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邀請到了6位來自不同學院的本科中國學生,來為大家分享自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就讀的心得和體會。
他們分別是:楊儒佳(計算機科學學院 2019』),呂博翔(人文與社科學院 2019』),楊雪(科學學院 2019』),施昊涵(工程學院 2019』),林卓瑩(建築學院 2020』),張笑宜(商學院 2020』)。
為什麼選擇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你的學院?
楊儒佳:
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心中的CMU就是一所學術能力非常強的學校,對其他方面了解很少。後來我在申請大學時從校友面試中了解了CMU的多元化。他向我介紹了BXA跨學院課程和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等跨學科的項目。他還跟我分享了他關於CMU的回憶,比如春季狂歡節,booth,buggy等等。我瞬間便被卡內基梅隆吸引了。
呂博翔:
因為CMU在我學習的統計和機器學習這兩個領域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我選擇Dietrich College是因為它的統計系世界聞名,致力於研究統計和其他學科之間融合。而我這方面的內容也十分感興趣。
楊雪:
我是申請大學的時候開始了解卡內基梅隆的。我一直非常喜歡數學,而卡內基梅隆數學系不僅有出色的Putnam隊,還有美國奧數隊總教練Poh Shen Loh。這強大組合深深的吸引了我。後來我又深入的了解了CMU,包括它各種跨學科學習機會與包容性極強的校園環境,於是我就深深愛上了這所學校。
施昊涵:
CMU擁有全美頂尖的工程學院,尤其是在電子計算機工程專業上尤為突出。並且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CMU,不僅因為它有很多知名校友(李開復、茅以升等),而且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CMU的影子,例如怪物大學、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等等。
林卓瑩:
卡內基梅隆的建築學院全美最好的建築學院之一,它有不同領域的各種資源和非常深入的相關課程。
張笑宜:
我選擇了CMU是因為它卓越的學術成就,特別是它提供的各種跨學科項目。作為Tepper的商學生,我可以在美術學院上課,並且獲得相關的學分甚至學位。這種環境可以讓我真正受益。
校園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記憶是什麼?
楊儒佳:
我記得曾經一整晚沒睡,和我社團的朋友一起粉刷和守衛Fence,那天晚上絕對是一個獨特的回憶。
呂博翔:
學校的教授們在各自的領域往往都是世界著名的教授,但他們仍然願意抽時間和學生聊天,相處。我仍然記得統計系教授Larry Wasserman的office hours。他曾獲得考普斯會長獎,相當於統計界的諾貝爾獎。他非常樂意幫助學生,絲毫沒有架子,哪怕問的問題再簡單卻依然有耐心為你解答。
楊雪:
我最喜歡的活動是Greek Sing。每年,兄弟會和姐妹會會團結起來舉辦音樂劇表演。整場演出由學生撰寫和演出的13分鐘音樂劇構成,所得的所有收入會捐獻給指定的慈善機構。去年我們為受癌症影響的兒童籌集了超過15萬美元。能跟一群優秀有趣的姐妹一期排練/籌款數月,是我在卡內基梅隆最難忘的經歷。
施昊涵:
我印象最深的活動是大二時參加的兩個黑客馬拉松(hackathon),在24小時時間內與隊友一起,利用所學的編程知識做出儘可能酷炫的成果出來。每次都能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到很多經驗和知識,並且能感受到把所學知識轉變成成果的那種成就感。
林卓瑩:
Carnival期間的Booth搭建和從Studio出來的時刻:)
張笑宜:
我最喜歡的校園記憶是關於慶祝春節的。當中國學生協會把所有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慶祝新的一年時,我感覺好像我和我的家人在家慶祝一樣。儘管我跟我的家人遠隔重洋,我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作為一個國際生,融入校園集體對你來說容易嗎?
楊儒佳:
是的。Orientation(大一迎新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融入校園的機會。我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新生宿舍時,我受到RA(居民助理),OC(迎新顧問),CA(社區顧問)和宿舍老師的熱烈歡迎。每個人都很好,跟陌生人主動聊天並介紹自己一點也不會尷尬。在過去兩年中,我的很多好友都是Orientation期間認識的。在充滿各種有趣的活動/遊戲一周裡,我最喜歡的是house war,我們代表我們的宿舍與其他宿舍相互比賽競爭,而宿舍同學之間也有很多的互動和合作。這是一段非常開心的回憶。
呂博翔:
是的。我大一住校時一層樓的同學們都很好相處,幫助我融入CMU的群體。教授和TA們也很歡迎我加入課堂中的討論,並願意耐心聆聽我的看法。
楊雪:
卡內基梅隆是最具包容性的校園之一。整個校園非常多樣化,為各種背景的學生都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在不同的組織和俱樂部遇到了很多朋友,我現在是國際學生會的主席。這是一個學生組織,匯集了很多國際學生,並幫助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校園環境。
施昊涵:
當然,卡內基梅隆大學擁有一個非常多樣化和國際化的集體。每個人的不同點和長處在這裡都被充分尊重,並且學校也一直在強調這種氛圍的重要性。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十分友好,和他們一起學習、工作都十分令人愉悅。
林卓瑩:
卡內基梅隆高度重視學術成就和社會問題,因此學生們通過對知識和夢想的追逐而緊緊聯繫在一起。
張笑宜:
這對我來說比較容易,因為我加入了很多學生組織。在不同社團裡,我能夠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交了一些非常好的朋友。一旦有了一個團體,一群人在一起更容易使你融入到校園中。
作為國際生,你認為自己畢業後前景如何?
楊儒佳:
CMU非常重視職業發展,CPDC(職業發展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今年夏天我在Facebook做一名軟體工程師實習生。這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而我的職業顧問Kevin Collins對我的指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呂博翔:
我覺得我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大一樣。因為我畢業以後想讀研究生而不是直接工作,我並不清楚找工作或實習的難度。但是我很確定,CMU學生申請頂尖研究生項目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楊雪:
國際學生在美國找工作越來越困難,但是CMU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指導。就個人而言,我經常去職業發展中心(CPDC),從專業人士那裡獲得職業諮詢。Kevin Monahan先生給了我關於簡歷編輯和面試準備的寶貴提示,這對我找工作至關重要。
施昊涵:
今年暑假我有幸能夠去Facebook實習三個月,這和CMU提供的各種各樣與公司接觸的機會是密不可分的。每學期學校內都有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宣講會、峰會,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資源。另外,學校的職業發展中心(CPDC)對我非常有幫助,他們幫助我修改簡歷,撰寫申請信,並且提供了非常多的就業相關的建議。
張笑宜:
我認為在美國找工作並不像在國內那麼容易,但這絕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對於國際學生來說,CMU也為就業和實習提供了很多機會和良好的資源。如果你很好地利用學校的資源,你就可以找到你想嘗試的工作。
有什麼心得體會想分享給正在申請大學的學弟學妹嗎?
楊儒佳:
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有多愛CMU。就像很多其他人一樣,剛出國時我的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我就讀CMU,甚至是出國上大學,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但來到CMU後我的疑慮徹底消除了。我們學校有各種獨家的學術/職業/健康/社會/網絡資源。對我來說CMU不僅是我的第二個家,也是我努力學習,做出改變和打破邊界的地方。
呂博翔:
多交各個國家的朋友。利用好身邊豐富的資源。勞逸結合。
楊雪:
花大量的時間來充分探索你的興趣,知道你的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校園訪問,與在校學生交流,深入了解大學。
施昊涵:
在CMU就讀絕對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我的建議是除了儘量在學習中做到最好,嘗試著開發一些新的技能和興趣,例如一些體育運動或者是樂器。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技能就會派上用場。
林卓瑩:
找到你的興趣並投入足夠的時間在上面!
張笑宜:
我建議你投入足夠的時間去研究各個學校,了解更多關於卡內基梅隆和其他你感興趣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與CMU相同的價值,那你就要對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