這是一次關於公民不服從的抗爭。可以說,這次佔領運動最初是對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體制的不滿,但最後卻發酵成為對資本主義本身的巨大不滿。這樣一種指向制度的嘲諷性示威,在以愛國主義為基調的「後9·11」紐約公共空間中是破天荒頭一次。
  • 高二政治教案:《英法政治體制的異同》教學設計
    (2)根據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導致英法兩國最終形成形式迥異的政體?  英法在資產階級革命後,分別建立了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究其原因  (1)  (2)  (3)  重點知識必記必背  1.英法政體有哪些不同點?  (1)議會的權限不同。
  • 西方國家反思資本主義制度 中國模式成參考物
    裡昂證券公司分析師邁克·梅奧說:「與外面的抗議者相比,大銀行的CEO(執行長)對資本主義的威脅更大。」「無論變革的呼聲多麼響亮,資本主義都不會消失……面臨的挑戰是改革資本主義。要加強其實現增長的能力,解救受壓迫者,同時減少全球化和貪婪行為的負面作用。其結果如何將決定資本主義和世界經濟在今後二三十年的命運。」  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改革能否取得成效?
  • 為什麼說資本主義背景下,議會制度無法解決社會根本矛盾
    這種人,經常以「超階級」自居,認為階級鬥爭可以通過「階級妥協」實現「和解」,殊不知,在資本主義「剝削」存在的背景下,「妥協」所最需要的前提條件——「互信」是不存在的,雙方壓根就不認為對方會是能團結的對象,也不認為自己的讓步會換來對方的信任,更不會認為對方會因為自己的讓步而讓步,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的階級間不存在徹底和解、妥協的可能。
  • 英媒盤點美國「右翼團體」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 英媒稱,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的示威演變成致使暴力事件,包括新納粹主義和「3K黨」成員在內的極右示威者與反方抗議者在8月12日發生激烈衝突。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5日報導,一輛轎車撞向正在散去的反方示威人群,造成32歲的律師和民權活動人士希瑟·D·海爾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