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如何處理顏色的?|腦磁圖|大腦|比維爾·康威|orange soda

2021-01-10 騰訊網

以下文章來源於神經現實 ,作者Deborah Devis。

撰文 | Deborah Devis

譯者 | Soda

審校 | Orange Soda

責編 | Orange Soda

我們所有人看到的顏色是否相同?這個古老問題現在可能有了答案。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NEI)發現,人類大腦以相似的方式處理特定的顏色,並且這種大腦地圖的 「形狀」 可以預測人所看到的顏色。

在《當代生物學》期刊刊登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的結果表明這些 「形狀」 也受到了不同的亮度和色調的影響。

「這是首批通過直接測量大腦活動來確定一個人看到的是什麼顏色的研究之一」,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比維爾·康威(Bevil Conway)說,「這種方法讓我們可以觸及到一些基本問題——關於我們如何感知、分類、和理解色彩。」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了腦磁圖(MEG)技術。腦活動發生的電信號會產生磁場,MEG正是利用這種磁信號來描繪大腦活動的「形狀」。

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幫助研究者在他人觀看色彩刺激的時候「讀心」,以此來勾勒神經通路的形狀。

在實驗中,每位志願者觀看不同亮度的粉色、綠色、藍色和橙色刺激,並報告他們看到的是什麼色調。研究團隊用腦磁圖測量了他們的大腦活動。大腦對色彩的處理發生在開始觀看顏色的400毫秒之內。

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每個人的色彩處理過程都很相似——相似到僅用腦磁圖數據就足以預測志願者們看到了什麼色彩。

「數千年以來,人們一直在好奇色彩的組成,」康威說,「色彩的物理基礎,即彩虹,是一個連續的色調梯度,但是人類對色彩的感知卻是離散的。」

黃色和藍色的色彩刺激。左邊為高亮度,右邊為低亮度。志願者使用了各種詞語來命名上面的兩個刺激,如 "黃色"(左)和 "棕色"(右),但他們始終使用 "藍色 "來命名下面的兩個刺激。 比維爾·康威,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

「我們感興趣的是,大腦如何實現這一過程,色調與亮度如何相互作用——譬如將黃色變成棕色。」

當被試在觀看不同亮度的刺激時,研究者觀察到了許多大腦活動的形狀。但是,無論視網膜錐體細胞如何活動,觀看冷色調刺激時,大腦活動形狀的種類總是更少。

「首先,我們對暖色的命名比對冷色的命名更精確,」研究者寫道,「這種對顏色命名的效率反映了色調與亮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基本的顏色類別中(紅色、粉色、橙色、黃色、棕色、綠色、藍色和紫色),冷色(綠色和藍色)並不因為亮度的不同而被我們區分,但暖色卻能。」

我們很容易想到語言會影響我們報告的顏色:我們可能會說深深淺淺的藍都是藍色,但是我們不會把粉色稱為淺紅。然而這項研究表明,這背後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原因,特別是我們對紅色的感知。

「與紅色相關的色調是最突出的彩色。這反映在各種語言的基本色彩詞彙中,紅色也是最突出的。」

這意味著我們的色彩感知超越了語言和文化,更有可能是基於我們的大腦活動。因此,我們看到的顏色很可能是一樣的。

為什麼大腦對暖色和冷色的處理可能並不相同?

「我們想知道這一結果是不是反映了視覺加工對物體色彩統計的適應性:無論具體是什麼色調的暖色,都與我們標記為物體的部分場景相關聯的。」 作者在文章中作出如此假設。

這對進化來說可能很重要,因為在環境中突出的物體更有可能包含威脅,所以對這些物體顏色進行快速、精細的評估可以幫助大腦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人們對顏色的處理方式也存在差異,這取決於他們觀看的是帶有顏色的形狀,還是顏色的名字。

相較於對顏色名字的處理,大腦對有色螺旋形圖案的處理更快,這表明大腦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分別處理顏色和文字信息。這項發現指出了大腦處理色彩的高度複雜性,因而也只是了解我們的眼睛和頭腦如何感知色彩的開始。

「對我們來說,顏色是揭示大腦和心靈如何工作的強大的模型系統。大腦如何組織和分類顏色?是什麼讓我們認為一種顏色與另一種顏色更為相似?」 康威說道,「運用這種新方法,我們可以用大腦去解碼顏色感知。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有希望發現大腦是如何將感覺數據轉化為感知、思想,並最終轉化為行動的。」

作者簡介

作者:Deborah Devis

德博拉·戴維斯博士是澳大利亞皇家學會的科學記者;

譯者:Soda

圓臉硬漢,讀到了神經科學的博士,就像追到了喜歡的姑娘;

審校:Orange Soda

神經生物學博士,誠實樸素,拒絕一切認知失調。雖然熱愛空想,但更尊重實證。

原文連結:https://cosmosmagazine.com/health/bodyandmind/the-shape-of-colour/

本文原載於公眾號《神經現實》,《知識分子》獲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鞋子的顏色究竟是灰綠還是粉白?網友吵起來了
    但有網友也不同意這種看法,經過矯正了原圖的白平衡之後發現,這款鞋子的本來顏色是粉白色,而原圖的顏色嚴重偏色。 看到此圖後,再看原圖,不少灰綠一派也變成了粉白一派。網友@小奶瓜子殼 表示:估計原圖是粉白,但是因為這個圖有了偏綠的色差,白色偏綠人眼看來就變成了綠色,粉色跟綠色互補人眼看來就變成了灰色。
  • 世界本來沒有顏色,顏色是大腦的傑作?科學家:大腦中有個調色板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還有黑色和白色組成了我們所看見的所有顏色,但實際上宇宙裡是沒有顏色這個概念的,我們看到的顏色都是光,顏色是光所顯示出來的能量大小,人類和其他生物為了區分能量的大小和自己需要的物質,在大腦裡進化出了識別能量的能力,具象化到顏色上面比較好區分。
  • 你看到的草莓什麼顏色? 草莓顏色引起藍黑裙子後新一輪討論
    他們這才發現,只可見到深淺不一的灰色和藍色,圖中確實沒有紅色像素。大腦是顏色的校對老師其實,這次「草莓門」的視覺幻象和「裙子門」都基於同一原理——顏色恆常性。顏色恆常性是指當照射在物體表面的顏色光發生變化時,我們對物體表面的顏色仍保持著顏色不變的知覺特性。
  • To be,or not to be—大腦如何處理認知衝突?
    接下來,請再嘗試著讀一讀下圖每個字的字體的顏色(注意:不是閱讀詞義)。在此過程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總是不自覺地忽視字體的顏色而去閱讀詞義,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正確讀出字體的顏色,而且感覺讀得特別費勁。
  • To be, or not to be—大腦如何處理認知衝突?
    在此過程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總是不自覺地忽視字體的顏色而去閱讀詞義,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正確讀出字體的顏色,而且感覺讀得特別費勁。有以上這些感受的人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研究者在實驗中也發現人群中普遍存在著這種現象。他們發現,當字體的顏色和其本身的意思不相同時,被試者的反應速度會下降,並且錯誤率會上升。
  • 醫學英語:大腦及發育的詞彙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質   neocortex 新皮質   white matter 白質   gray matter 灰質   frontal lobe 額葉   prefrontal cortex 前額皮質   premotor area 運動前區   motor
  • Neuron|唐世明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大腦中顏色感知的調色板機制
    該研究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手段,詳細描繪了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的色調圖結構,揭示了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英國科學家牛頓早在18世紀就意識到,光波是電磁波,它本身並不具有顏色。我們能感知數千種不同的色調,是因為大腦中存在編碼不同波段可見光的神經元(選擇性反應)。
  • 這就是大腦中的調色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之前《Neuron》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手段,詳細描繪了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的色調圖結構,揭示了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
    該研究利用內源性信號光學成像、雙光子成像和電生理記錄等手段,詳細描繪了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的色調圖結構,揭示了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人們對繽紛顏色的主觀審美感覺各自不同,顏色比其他任何感知覺更能說明感知覺是大腦神經活動的產物。英國科學家牛頓早在18世紀就意識到,光波是電磁波,它並不具有顏色。我們能識別出的數千種不同的色調,是大腦為不同波段的可見光信息設定的標籤。
  • Science 語言和大腦特刊:大腦如何組合語法和語義?
    你有沒有想過,當脫口而出一句話的時候,大腦是如何把語義和語法組合在一起的呢?是大腦先計劃好了語義呢,還是先搜尋出了語法結構呢?又或者,語義和語法在大腦中是同時進行的?當我們說母語或者熟練的第二語言時,大腦會自動地把各個單詞組合成句子來理解。即使沒有語言輸入,我們的大腦也會不斷地產生新的想法。
  • 七步驟了解你的大腦 詳解大腦構造與功能(圖)
    如果你要全面了解你的大腦,就要將它拆分進行研究再製造,因為大腦的零件跟機 器一樣都有著獨立的功能。如果你真想知道如何製造一個人類大腦,請遵照以下7步,它將輕鬆法教你完成夙願。圖1:小鼠大腦結構圖第一步:了解大腦構建模塊在你開始之前,先了解大腦構建模塊。
  • 大腦是如何感受到時間流逝的?
    大腦的一些部位可以對未來進行時間預測,而記憶的時間則在其他地方處理。大腦中的一些「計時器」。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被要求估計一段時間時,部分大腦區域(左)會負責處理一些外顯計時的方面。其他區域(右)則涉及內隱計時,也就是在沒有直接要求的情況下,對事件的時長進行計時預測。部分大腦區域有重疊。| 圖片來源:F.
  • Science 語言和大腦特刊:大腦如何組合語法和語義?跨學科的合作帶來了驚喜
    她的研究目的是表徵語法和語義組合和處理特性。語法和語義的基本計算單位是什麼?它們在結構上如何結合?在完成了針對特定語法子域(動詞短語)的句法語義界面的大量理論工作之後,她將研究重點轉向了表徵負責語言語義組合的大腦機制。大腦從較簡單的片段中構建複雜含義的操作與構建複雜語法結構的計算緊密相關,因此,該實驗室的一個重要研究目標是理解語法結構建立的神經基礎。
  • 「大腦先生」博贊來滬掀起「頭腦風暴」(圖)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無窮的創造力和無邊的想像力,只要正確使用大腦,就沒什麼「不可能」。  記憶≠機械灌輸  挖掘大腦潛能,博贊自有一套。讀大學時,每門功課都要閱讀大量資料,考試前,還得突擊背誦一厚疊筆記,為此,博贊想出了一套獨特的記憶方法,這就是思維導圖(MindMap)的雛形。
  • 科學家是如何給大腦「分區」的?
    我們如今的大腦「功能劃分」又是如何實現的?一起來繪製「大腦地圖」吧~▲ 大腦功能區簡圖(https://www.pantechsolutions.net)大腦表面的褶皺,有它專業的叫法,凸起來的叫「回」,凹下去的叫「溝」,很形象,也很好記。為什麼大腦表面會有這麼多的「溝」和「回」?
  • 什麼是「大腦放屁」? 「大腦放屁」是咋回事?
    什麼是「大腦放屁」? 「大腦放屁」是咋回事?時間:2017-08-03 09:18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大腦放屁? 大腦放屁是咋回事? 很多人都有過恍神或頭腦突然一片空白的經驗,這種情況在英文中叫大腦放屁(brain fart)。圖為大腦的結構。
  • 這種讓人開口就飈外語的病,還能刪掉大腦中的「顏色詞庫」
    一個無法命名顏色的人如何區分眼前的色彩?我們能看到千變萬化的色彩,同時又能用六七個常用顏色詞彙將它們全部納入其中,那麼顏色的劃分會不會只是語言的發明?許多科學家希望從色覺研究中尋找語言與思維的關係,這個奇特的病例於 9 月 3 日在Cell Reports發表(DOI: 10.1016/j.celrep.2019.08.003),為這場辯論提供了一些新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