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身體都出現了亞健康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氣血虧虛。而黃芪與人參的功效有得比,而且藥性上也平和,同時價格也低,因此很多人就用黃芪作為調養身體的藥材。
黃芪早在兩千年前,醫學家就高度讚譽它,說它是「補氣之要藥」。在民間,人們也喜歡喝黃芪湯,來預防疾病。
黃芪,在治病上有過人之處,可以補充氣血,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來說非常適合。而在養生上也有明顯作用,常喝黃芪能夠提高免疫力,以及抵抗各種病毒和細菌。
黃芪還能降血壓、治療心臟病、糖尿病等。黃芪有很多的益處,但是黃芪也有一些副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用了黃芪之後,身體就快速上火,出現心煩、咽痛、頭暈等情況。
常吃黃芪的副作用大家都清楚嗎?以下這幾種人是不能喝黃芪的,早些了解早受益。
1、腎陰虛人群
這部分人的身體有共同的表現,因為腎虛引起溼熱積身,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身體乏力等情況。而黃芪性味甘、微溫,如果腎虛的人喝黃芪水,反而會加重溼氣。建議腎虛的人將黃芪與養陰的藥材配合使用,比如生地、麥冬、熟地等,或者從排溼的藥材上下些功夫效果會更好些。
2、月經期間的女性
女性來月經時,身體狀態比較虛弱,如果此時喝黃芪水,會影響經期的正常運行。黃芪有補氣血的作用,會造成女性的月經期變長,有時還會加重痛經。黃芪雖然很滋補,但是還是建議女性月經結束之後的一個星期再來補。
3、孕期中的女性
黃芪的滋補功效很強。不少人認為女性懷孕之後需要喝一些補品來養身體,比如黃芪。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和羊水的代謝,嚴重時會造成流產。即使到了孕後期,孕婦也不適合使用黃芪,會引起胎兒過大,發生難產的情況。為了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不建議孕婦食用黃芪。
了解了哪些人群不能使用黃芪之後,另外大家也要注意黃芪的使用量。黃芪不能一次使用太多,進補太多會發生危險。對於黃芪的用量,應遵從慢慢增加的原則,期間注意觀察身體有無上火以及不舒服情況,當出現胸悶、氣短情況時就屬於副作用的表現,這時要停止服用黃芪。
黃芪是很好的中藥材,科學的使用才會促進身體的健康。所以生活中很多人用黃芪來泡水喝,以此來治療疾病,以及達到養生的目的。不過,黃芪並不是人人都適合使用,像上述所說的三類人群就不能使用。
再名貴的藥材,也是不能保證百利無害的,黃芪也如此。使用黃芪時要考慮自身的體質,做到正確使用才會有益於健康。不適合使用黃芪的人千萬不能去碰,因為喝了之後,就會給身體帶來麻煩,如果自己不能確定,不妨按照醫生的指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