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5種來勢洶洶的入侵物種,第3種就在我們身邊

2020-12-19 喵探自然界

雀鱔,是北美或中美等地區特有的生物,中國著名的入侵物種之一,生性十分兇悍,幾乎會對河流裡的任何魚類發起攻擊,成年的雀鱔身長甚至能夠達到3米以上,現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兇猛的淡水魚」之一。

非洲蝸牛,屬於中大型的蝸牛物種,被列為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食性雜而廣泛,甚至會蠶食紙張與同類屍體,且具有極高的繁殖能力,一次可產下數百顆的卵,在我國,嚴重危及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

亞洲虎蚊,又稱作白紋伊蚊,是起源於東南亞國家的雙翅目蚊科生物。如今卻成了中國最為常見的入侵生物之一,現今幾乎遍布在我國各個家庭之中,就潛伏在我們身邊。在過去的20多年間成為全球擴散速率最快的100種生物之一。

蛇頭魚,首次被生物學家在印度河流域所發現的怪異生物,現今在我國成為了野外河流較為常見的入侵生物之一。因頭部外型如蛇而得名。蛇頭魚的生命力十分強韌,即便是脫離水面,也能運用自身簡單的「肺部」呼吸,至少能夠存活三至四天。

福壽螺,於1981年被人引入國內,現今已被人列為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生物之一。由於福壽螺自身食性雜,適應力強,現今幾乎遍布在我國各地的農田野外,嚴重危及當地的生態環境及農業。儘管福壽螺肉質可供食用,但誤食沒有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很可能致使寄生蟲在人體滋生感染,最後危及生命。

相關焦點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南方水葫蘆泛濫但是部分外來物種在入侵中國後,被我國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所感染,變成了「瀕危物種」,今天為大家盤點3個入侵失敗的案例。,從此小龍蝦從外來入侵物種變為本地水產養殖物種,小龍蝦在中國的安穩日子也就短短30年。
  • 「最失敗」的3種入侵物種,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卻被吃個「精光」
    「最失敗」的3種入侵物種,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卻被吃個「精光」說到世界上最愛吃美食的國家,那咱們中國人可以說是最能吃的,中華美食就有5000年的歷史,真是吃遍了各種美食。隨著世界交流的增多,有一些外來物種,也是不遠萬裡來到了中國,沒想到迎接它們的卻是中國的餐桌。今天給大家盤點3種「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卻被吃個「精光」!1.牛蛙。
  • 世界上4大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第3種中國一年要吃掉幾億隻!
    世界上4大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第3種中國一年要吃掉幾億隻!生物入侵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它會給被入侵地的生態系統帶來一場災難,但並不是所有物種都能「入侵成功」,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在我國入侵最失敗的幾種生物吧。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為了有理有據地反駁「吃貨無敵論」,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入侵物種裡,到底有哪些是能吃的。今年6月份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入侵植物多達370種,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動物,有220種;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隨風搖曳,卻在日復一日地絞殺著憨厚老實的「土著生物」,給我們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帶來無窮無盡的隱患……  動物篇:螞蟻兇猛  自然界中,自然分布於某一個地域的物種,叫「本地種」,與之相對應的是「外來種」,即不是本地自然產生和進化,而是從其他地區傳播或移植過來的物種。
  • 全球一百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 過半已侵入中國
    不速生物客來勢洶洶,全球一百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中,超過一半已侵入中國。原來,這兇猛的小魚是桑氏鋸脂鯉,最早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帶入中國,由於它們生命力強,在遷徙地無節制地繁殖、掠食,成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者,也被科學家們掛上外來入侵物種的標籤。中國人好客,沒想到在動、植物界亦如此。國家環保部2008年發布的《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四次報告》統計,目前中國已記錄的外來入侵物種多達400多種,其中58.8%的物種入侵時間在1950年後。
  • 中國三大入侵物種,第一種破壞生態系統,第三種都不夠中國人吃了
    談到入侵物種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在以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哪些生物是入侵物種,但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生物其實都是入侵物種。這種入侵物種雖然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算很大,但是卻對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盤點入侵中國的660多種外來物種,你見過幾種
    截止目前我國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高達660多種,其中有少數是人為引進,而大多數都是在未知時刻入侵到我國領土的。面對這些外來物種,全面消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傳播速度快,有的影藏能力強,有的抗擊打能力強,面對這種外來物種真的很難處理。
  • 7種入侵到中國的物種,圖3繁殖能力強,圖7成了中國人的下酒菜!
    7種入侵到中國的物種,圖3繁殖能力強,圖7成了中國人的下酒菜!第一種:鯉魚在我國一直是一種美味,現在一般鄉間很大的野生鯉魚都很難見得到了,但是亞洲鯉魚到了美國就成了泛濫物種,因為美國人排斥這東西,他們覺得這東西肉不美而且魚刺十分多,因此泛濫。
  • 這4種入侵物種最「丟臉」:漂洋過海到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這4種入侵物種最「丟臉」:漂洋過海到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許多外國人來到中國之後都會感到極其吃驚,中國人的餐桌上可謂琳琅滿目,有很多在外國人看來根本不能吃的東西卻是中國人嘴裡的美味佳餚,還有那些原本是生物入侵者的生物在中國廚師的大勺下也變成了可口的美食
  • 幾大入侵的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卻被吃到不夠吃,特別是第二種!
    幾大入侵的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卻被吃到不夠吃,特別是第二種!現在美食的崛起已經造就了很多的吃貨,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美食城,其中有很多的美食,你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對於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我們中國的美食也登上了國際的舞臺,其中有一些是我們國內本土的美食,很多國外的美食家都聲稱我們中國的美食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還好吃。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外來入侵的物種,就連我們中國都有一些外來物種入侵,但是還好的是,這些物種都被我們國家的美食家做成了一道道鮮美的美味。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植物「侵略」嚴重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新聞報紙上,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有關外來物種入侵,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報導,而且不僅如此,這些外來物種還造成了本土動植物的生存危機。
  • 這3種野味入侵到中國,第一種失去尊嚴,第三種到瀕臨滅絕的境地
    這3種野味入侵到中國,第一種失去尊嚴,第三種到瀕臨滅絕的境地第一種:羅非魚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原指以莫三比克為模式產地的口孵非鯽屬魚類物種:莫三比克口孵非鯽現為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英文裡統稱為Tilapia。
  • 泛濫雲南的「惡草」,排名中國入侵物種名錄第一位,至今沒能解決
    而它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較為靠前的國家,在外貿經濟中都十分發達,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中國。只不過在外貿經濟興起的時代中,並非全部帶來都是好處,當中也有一些危害,就比如這個「入侵物種」。在其中,中國就是一個深受入侵物種困擾的國家,截止2014年11月查明的數據中,中國外來物種乳清的植物有72科285屬515種,並且其中有50種位於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由此可見我們中國物種入侵的嚴重。所以在03年的時候,由國家安全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就深刻的記載了這些入侵物種的模樣,而在其中最先列舉的第一位,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紫莖澤蘭」。
  • 3大外來物種入侵,外國人苦不堪言,在中國卻從未掀起風浪
    關於物種入侵的話題,一直以來就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重視的話題。引進任何一種物種,都要經過仔細斟酌和研究,確定物種的引入後能給當地帶來好處。因為如果當一個物種不受人們控制肆意繁殖起來後,會給這個國家和地區帶來嚴重的生態問題,幹擾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生產活動。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只可惜到了中國,差點被吃成滅絕物種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只可惜到了中國,差點被吃成滅絕物種!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很多美食都能吃,基本上只要是能入口的都可以被做的出神入化,中國烹飪美食的能力屈指可數,名師大廚也都紛紛亮相,各種有特色的美食,民間的食材高手也都嶄露頭角。
  • 這5種失敗的外來入侵物種,只有最後一種中國人不敢吃
    說到外來入侵物種,美國人非常厭倦鯉魚,我們的鯉魚到了美國,簡直是瘋長,而一般外來物種在本地都沒有天敵,所以這些鯉魚讓美國人很是頭疼。而在愛爾蘭,龍蝦入侵簡直是他們的噩夢,他們也不吃,因而,經常在馬路上,都是一片一片的龍蝦「浪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兩到三年就有一個新物種入侵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兩到三年就有一個新物種入侵  Connor Feng • 2020-08-04 14:29:52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