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一些國外歷史悠久的出版社也與中國出版社合作,出版或者引進了更多的書籍。
書展期間,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出版社之一牛津大學出版社參展並發布將啟動一系列出版項目,除了牛津最擅長的語言學習資源也涵蓋了科學教育等多個方面。
牛津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新星出版社、北教傳媒(北京教育出版社)等國內出版公司開展合作,發布Talk about China和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兩個項目,其中「Talk about China」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有感於現在大多數牛津英文課本用的詞是國際的元素,而一年大概有60萬左右中國學生會出國,大部分的學生和國際同學溝通時只能談國外的歷史,而甚至連中國最基本的節慶、政治熱點詞語都不會。所以牛津大學出版社希望出版以一系列以豐富的中國元素為內容的英語教程和讀物,包含多個子系列,話題涵蓋社會、文化、歷史、生活等方面,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新貌、風土人情等,整個項目中也配套分級讀物,分級讀物全部會用中國元素去寫作。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項目則是針對在海外想要學習中文的小朋友做的項目。這個項目第一階段已經有一個基礎,就是《牛津初級中文》,它是針對母語不是普通話的小學階段學生編撰的中文課本。
牛津大學出版社介紹,現在國外正體現出「學習中文的人群愈發低齡化」這個趨勢,現在有一千多所美國學校中小學已經設立了中文課,其次,很多外國人表現出對學習中文的興趣。牛津「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項目所編寫的書籍中,也會考慮漢字的結構結合中國故事進行編寫。
在2019 BIBF期間,牛津宣布啟動科學和STEM系列項目,首批將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共同推出兩套針對幼兒和少兒的科學讀物,計劃將於2020年9月前面市。其中3-6歲幼兒系列主打親子科學融合課程,以原創繪本結合主題活動冊,融合自由遊戲(Free Play)及STEM 活動;6-12歲的少兒科學讀物,涉及生命科學、化學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空間科學和人文科學。
牛津全球每年都會發行超過6000個單品新書,在科學一類方面有一定的海外資源,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實行了很多年Stem教育,當中有比較好的內容,今年開始會引進到中國,牛津會跟一些出版社,比如像21世紀的出版社一起做適合少兒和青少這兩個階段科普讀物。同時,牛津也會根據國內教學大綱的程度以及分級來改編。
brc閱讀俱樂部。書展首日,在2019BIBF牛津展位上,還將會展示BRC閱讀俱樂部:中國少兒英語閱讀養成整體解決方案、全新推出的幼兒英語教材Learn English with Dora the Explorer及其配套分級讀物Reading Stars、牛津「教師職業發展項目」等,面對不同人群和需求,提供多套英語教學解決方案。
牛津大學出版社隸屬牛津大學,成立於1478年,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僱員6000餘名,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每年出版物超過6000種。書展第一日,澎湃新聞採訪了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大陸地區市場部主管應蓓華,就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情況及將要新推出的英文教材進行了介紹。
【對話】
澎湃新聞:可以介紹一下牛津大學出版社嗎?
應蓓華:牛津大學出版社創立於1478年,隸屬牛津大學,以環球出版為志業,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出版社之一,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牛津在一戰期間,牛津大學出版社便已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現在來說,國內最為熟悉的要數與外研社合作出版的《書蟲》、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出版的《牛津高階詞典》、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等合作的中小學英語課本以及引進的量多質優的原版牛津英語教材。其中《書蟲·牛津英漢雙語讀物》系列比較為大家所知,另外,《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也以每分鐘2.16冊的銷售速度在中國開創了廣闊的市場。
《牛津閱讀樹》也是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兒童英語閱讀系列之一,在超過130個國家銷售,在英國有超過8成的學校選用。牛津大學出版社自2007年開始,將旗下的明星產品《牛津閱讀樹》通過各種方式陸續引進中國大陸,並於2018年宣布將《牛津閱讀樹》(Biff,Chip and Kipper系列)的總共406本書全部引進中國。
澎湃新聞:「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後簡稱TAC)具體推廣時所覆蓋的人群及推廣方式?
應蓓華:TAC是教材,目前它會跟年級走,整個全部出版計劃會分成從小學、中學以及成人,是全覆蓋的,但是我們會分階段做出版。內容體量會跟目前英文課本體量相當,它配套的分級讀物目前規劃大概在100種左右。目前我們還沒有非常詳細的出版計劃,因為出版計劃會比較詳細,比如2020年5月會出版幾本書,目前沒有完全定下來,因為目前籤的項目啟動。最快我估計可能在未來三四個月當中會慢慢明晰起來。
澎湃新聞:TAC會涉及到對於中國古代文學、歷史的翻譯,這套教材將由哪些群體來承擔翻譯的工作?
應蓓華:這部分編輯和作者還在積極洽談過程當中,我們蠻依賴兩個合作夥伴,新星跟北教,他們作者和專家資源庫挺豐富的。另外牛津雖然在中國不可以做任何出版,但是牛津做漢語書的經驗已經超過60年了,所以自己也有一定的專家團隊和作者團隊。
澎湃新聞:TAC教材會參考國外的小朋友使用的教材嗎?
應蓓華:應該會有一部分,整個語言學習框架會參考,會按照目前牛津出的很多書,會按照歐框來做。現在除了考慮歐框之外,還要考慮中國語言量表、英文量表來做我們的框架,就是這個語言框架會沿用之前的,但會進行本地調整,在素材上,比如人物設定等,都會重新來。
澎湃新聞:牛津大學出版社所有做出來的教材實體等都要與國內的出版社合作嗎?
應蓓華:前面講的包括TAC,包括做K12科普讀物,都需要國內出版社一起合作做出版跟發行。我剛才講到關於像BRC,還有進口繪本和分級讀物,它們都是純進口的,所以需要跟像中圖這樣的進出口公司一起合作,所以我們在中國目前不管進行任何業務都會需要本地夥伴幫我們一起合作。不管是電子產品也好,紙質產品也好,都是進口的產品,牛津必須要通過像類似於中圖這樣的進出口圖書公司來做服務學校。
澎湃新聞:這些與國內出版社合作的本土化英語教材都是面向國內各個公立學校?
應蓓華:是的,公立學校。並且我們會和國內的合作夥伴的一起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內容上做一些微調,以更適合當地的教學需求。他們會講這個教材要進哪裡,當地省或者是教學大綱、師生情況是什麼樣的,會單獨做一個改編。它都是跟著國家大綱走的,所以也是微調,不可能差得特別多。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可能會有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比如學習英語是一年級還是三年級起步,像北京是一年級起步的,但是中國很多地方是三年級起步的,三年級起步進階就會比一年級進步快。
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教材。 「世圖—劍橋理工科高等教材合作出版30年紀念座談會」舉辦BIBF中,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圖公司」)舉辦了「世圖—劍橋理工科高等教材合作出版30年紀念座談會」,劍橋大學出版社CEO 彼得·菲利普斯、中科院院士陳木法等與會。
世圖公司從劍橋大學出版社引進了200多種圖書,主要是理工科高等教材,其中包括一大批在中國科教領域的經典作品,如溫伯格的《量子場論》、哈代的《不等式》等等,劍橋大學出版社權威的理工科教材。此次「世圖—劍橋理工科高等教材合作出版30年紀念座談會」旨在籤訂合約,加快在2018年1月啟動的以引進權威教材、經典專著為主體的「科學經典出版工程」項目,將提供更多教材供高校師生、科研人員等使用。
書展上,劍橋大學出版社CEO彼得·菲利普斯介紹了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歷史。他提出,全球正經歷一個非同尋常的轉型時期,擁有網際網路、機器學習、無人駕駛汽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傳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對劍橋大學出版社來說,在當前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他們相信教科書仍然具有並將繼續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在未來兩年內,劍橋將推出20種最新的理工科高等教材。
陳木法院士指出,這些圖書激發了他科研的思路,推動了他對數學的深入研究,在世圖公司出過多本數學專著。近些年,網絡引領的教育新變革,引發新的教科書出版方式如在線網絡出版、自助出版等,讀書和讀期刊依然是科教界必做的事。
劍橋大學出版社亞洲區學術總裁潘群指出,海外教科書價格居高不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授權世圖公司出版影印版,適應了中國學生希望低價教材的需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