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旅遊:住進大阪的「心臟」,被稱「商業之都」,你有去過嗎
距今大約7000年前即冰河時代結束時,大阪還是個海底。以後經過漫長的歲月,在澱川三角洲形成了大阪平原,而在大阪平原上真正形成一個城市的歷史要從戰國時代真宗僧人蓮如建造了「石山本願寺」時開始。豐臣秀吉又在這石山本願寺的遺址上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城堡——大阪城。從此大阪為天下所知。不久到了德川時代,江戶(東京)成了政治中心,而大阪完全成為一個以經濟為中心的城市。
它不愧是個商業之都,與以權力和行政為中心的城市江戶相反,大阪成為商人的城市,一個充滿著商人經濟活力的城市。到了17世紀後葉,由於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大阪已超過了京都,成為上方(關西)的中心。那時江戶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大消費城市。江戶和上方的人們對金錢的看法也開始有了很大的差異。所謂的江戶仔(東京人)認為錢是一種用來購物的東西,上方人(關西人)認為錢是用來生錢的也就是一種再創造資本的手段。
江戶居住著很多武士也就是有很多靠俸祿過日子的武士。與此相反,大阪卻居住著眾多的商人。江戶仔以慷慨為信條,即所謂「錢不過夜"(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大阪正如井原西鶴(江戶時期的作家)所描寫的那樣,「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想法,以將金錢視作神佛作為商人之道。並不是說大阪人是吝嗇鬼的代表,而是合理主義者,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避免損失,不要浪費。這也與他們不損害別人生意的這種商業道德有關聯。
另外,不太聽到江戶仔資助公共事業的話題,而在大阪的商人中有人將自己平時克勤克儉積累下來的血汗錢慷慨地捐贈給公共事業。由於是商人的城市,所以有一種強烈的城市主人的情感。這是報答養育自己的社會的一種舉動,並不是為了揚名。話題再回到現在的大阪,大阪城中也有各色各樣的大阪的形象。其中,大阪人稱作北大阪、南大阪的繁華街各有千秋,是代表大阪的兩張面孔。所謂北大阪,是指從梅田一帶到天滿、中之島一帶。南大版是指從心齋橋到難波、千日前、道頓堀一帶。
北大阪可稱得上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而很少帶有大阪原有的味道。北大阪有很多大公司的職員,所以從日本其他地區來的人也不少。如果說南大阪那傳統的世界是有大阪原有的味道的話,那麼,北大阪帶有東京的味道,是大阪站、阪急、阪神、地鐵等的交通樞紐,也可以說是京阪神的中心。經常有新的高樓拔地而起,每天人流穿梭不停。(據說,大阪人的走路速度可稱得上是日本第一。)如果說北大阪是大阪的面孔的話,那麼南大阪就是大阪的內臟了。
自古以來,一提到大阪,人們就會說:「大阪人講究吃,不怕吃窮」(「吃在大阪」之意)。大版有很多美味可口的食品。南大阪,繼承了自己的傳統,是大版的一隻胃,另外,南大阪被很多電影院、「扒金庫」、餐廳、舶來品店等的店牌裝飾得五彩繽紛。年輕人在這嘈雜的城市中卻顯得很快活。大阪也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城市。
最後,商業之都——大阪也被稱作笑都。相聲——這一大眾文藝在日本尤其是在大阪深受人們喜愛。一般是兩位演員在舞臺上講一些滑稽的話題引觀眾發笑。現在有人緣的相聲演員成為日本國民崇拜的偶像。大版人一般都是較開放熱情的,他們說的大阪方言有一種獨特的味道與節奏。有人說大阪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說起相聲來了。「吉本興業」在這片土地上創立至今已有80多年了,大版=笑話=吉本這個方程式已在日本人的腦子裡固定了下來。也有人從相聲演員變成政治家的,大阪府前知事就是其中的一位,大阪的市民將有人緣的演員作為平民的代表,將其推上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