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可以入讀清華等大學,國內自由換大學專業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09-17 閆勝龍談留學

教育部昨天正式發布消息,90多所中外合作項目可以臨時招收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前往國外留學的學生。其中包括清華等知名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我打趣說「留學生可以上清華大學了」。我前幾天就得到消息,我國幾所中外合作大學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可以接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留學的學生,上午就寫了這篇文章,準備今天發布。但是上午剛寫完,就看到教育部發布消息,看了文章內容才知道教育部不光允許我說的那幾所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招收留學生,而且還允許很多合作辦學的項目招收留學生。我趕快把文章發送了。而且我一直想著寫一篇深層次分析背後原因的文章。也就是教育部為啥是允許這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招收留學生?而不是讓所有國內大學招收留學生?

這個裡面包含著一個很重要的我國教育政策,這個也是和我國具體的國情緊密相關的。事情還得從今年兩會說起。上海市教委的副主任倪閩景在兩會提議國家允許「留學生入讀高職高專」,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雖然後來該主任澄清說,這個講話的背景是平時有無法適應國外大學而被迫退學的人,想要回國讀書,才提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允許因為學業問題的學生入讀高職高專。


大眾可能只是看笑話或者感覺媒體的誤導。但是我的職業就是關注世界各國的教育制度,尤其是我國的學生要走出去留學,這兩種教育體制的銜接和適應。不光是微觀的學生個體的適應,還有兩國教育制度方面的銜接和適應。當時看了這個新聞,我其實就想寫文章關於教育制度認可的問題。但是一直拖延到現在,正好教育部推出中外合作項目臨時招收留學生的政策,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寫出來。

兩個國家的教育能夠互相認可,是需要兩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同時在教育領域達成一系列協議的。通常兩國會對各自國家的教育互相評估,評估後進行對等。一般是互相認可各自的學歷的,比如我國國內認可的高中學歷,國外也是認可等同於該國國內的高中學歷;我國國內認可的大學本科學歷,國外也認可等同於國外的本科學歷等等。這樣我們才能去國外留學讀書。比如在國內讀高中,然後高中畢業時候去國外讀大學,就是因為國外認可我國的高中畢業生等同於該國的高中畢業生。當然比如非洲很多國家的學生來我國留學讀書,也是因為我國認可該國的教育,把他在其母國的學歷等同於我國的學歷。所以做留學或者我們給學生家長做留學講座或者諮詢,通常第一個做的就是講清楚兩國的教育是如何對等的。


這是整體的學歷認可。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看到,鄰居某個孩子在國內讀大學,入讀一年後覺得不喜歡想要出國留學,我們可能還覺得這孩子奇思妙想的時候,最後你很驚訝的發現,這孩子竟然去國外留學去了。這種是怎麼操作的?就是目前主流的留學國家都是按照學分來計算和衡量學生的學業的。國外除了認可我國的學歷外,也認可在我國修的學分,然後去國外把其他應該修的學分修完就和國外學校本地學生一樣了。

照此分析,國外讀書的學生,也可以中途回到我國繼續他的讀書的。但是我們發現,現實中是不能的。想要來我國讀大學,只能通過高考和考研。就是你在國外獲得本科學歷,回國考研,具備報考資格。看起來我國認可國外的學歷,但是不可以把國外修的學分轉入到國內,因為國內沒有轉學這種制度。不光國外學分不認可,國內高校之間其實也是不認可的。這也就導致很多人入讀大學後,不喜歡學校或者某個專業,想要改變只能重新高考或者考研。所以目前疫情影響之下,很多留學生如果想回國讀書,只能參加高考或者重新考研。要不是此次教育部臨時出臺政策,想要在國內讀書緩解無法出國留學讀書的困難,留學生別無他法。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次臨時招生,學生只能獲得國外合作大學的學歷,無法註冊我國國內大學的學籍,也就是最後畢業時候無法獲得國內大學的學歷證書。


教育部為啥會選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呢?一是因為我國的教育制度沒有轉學的要求,如果讓很多留學生進入會有制度方面的問題;第二,中外合作辦學本來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探索,這種辦學模式和國外留學更加接軌,所以讓留學生選擇這種模式,教學模式上更貼近,也比較能夠符合我國的教育制度;第三,沒有開放其他高校接受留學生,一是不一定很多留學生會選擇接受國內的教學模式,另外是涉及公平公正的問題,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這一切其實都是和我國發展狀況一致的。如果允許這種學分自由轉變,有限的教育資源將變得不可調和。很多國內的學生要在不同的學校和專業之間轉換,國外的學生也可能轉入國內來加劇這種教育資源的競爭。不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經濟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未來這種自由轉變或許會成為現實。


所以大家也就理解為什麼我們中國學生可以去國外留學,同時也理解了中國留學生為什麼不自己回國讀書,更進一步理解教育部出臺這個政策的可能考量因素。總之這個政策體現了國家層面政府部門對於中國留學生的關心和關注。但是最後到底有多少留學生會選擇這種臨時招生政策?我們大家一起期待。也可以留言,發表一下你的看法,你覺得會有很多留學生放棄出國留學,選擇國內的這種合作辦學嗎?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可以入讀清華等大學,國內自由換大學換專業離我們還有多遠?
    教育部昨天正式發布消息,90多所中外合作項目可以臨時招收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前往國外留學的學生。其中包括清華等知名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我打趣說「留學生可以上清華大學了」。
  • 教育部官宣:留學生可在這68所國內大學入讀!清華上交我來了
    根據密西根州立大學留學生學者辦公室的公告,MSU已經正式開始了一個叫做「MSU中國新學期」的項目,參與該項目的留學生有機會在南京農業大學或者上海復旦大學度過2020年秋季學期。同樣牽手上海復旦大學的,還有位於康乃狄克州的三一學院和排名全美第43的福特漢姆大學。
  • 教育部官宣:留學生可在這68所國內大學入讀!清華上交我來了
    疫情下的2020年秋季學期,真的是折磨得留學生們心力憔悴。從川普限制留學生上網課,到美國至今仍未取消的入境限制政策,讓不少留學生迫不得已在國內上起了Zoom University,甚至整個留學計劃都被打亂。今天,中國教育部為留學生們頒布了新規定!允許部分國內高校中外辦學項目擴招,出境受阻的留學生們可以「不出國門,即可留學」啦!
  • 教育部官宣:留學生可在這 68 所國內大學入讀
    offer,並且原計劃於 2020 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高校本科或碩博士研究生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都可以申請這些國內大學的中外合作項目!、里海大學 & 復旦上交、雪城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等中美高校的聯手合作,也讓廣大留學生們在有機會於國內名校度過秋季學期的同時,磕出了自家大學和國內高校滿滿的 cp 感。
  • 準留學生:不想出國了,還能不能在國內讀大學?
    不利的海外留學形勢讓準留學生和家長把目光轉向國內。然而,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下,要想入讀國內的大學,必須要參加高考。這對於一直在準備出國考試,計劃直接留學的學生來說,是不具備的條件。因此,準留學生和家長在回國讀書的問題上「騎虎難下」,如果不想再花精力去準備高考,難道就只有「入學高職高專」了嗎?
  • 北大教授建議留學生可自由轉學至國內大學,是留學生高人一等嗎?
    北大教授盧曉東筆者認為轉學可以,自由轉學也不是不行,但只允許留學生自由轉,不允許國內大學生轉,那就是一種破壞公平的雙標建議!留學生群體一定優秀嗎?轉學不是說不可以,按現有的制度走流程就是了,只要你走通了不就ok了嗎?可是這位北大的教授說的是讓他們自由轉學,還統一安排公立大學讓出一定的學位來,這可就是公平的「破壞分子」了。
  • 教育部官宣:留學生可在這68所國內大學入讀!清華交大我來了
    根據教育部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介紹,無論是2020年新生,還是其他年級留學生,只要是已經拿到了境外大學的offer,並且原計劃於2020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高校本科或碩博士研究生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都可以申請這些國內大學的中外合作項目!
  • 香港高考生12分,就有機會入讀國內985大學
    香港高考必修科目4門,成績按等級劃分,共分為7級,對應1-7分)最高是5++(7分),4門科目滿分28分,若每門考到3分(即總分12分)就有可能可以入讀985院校。拿到高考總成績的42.8%的分數,就有機會讀國內985院校,這讓很多內地大學生覺得不公平。例如,廈門大學(985院校之一)的最低錄取分數是3、3、3、3,總分12分,可以入讀經濟學院/管理學院。
  • 教育部官宣:留學生可入讀清華北大!網課不影響學歷認證
    不過別慌,近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了一則通知:允許國內高校接收留學生在國內「借讀」!其中包含清北上交等68所國內大學!學校將會對報名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適當形式組織招生考試,錄取標準不低於外方合作辦學者同類專業在其本國的標準。
  • 不止康奈爾學生能讀清北!還有這些美國大學學生可在國內高校先入學
    這意味著,國際生可以在十幾個國家暫時學習。其中,中國學生的選擇十分豐富,中國大陸地區(不含香港)有7所知名高校都是康奈爾大學國際學生的可選入讀校,包括清華、北大!對於康奈爾大學的中國同學們,可以選擇的訪學院校有: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雖然疫情阻斷了留學生的上學路,但作為康奈爾的留學生,仍然有機會可以去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學府上課!不過,實際上支持在國內高校先入學就讀的大學並不止康奈爾大學一所。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君君盤點了一下後發現目前為止,起碼已經有18所美國大學決定與中國大學進行合作,幫助國際生渡過疫情時期,一起來看看吧~
  • 留學生自由轉學國內高校?專家:或有違公平正義
    理論上,這一建議對緩解目前留學生回不來出不去的困境有積極意義,但遺憾的是,其中一些觀點是難以自圓其說的。關鍵是,這一政策如果落實,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尤其是基本的教育公平,國內大學尚不能自由轉學的情況下,留學生可以自由轉學是顯失公平的。
  • 留學生的那些事—澳洲大學預科值不值得讀?畢業了可以去什麼大學
    預科課程是一個過渡課程,學生可以通過預科更好的適應澳洲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增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為大學生活與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以免直接進入本科學習有些吃力。有數據顯示,在澳洲完成預科課程後升入本科的學生,比高考結束後直接入讀大學的學生成績更加優異。預科的課程有些什麼?
  • 不止康奈爾能讀清北!還有這些美國大學學生可在國內高校先入學
    其中,中國學生的選擇十分豐富,中國大陸地區(不含香港)有7所知名高校都是康奈爾大學國際學生的可選入讀校,包括清華、北大!東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際校區香港城市大學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雖然疫情阻斷了留學生的上學路,但作為康奈爾的留學生,仍然有機會可以去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學府上課!
  • 康奈爾大學宣布中國新生可先讀國內高校!包括清華北大
    遺憾的是,我們認識到,由於旅行限制和籤證處理的延誤,許多國際學生將無法在今年秋天返回伊薩卡島。為了適應這些學生,我們與全球十幾個地方的學術夥伴合作,為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創建了一個實地、住宿學習的選擇。這些國際學生將在他們國家或地區的當地校園生活和學習,同時參加在線和面對面的課程。他們將與康奈爾大學的同學分享課外活動,並使用當地的設施和服務。」
  • 國內研究生補錄,憑海外院校錄取入讀!留學生:我們也可以嗎?
    西交利物浦大學開放2020年研究生補錄申請:如果你拿到海外院校的無條件錄取offer,就可以申請入讀今年10月研究生!補錄申請截止時間:9月16日。985、211院校,以及其他中外合辦大學出臺2020年秋季研究生補錄政策:如果你手上有海外院校的有條件或無條件錄取,可以申請補錄,在今年秋季入讀國內研究生。
  • 中原工學院離更名大學還有多遠?答案令人振奮
    現有全日制普通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共24000餘人,非全日製成人教育生2200餘人。校舍建築面積84.76萬平方米。中原工學院作為一所老牌本科院校,離更名大學還有多遠?1、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 澳洲大學申請信息更新!UTS的5萬獎學金、雪梨大學語言班新政策、RMIT專業取消
    大家都知道,今年7月1日起,CDGDC(清華認證)將取消國內高等教育學歷學位認證服務收費,為了應對清華認證這個變化,雪梨大學語言中心出臺了一項特殊入學政策( Special Admissions Process):凡是通過今年10月份打包語言課程入讀雪梨大學2019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的小夥伴,大家暫時不需要提供語言和CDGDC認證,可以直接獲得雪梨大學
  • 這屆留學生不要太幸福!拿到這所學校offer可先入讀清華北大
    :留學生們可直接入讀當地頂尖名校,一樣拿學分!,可以申請入讀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8所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東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申1所,上9所,清華北大隨便挑!
  • 外國留學生怎麼入讀國內的一流大學?入學標準過低引發的爭議!
    例如, 最典型實行留學生入學考試制度的國家為美國。美國對留學生不僅要求較高的英語水平, 還對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同樣要求學術能力評估測試 (SAT) 成績。SAT考試的特點是不關注固定在書本上死記硬背的知識, 而是鑑定學生的綜合能力。日本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實行留學生考試的國家。過去日本大學錄取的留學生要參加日語水平考試、自費留學統一考試、各大學獨自的入學考試。
  • 允許留學生自由轉學回國內高校,可以嗎?
    除了這部分因中美衝突導致被迫中斷學業的公派留學生,今年受疫情的影響,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留學生滯留國內,無法外出繼續完成學業。如何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教育部或許要拿出實際行動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明確的說,有些國家的大學的確差錢,比如進行教育產業化的美國的大學。眾所周知,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是公立的,有國家和政府兜底。而美國很多大學都是私立的,學校的運轉和維持主要靠學校自營。國內著名高校都是公立的,而美國著名高校大多是私立的,比如享譽世界的哈佛大學就是私立的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