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關係讓你舒服,弱關係讓你變富

2020-10-19 孤傲的大漠

十年前,三個美國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搜集了八月份整個英國的幾乎所有電話通訊記錄,英國政府有全國每個小區的經濟狀況數據,你可以查到哪裡是富人區哪裡是窮人區。這樣,他們把電話通訊記錄跟其所在的3萬多個小區居民的經濟排名對比。

結果非常明顯,越是富裕的小區,其交往的「多樣性」越明顯。這個研究發現,小區的經濟排名與其社交網絡的「社會多樣性」和「地區多樣性」的相關係數分別是0.73和0.58。這意味著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的人聯絡,而打電話時間長短,跟經濟排名的相關係數是-0.33,也就是說富人雖然愛跟各種人聯繫,但真正通話時間比窮人短。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富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很注重交際的時效性。

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史丹福大學教授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著名的強弱關係理論。指出: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範圍有限的社會認知,是一種「強聯繫」的表現;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係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通常所說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是一種「弱聯繫」的表現。

「強關係」讓你舒服,「弱關係」讓你變富

「強關係」雖然穩固,但是「弱聯繫」能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為他們提供有用的信息。

窮人總喜歡呆在交際的舒適區裡,即「強關係」系統內;而富人們的聰明之處在於會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與「弱關係」打交道上,就是所謂的拓展人脈。

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與他的社交網絡結構很有關係。在我們國家,很多企業家事業有成後,選擇去念EMBA,一方面是為了學習新知識,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找一個和他們現有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相吻合的成功人士的圈子。這是每一個富人都樂於混的圈子,裡面既有成功企業家,也有政府官員、文藝界名流等,有人甚至能從中重新找到「真愛」。

而在美國,做慈善、熱衷公益活動是富人們混入成功人士圈子的主要方式。富豪們每年都要捐款幾萬美元甚至幾十萬美元,動輒還要來個上億美元的捐贈,給學校造一座教學樓。富豪做慈善,既是反饋社會、散財的一種途徑,也是為了混個小圈子。

富人們所在的這個圈子裡,大部分人具有高超的生存智慧和獲取財富的本領。他們在一起交流生意,探索致富之道,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共同分享信息、資源,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可以說,生活在這個圈子裡,想不富都難。

認真觀察,你會發現:親朋好友之間的交談內容通常會局限於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你對這個圈子的動態、信息流動基本了如指掌。儘管親朋好友很願意跟你交流,但是話說多了也就沒有了新意。

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許是像富人們之間的互通有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關係的寬度和廣度,決定了「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你總愛和熟悉的人聊,煲電話粥,微信互動;不愛和陌生人,尤其是比自己強的陌生人打交道。這樣的日常交際習慣很舒服,但卻不會讓你成功。這也是你窮病長期不愈的病根,得改!

快「脫離你的組織」,和你熟悉的朋友圈拉開距離

「和走得近經常一塊混的熟人拉開點距離」,這絕對是治窮病的良藥。早幾年北漂住地下室的時候我認識個叫波波的女孩,我叫她波姐。

波姐很虛榮,掙得少花得多,35歲那年還一窮二白,她能窮到大過年的因為交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來。那時候她總是主動打電話給我們,或借錢或拉著逛街或者求找男友。大家都很忙,沒多少時間陪她。後來她可能太無聊了,就去中央民族大學報了個班,然後就從我們的圈子裡完全蒸發了,我們再也收不到她的「騷擾電話」了。您別說,她這一和我們絕交,還絕出個富婆來,果真發達了:從房租交不起到北五環買房,中間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還有,我在青島有一幫大學同學,他們都做律師,前幾年整天黏在一起喝啤酒,周末會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出遊,浩浩蕩蕩20多號人,簡直就是個大家庭。大家都水平相當,住著80平米以下的房子,領著五六千的月薪,一過就是好多年。

後來,有一個哥們或許是意識到了什麼,他開始脫離組織,沒有重要活動不再參加同學聚會,而是拿出大把的時間和陌生人、尤其是對他事業有幫助的陌生人交往。半年的時間,就收到了神效,收入上把其他幾個同學甩出好幾條街!

見他發了財,原先諷刺他的同學們也都效仿。現在,大家共同發家致富了!

從今天開始,迫使自己和你熟悉的朋友圈拉開點距離,我有信心你會繼續富下去。

相關焦點

  • SNS中的強關係與弱關係
    強關係和弱關係,似乎是目前最清晰的區別各類SNS是否靠譜的最簡單標準。強關係弱關係本身是一個社會學理論,理論中的概念是這樣:強關係指的是個人的社會網絡同質性較強(即交往的人群從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趨同的),人與人的關係緊密,有很強的情感因素維繫著人際關係。
  • 強關係與弱關係,以及鄧巴數定律
    二、強弱有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分為強關係連接、弱關係連接以及休眠關係。強關係連接是一種穩定深厚社會關係;弱關係連接相較於強連接是一種靈活廣泛的社會關係。強關係連接通常是目前和你工作在同一家公司或者同一個部門的同事,互動較多的朋友,合作頻繁的客戶,交往密切的親戚等。意味著彼此有共同的生活朋友圈,了解的信息和事物是相同或者類似的。相反,弱關係連接指目前和你溝通和互動較少的同學,親友或合作夥伴。意味著各自生活、工作圈不同,信息呈現多元化,彼此了解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
  • 傳統營銷是弱關係,共享營銷是強關係
    傳統營銷是弱關係            傳統營銷的消費者與商家建立起的是一種鬆散的弱關係。傳統經濟最重要的資源是產品。傳統經濟是產品拉動的,追求的是規模化降低成本,通過營銷廣告最大限度實現利潤最大化。不管是賣家、還是買家,都是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目標。
  • 遠離讓你不舒服的關係
    倘若一段關係,只能讓你揪心痛苦,那麼這段關係就不要再繼續下去了。畢竟,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而為難自己。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愛情是這樣,友情更是如此。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前幾天,一個讀者找我聊天,說她和男朋友在一起有一年了,就在上周男朋友跟她求婚了,她現在特別的糾結,不知道該不該答應。我問她,被求婚不是一件好事嗎,是不是兩個人感情出現了什麼問題?
  • 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十大設計心理學知識點全面解析|互動設計|弱關係|強關係|社會性...
    人與人的關係分為強關係和弱關係,強關係指的是緊密聯繫的圈子,而弱關係則表示人與人的聯繫並不是那麼緊密。  鄧巴數字的背景是強關係。  在社交網絡中,很多都為弱關係,比如微博、twitter、ins、簡書、知乎、豆瓣等具有分享內容,獲取粉絲的社交或內容分享平臺;當然也有強關係的代表:QQ、微信、facebook。
  • 弱關係的力量:真正幫到你的人,往往都跟你不熟
    當然,我並不是說人際關係不重要,人際關係依然很重要,只是它的形態以及起作用的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像那種需要努力維持才能存在的「強關係」,將會被不需要刻意維護就能獲得的「弱關係」所取代。一、什麼是「強關係」和「弱關係」著名社會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根據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的親密度以及彼此之間的連接強度,把人際關係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強關係,一種是弱關係。
  • 最舒服的關係,是三觀一致(夜讀)
    文|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現代社會,每個人都不是信息的孤島,都要與人發生連結和聯繫。人與人之間,相處舒服,成了關係長久的重要因素;每個人都希望感情天長地久,三觀一致非常重要。不要與三觀不同的人爭辯電視劇《二十不惑》裡,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姜小果好心借給王薇300元錢救急, 結果,當小果去找王薇還錢時,她卻變了臉,改口說這次的錢要為面試買衣服、買鞋子,沒錢還。
  • 夜讀|舒服的關係,貴在不計較
    人生如此美好,何必斤斤計較人的一生,註定要與無數人產生聯繫,但最後能留在身邊的,只有那些讓雙方感到舒服的人。越是年齡增長,你越會發現,一段舒服的關係,不是來自刻意取悅,也未必是天生投契,最關鍵的相處法則,是不計較。
  • 人到中年,遠離讓你不舒服的關係
    這些關係其實大多數到了中年都是讓自己感到不適的。隨著人越來越成熟,回憶起以往的這些事,說不定還會覺得自己年輕時傻裡傻氣。所以,人到了中年,就得遠離那些讓你不舒服的關係。張千林今年45歲,正值中年,他開始審視起自己的生活。
  • 結束吧,那些讓你不舒服的關係
    讓你不舒服的關係算了吧誰都是第一次做人不必為了誰而牽強1你知道嗎?那些相處起來讓你覺得不舒服的關係,多半都是錯的人,這種關係多半是牽強、多半是痛苦的。前不久,有聽友留言說:我發給他的信息,總是石沉大海一般,久久都沒有回覆,讓我很不舒服。後來,我才知道,她有喜歡的人,我祝她幸福,結束了對她的喜歡,發現我變得快樂了。
  • 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說得太對了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人生,越往前走越發現: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親情也好,愛情、友情也罷,一段不舒服的關係,會擾亂你的心境、破壞你的狀態、損耗你的精力,讓你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寢食難安。
  • 凡是令你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的
    腦子裡閃過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面前,卻無法靠近你。臨走時忽然發覺好像很久沒看他朋友圈,於是看了看,基本是各種促銷活動求贊,偶爾給我發個砍價的連結。我默默幫他砍了幾回,沒說話。當你成為飛鳥,翱翔天空,當我成為遊魚,潛入海底,我們,就成了你和我,橫亙著魚與飛鳥的距離。難怪陳奕迅唱:「為何舊知己,到最後變不到老友,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好朋友為什麼逐漸疏遠?有一個高贊回答:漸老的歲月和漸遠的三觀。
  • 利用六度分隔理論,把身邊的弱關係都動用起來
    六度分隔要怎麼區分,什麼是弱關係,什麼是強關係呢,還有怎麼利用這個關係?把人的關係變近呢?怎樣確定關係的強度呢,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判別區別你們朋友圈的重疊程度,當兩個人沒有什麼關係的時候,他們的朋友圈子重疊的程度就小,關係強的時候重疊程度就大。
  • 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趁早遠離吧!
    人之所以會生病,多數和情緒有關而情緒的好壞,往往和身邊的人有著很大關係。這輩子不論錯過的,走遠的,還是邂逅的、留下的(一)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係,都趁早遠離吧!最好的養生,不是保健品,而是擁有好心情。朋友之間,最舒服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 最舒服的關係,永遠是這三句話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最好的夫妻關係是:你很強,我也不弱,旗鼓相當攜手並進
    結婚多年,兩人的事業越做越大,關係也越來越親密,令人羨慕。 4 小喬情感解析: 兩人獨立自信,你強,我也不弱,不依賴討好對方,而是彼此尊重敬佩
  • Facebook研究:調查顯示社交網絡用戶分享的更多信息來自弱關係
    圖1:我們都與一個強關係構成的核心群聯繫,並與群中的人頻繁交流,同時還存在聯繫不頻繁的弱關係。格蘭諾維特有關「弱關係的力量」的假設是:弱關係促成了不同群之間的信息流動。這些結構與信息獲取有何關係?由於這些群中的人都彼此認識,任何一個人所知道的信息都可以迅速傳播給群中的其他人。
  • 異性相處,最舒服的關係,就三個字
    所以我始終認為,異性相處,最舒服的關係,就三個字。不強求感情裡最避諱的,就是過於強求。譬如有這樣一類愛人,在你面前展現強勢的一面,強迫你改變你的脾氣和個性,甚至是你的生活習慣。的確,真正長久舒適的感情,從不會勉強對方做不喜歡的事情,或是過分佔有和控制,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對方身上。而是充分尊重彼此的個性和喜好,互相視作一個獨立個體。
  • 女強男弱家庭中的關係怎麼樣?看《易經》的智慧怎麼說
    在中國人的 傳統觀念中,夫唱婦隨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最佳的組合,男人在外掙錢養家,女人在家操持家務,「我耕田來你織布」式的生活方式曾經被許多的人們所憧憬,並且也是人們生活的一種主流生活方式。但是,哪怕再好的夫妻,也有不和諧的時候,何況,每家的條件,每個人的條件都有所不同,夫妻倆人的關係也就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了,俗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