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包鋼三醫院來了一位這樣的老人。
老人稍一走路,腳就特別痛。
而且膝關節、髖關節也出現了問題,
原來是扁平足引發的。
最終只能手術治療。
其實,
上歲數後稍多走路便感覺腳痛、膝關節痛等,
好多人竟是兒時學步落下的「病根」。
前不久,65歲的劉大爺,
因腳痛、膝蓋痛難以忍受,
加之脊柱也出現了問題,
便在家屬的陪同下,
來到包鋼三醫院就診。
經查,
老人不只踝關節、膝關節有問題,
髖關節也出現了問題。
無奈,
傳統治療已無法改善老人的症狀,
只能為其進行手術治療。
包鋼三醫院骨科主任張雨介紹:
這位劉大爺之所以走路腳痛,
而且越來越嚴重,
骨關節好多部位相繼出現問題,
都是兒時學步不正確引發扁平足,
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所致。
其實,
在張雨接診的骨科病人中,
像劉大爺這樣的病例不在少數。
孩子出現這些這問題要當心
孩子剛學走路時,
家長注意這些問題了嗎?
走路姿勢不好看,外八字;
走時間長點,就喊腳酸疼;
鞋子穿久了,鞋跟內側磨損嚴重;
......
如果出現以上這些情況,
那就需要注意了,
你的孩子可能是有平腳板,
醫學上稱為扁平足。
包鋼三醫院骨科主任張雨介紹,
扁平足,
是一種內側足弓向地面塌陷而導致的足部畸形。
這樣的患者腳底基本是平的,
腳掌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大,
缺乏足弓的緩衝,
長時間走路主要是疼痛。
張雨介紹,
扁平足是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所致。
● 先天因素
遺傳,骨骼、肌肉、軟組織發育異常等。
● 後天因素
嬰幼兒學步早,再加之學步期姿態不太好,但沒有給與科學的指導;
穿的鞋子不利於足部健康;
足部肌肉、韌帶長期缺乏鍛鍊等;
足部外傷,走的多,形成慢性勞損、退變。
扁平足會帶來哪些危害?
● 足部疲勞
由於足弓低平,甚至消失,導致足部缺乏彈性,柔韌性差,也起不到緩衝和減震的作用。
因此患者在站立、行走時,足部容易疲勞、疼痛。並且患者往往走一會就說腳累、腳疼,不願意多走,更加不要說跑步了。
● 關節磨損
扁平足患者足踝部部分關節長期處於半脫位狀態,而且下肢負重力線異常,因此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時間久了,會導致慢性關節炎、疼痛。
● 步態異常
扁平足兒童,常常伴有足跟外翻、前足外展、膝關節外翻等畸形,因此會出現X型腿和八字腳,走起路來步態異常。
● 拇外翻畸形
由於足跟外翻,足內側受力增加,外側受力減少,拇趾受到由內往外的力量擠壓,導致拇趾外翻和旋前畸形。
● 容易扭傷
由於足部結構異常,往往扁平足的患者比常人容易足部扭傷,一旦扭傷,難以恢復正常功能,而且容易反覆多次扭傷,給患者帶來諸多困擾。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扁平足?
【方法一】
將孩子腳弄溼,
光腳踩地上或紙上,
看是否呈現完整清晰有腳印,
或從側面能看出足弓扁平:
【方法二】
去醫院,
專科醫生會對孩子足部骨骼力線進行評估。
張雨介紹,
扁平足越早發現越好,
其改善和治療效果越好。
一般嬰幼兒在1歲左右時就開始學習走路,
2-3歲時基本都可正常走路。
4歲之前若能及時發現孩子足部問題,
一般通過外部幹預,
扁平足基本都可以糾正。
● 可經常讓孩子光腳在沙地裡走,來鍛鍊足底肌肉發育;
● 可有意識讓孩子進行足部彈跳鍛鍊,來改善足部肌肉發育;
● 孩子學步時,少穿硬底鞋,最好給孩子穿帶有足弓功能的鞋或墊足弓鞋墊進行幹預;
● 有遺傳風險的青少年兒童,要密切關注及早矯正幹預。
小小扁平足 危害還挺大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遇到腰腿痛的患者,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兒時扁平足沒有得到及時糾正而引發的。」張雨表示,扁平足如果發現不及時,會引發諸多危害,家長一定要加提高認識。
● 兒童時期
及時發現,一般都可以糾正,並無大礙。
● 青少年時期
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劇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易造成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使足部容易產生酸痛不適;另外大部分有扁平足的青少年可能出現運動能力較差,進而導致體質弱、抵抗力差、或者體重超重。
還有少數患者因為扁平足導致步態異常,通常會向上傳導,時間一久會造成整個體態的異常變形。
● 成年及中老年時期
足弓塌陷,進而會自下而上造成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柱等多部位的連鎖反應。所以臨床上會碰到,如果早期進行足部的糾正,可以避免後期一系列的問題。
張雨提醒,3-4歲前,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骨科,給孩子做個足部的健康體檢,早發現早糾正。對於症狀明顯且伴有畸形的患者,應該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配穿專業定製矯型鞋墊,重塑功能位足弓,為足踝提供穩定支撐。
對於嚴重扁平足合併症狀者,保守治療無效的,則考慮手術,以免後期引發其它部位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