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黴運,處於人生低谷時,牢記2句話,黴運褪去,好運不請自來,人生越來越順。
第1句話:人走黴運和低谷之難免,猶病魔之難逃,與其逆來順受,不如堅定前行。
黃河尚有九曲十八彎,天氣也有不測風雲,何況人呢!人生這條路上,你如果不願啃老吃白飯,又不願意「難得」糊塗,想「認真」一番,致力於做出一番事業,就難免會出現陰陰晴晴,風風雨雨,即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居七八九。蘇東坡算是看透了這一點,曾做詩抒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按照蘇東坡豁達大度的性格,這應該只是憤世嫉俗的反話。如果他當真後悔「被聰明誤一生」,轉而懦弱起來,還告誡子孫權當愚且魯型的奴才、庸才,那他就不是原來的蘇東坡了。
其實,「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個人若是不甘平庸,做一個平平安安卻一事無成的人,又豈能避免黴運和人生低谷!退一步講,即便甘於平庸、逆來順受,也無法避免黴運和低谷,而且,黴運會更黴、低谷會更低,好比水滸傳中的那個「林教頭」,在落草之前,為保烏紗,逆來順受,夠能忍,可結果還是禍不單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最終還是逼上梁山。
所以,黴運當前,身處人生低谷,最積極的態度還是學習大禹治水,因勢利導。病魔難逃,「既來之,則安之」;黴運和低谷難免,則要「用笑臉來迎接」,堅定前行,就像貝多芬所說:「在困厄顛沛的時候堅定不移,這就是真正令人欽佩的人的不平凡之處。」
第2句話:人走黴運和人生低谷,固然令人難受和痛苦,但「禍兮,福所倚」,只這一條,就足以讓你有所作為了。
人走黴運和人生低谷未嘗不是一副催化劑,使人奮進。逆境最能鍛鍊人才,奇蹟常在厄運中湧現。達爾文創立進化論時,連祖宗十八代都被罵遍了;安立林為求給人類提供香蕉梨,無端被人指控為「把上帝的果園變成了妓院」!姜子牙不是到了七八十歲才迎來人生逆襲,司馬遷不是遭受過宮刑嗎……這些不同凡響的強者把黴運和低谷當作動力,奮然前行,終於攀上了理想的高峰,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走黴運和低谷也是一面透視鏡,能使人心明。古希臘哲人德謨克利特曾說:「能使愚蠢的人學會一點東西的並不是言辭,而是厄運。」不少人正是在人生低谷中發現了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行文如流水,一口氣數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可見人走黴運、處於人生低谷時,往往能拋開一切雜念,成就一番大事業。
人走黴運和低谷還能使人眼高,窺盡世態炎涼,透徹、自如地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豪門公子曹雪芹,若非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繩床」之境地,何來輝煌巨著《紅樓夢》,把個封建醬缸揭露個淋漓盡致?魯迅如果終其一生做富門大少爺,或者委身封建王朝,又豈能寫出一手如投槍、似匕首的潑辣雜文?
拿破崙說過:「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遠。」有鑑於此,倒替那些一直順風順水、平步青雲卻未經黴運和低谷的幸運兒感到擔憂,如其自認為是「天之驕子」,得意忘形,隨心所欲,說不定有一天要摔下來,那可能就會摔得很慘,甚至摔得不可翻身。(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