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康莊大道」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卻不明白它到底是條什麼道。是呀,它不會是指一個名叫「康莊」的人修的道路,或一條修在「康莊」這個村莊中的道路吧?
「康莊大道」這個成語其解釋為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筆者研究驛站文化,此成語源於公元前21世紀堯舜禹時期,堯統治時期,很注意道路的修整,為了交通的通暢,他在都成平陽(今山西臨汾一帶)修了一條通衢大道,稱為「康衢」,後來此地改為「康莊」,所以說我們現在所說的康莊大道,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也有說康莊大道是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大有鎮康莊村,當年周總理來此視察,稱通往康莊村的道路為康莊大道。
《史記》中記載,康莊大道」原作「康莊之衢」。稷下,是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遊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齊威王時,為嘉許聚集於稷下講學議論的文學遊士: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等人,任命為列大夫,並且為他們建築高大的屋宅、平坦暢達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寵。
所以說在堯時僅能解釋為一條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春秋時,才有了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