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這個職業在我國來說還是非常熱門的,每年都有很多應屆畢業生和往屆畢業生報名參加考試。但每年都會有一部分考生選擇報考外地的公務員,因為家鄉所在省份沒有合適的崗位可以報,於是為了能夠順利上岸,就報了一個異地基層的公務員崗位。
那值不值得報考異地基層公務員?
我是山東人,2009年參加國考,當時報的職位是深圳海關,在預料之中沒能登岸,但是分數還是可以的,當時也沒多考慮,就隨便選了一個東北的不限專業的調劑崗位(也沒想著能考上),但沒想到最終竟然考上了。說實話當時還是年輕,滿腦子裡是我要成為公務員的自豪感和驕傲感了,其他一概沒考慮。但是轉眼十年過去了,我現在不能說後悔,但是有很多遺憾,總想著如果當時能考慮得更周全些,可能不會是現在這種生活了。
在此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報考異地公務員
晉升困難
作為一個外地人,沒根沒底,全靠自己的努力,小進步還是沒問題的,但到了關鍵崗位關鍵級別時,就能看出有沒有關係背景的重要性了,如果此時恰好你的競爭對手有關係背景,那很遺憾告訴你無論你多優秀,你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外地工作沒有歸屬感
有朋友報名的時候很堅決,覺得只要能考上公務員,到哪裡都可以。但是,這可能真的只是你報名時候的想法。當你真的考到了外地,告別親人朋友,一個人在外地工作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孤單。
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
身在異地,他鄉變故鄉,但是由於語言、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原因,他鄉並不是那麼容易融入。
由於語言不通,很多核心工作他無法參與,基礎公務員要和老百姓交流和互動,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導致工作無法開展,久而久之他在單位也就被邊緣化了。
離家遠 無法及時照顧
身處外地意味著不能照顧好家裡。當家裡父母需要你的幫助時,你無法及時的伸出援手。雖然現在的交通極為發達,從新疆飛到上海也要不了一天,但隨著父母年紀增大,有些事情發生時,等你趕回去就已經是無法挽回的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