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長圖設計:新京報許驍
2016年3月25日,新京報文娛新聞部聯合新京報全媒體平臺打造了全新欄目——「演員新勢力」,幾乎每隔兩周,都能在這裡認識並了解到一位青年演員,從一篇報導、一個視頻到一個頁面,全方位地為整個影視行業展現一個新人的所有可能。
記得在開篇語中,我們曾經寫道:「演員新勢力」欄目的目的很簡單,希望這些年輕人中能走出未來之星,希望為影視業界打造一個溝通的渠道,讓身處其中的生產者們能更便利、有效地找到他們需要的人才,而最終的動機只有一個:為讀者亦是觀眾的你們,提供和推薦更多值得聚焦的新作品。
如今三年過去了,「演員新勢力」欄目迎來了第100期。在這個平臺上,通過100張新鮮的面孔,展現著一百種不同的成長人生,也為影視行業輸出了一批優質人才。他們中有因網劇而走紅的演員黃景瑜、有喜提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的馬思純、有憑藉《餘罪》而告別童星標籤的張一山,還有因《大象席地而坐》和《你好,之華》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彭昱暢與張子楓……
讓我們一同乘上時光機,穿越過去,看看這些年他們經歷過的事、經歷的苦、經歷的痛。
黃景瑜
「成長,並非是一朝一夕的」
推送時間:2016年4月
(第3期,戳日期可回顧)
三年前,在接受演員新勢力欄目的採訪時,黃景瑜剛剛因主演了一部網劇而被人認識,彼時他說未來特想演一名解放軍。2018年,他憑藉電影《紅海行動》提名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2019年5月,其主演的電視劇《破冰行動》再次成為收視黑馬,他在劇中飾演緝毒警李飛。
說起這幾年的變化,黃景瑜說:「跟前輩交流也好,自己琢磨也好,慢慢開始享受演戲的過程。也清楚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擔當。」在他看來,成長並非是一朝一夕的,「我遇到的每個導演和合作的演員都給了我非常大的影響,但每個人帶給你的東西又是不同的。」
《破冰行動》中,黃景瑜和吳剛有不少對手戲,他會默默觀察吳剛對細節的處理,並記在心中。而談到經驗,「當你每走到一個階段時,一定會面對很多事情,自主成長或被動成長你都要接受,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你必須堅定才能走到最後。」
金晨
「謝謝他們,在沉寂時選擇我」
推送時間:2016年6月
(第12期,戳日期可回顧)
遇到好的劇本、享受演戲的過程,是每位演員都想要的狀態。而這正是近幾年,金晨的最大感受,「在不斷地拍戲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好演員、好導演。
節後我拍了電影《特警隊》,導演是丁晟,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所有演員在前期,都要像特警一樣去拉練,過程艱苦,但是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金晨上學時是學跳舞的,後來成了演員,她說自己很幸運,因為入行不久就因為一部熱播劇,被很多觀眾熟知。「最近出演的兩部作品《特警隊》和《隱秘而偉大》對我的歷練很多,我很感謝這兩部戲在我沉寂的時候選中我,我也恰好沉澱自己,去研究角色和劇本。」
於文文
「積累和踏實,是立足的基本」
推送時間:2016年6月
(第13期,戳日期可回顧)
那個曾經站在舞臺上高歌的女孩,轉眼成了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中忍著過敏啃芒果的林佳。回看這幾年,於文文感慨頗多,「最大的變化是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也學會了很多新技能,懂得了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成長了。」
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跟杜琪峯導演的一次合作,「我記得當時有一場戲,拍了一整天,如果不滿意第二天還要繼續拍,導演對演員和作品的嚴格要求,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過看到這一場戲的最後呈現效果,真的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於文文說,在這個行業裡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和踏實,「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的,就一定會有人看到你的那一天,所有的努力也都不會是白白付出。」
馬思純
「放下自卑膽怯,更放鬆」
推送時間:2016年10月
(第26期,戳日期可回顧)
2016年10月,金馬獎頒獎前夕,新京報採訪了當時剛剛出演了電影《七月與安生》的馬思純,在娛樂圈剛剛嶄露頭角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蔣雯麗的外甥女變成真正的演員馬思純。
隨後,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讓馬思純名聲大噪,伴隨事業的上升,馬思純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多。以前每天回家都有「門禁」,現在「基本上過年也不在家。」最奔波的時候,她曾經一天跑了三個城市,「早晨在北京,白天在瀋陽,晚上又飛去了重慶。」
工作上的變化,對馬思純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她更自信了。入行前,馬思純是一個很容易自卑和膽怯的小姑娘,「得獎後再拍戲,我會更放鬆,不會那麼緊張和擔心別人的眼光。但依然還是會為角色擔心,同時也會因為擔心,去更努力地做好。」
張一山
「大了三歲,更能沉下心神」
推送時間:2016年11月
(第30期,戳日期可回顧)
張一山總給人一種比同齡人更成熟的穩重感,雖然他喜歡開玩笑,那種老北京人的幽默是骨子裡自帶的。時隔三年,他的本性依然沒變,「長大了三歲!哈哈哈,更成熟一些了吧,看待事情,更能從多個角度去想去思考。演戲也更能沉下心神了。」
正如他所說,長大了的張一山這幾年一直奔波在不同的劇組,「小的時候看過很多愛國主義電影,比如《英雄兒女》《董存瑞》,但是那種對戰爭的體驗是模糊的,這兩年我和陳力導演合作了《血戰湘江》和《古田軍號》。置身於戰火之中才能懂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來之不易。陳力導演也會很細緻和專業地把那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描繪出來,對人物的把控講得非常通透。像一位老師,既傳遞知識也傳遞思想。」
說到表演,張一山至今依舊很感謝宋丹丹。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他一直記得,「小時候剛開始拍戲,特緊,小孩嘛,很多人看著。後來丹丹老師就說,演員最好的狀態就是不演,當時不懂。她說你把今天這個故事讀懂了,發揮你的人物特點,臺詞哪怕不是本子上的,大概意思對就行,怎麼自然怎麼來。我就很快找到了狀態,用現在的話說大概就是醍醐灌頂的作用。」
李現
「未來的路,越來越清晰」
推送時間:2016年11月
(第31期,戳日期可回顧)
去年,李現拍了電影《戀曲1980》,「我們去了樂山、內蒙古草原……我發現真實的世界能幫你解決人生很多困惑,這種精神上的放鬆,是需要大自然給予答案的,所謂『自然才是人類的救贖』,就是這個意思吧。」
上一次採訪李現,還是網劇《法醫秦明》剛開播的時候。讓他分享一個這兩年在行業內收穫的經驗,他脫口而出:「就我自己而言,堅持充電是很有幫助的,我會去看書、看電影,通過作家筆下的人物挖掘自己,通過看電影去提升自己對表演的認知,還會堅持健身排解壓力和保持好的狀態。無論我在經歷困惑、迷茫或是焦慮,這些對於我調整心態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說起改變,他想了想:「應該是通過拍戲吸收了更多的人生體驗,對未來要走的方向更加清晰了。」
彭昱暢
「演戲,是需要一生探索的」
推送時間:2016年12月
(第34期,戳日期可回顧)
彭昱暢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太子妃升職記》,那也是他第一次演戲,他一直說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師,帶他走上這條路,並且讓他越走越好,但也越來越忙。「一個演員忙,說明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關注和喜愛。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我現在對劇本、對角色的認知相較以前更深刻了,這也是一種成長的變化吧。」
如今,彭昱暢活躍在不少綜藝節目中,他把這當做演員觀察生活的一個機會,「我每參演一部作品都會有不同的成長,我接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有自己的閃光點。我會把吸收到的東西投入到角色中,因為表演的本身就是生活,只有更好地了解生活才能演出更有靈魂的角色。」
不過,這並沒有放慢彭昱暢在演員這條路上的努力,「其實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普通的演員,外貌和天賦都不算出眾,比我優秀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格外珍惜每次機會。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自己要繼續努力,因為演戲是要一生探索和鑽研的事情。」
關曉彤
「學會理性,隨性不隨意」
推送時間:2017年3月
(第42期,戳日期可回顧)
2017年,對於關曉彤來說有點不一樣,因為這一年她20歲了。「我覺得自己應該學著更加理性,更有擔當,隨性但不隨意。工作和生活中都會更多地去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後,她參演的張藝謀導演作品《影》上映,這也是繼2008 年奧運會後她再一次與張藝謀合作,「第一次合作時,我還很小,記憶是淡淡的。拍《影》,一上來就有些小忐忑,不過導演(張藝謀)很隨和,整個劇組都很認真,工作氛圍很好,反而那種忐忑不見了。」再次合作,張藝謀給關曉彤的建議是,作為一個演員還是需要更豐富一些,除了演技,在生活、形體以及個人修養方面都需要全面的充實自己,比如多看書,培養自己好的習慣,這對於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決定著一個演員能否走得更遠。
「我四歲半就開始拍戲,小時候是爸爸媽媽的安排,中學後才真正有了對表演的熱愛。堅持做一件事,必須要先熱愛它。」
胡先煦
「成年後發現時間不夠用」
推送時間:2018年3月
(第73期,戳日期可回顧)
如今,胡先煦在中戲的學習已進入大一下半學期,開始有一些表演作業要參與籌備。既要做造型師,還要做導演,又要做演員,甚至還有音頻、統籌的工作,這樣的過程,讓他真實地感受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很不容易。
「雖然從前也總會見到他們忙忙碌碌,但是當自己經歷過,感覺還是不太一樣,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他說,現在學會讓自己慢下來,利用空閒的時間多積累,讀讀書,看看電影。「最近在讀《激昂的幻夢》,對表演有了許多全新的認知。」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更自律,更懂得包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經常會從老師、父母的口中聽到,但是最近突然開始理解這種狀態了。以前對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很多事情都會想著『以後再說吧』『還有的是時間』,成年之後發現時間真的不夠用,還有那麼多要完成的目標,需要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再高一點才行!但是相對的,學校的環境,會讓我更容易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更能去理解別人。」
白宇
「工作忙點,活得更滿足」
推送時間:2018年5月
(第78期,戳日期可回顧)
《鎮魂》播出後,白宇迅速地被大眾所熟識,「最大的變化就是工作變多了,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便如此,他說自己「活得挺好」,「可以遇到喜歡的工作,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光這一點我就滿足了。」從開始拍戲到現在,讓白宇印象最深的還是參與拍攝電視劇《少帥》,「我從李雪健老師身上學到了藝德,也就是:要演戲,先做人。」
雖然如今有了名氣,但白宇並沒有把自己當明星看,「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演員就是我的職業,只不過我們會讓大眾看到。」他也一直堅持生活中的「隨意、率性」。「我覺得生活中越真實,在演戲的時候越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自己才越能把控好度,演戲的度。」
而對於紛雜的娛樂圈,白宇覺得做好自己最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埋頭苦幹手中活。」
----------這是真心話&大冒險的挑戰----------
在這些新勢力們愉快的互動遊戲之後,我們還做了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