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作為成都的城市文化名片,金沙遺址博物館用考古詩會、新版兒童劇、志願者進社區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以更親密的姿態與這座城市互動。
當天,6.5萬觀眾憑身份證領票入館,免費參觀常設展及近期新展《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藝術展》。
詩意與考古跨界
孟夏之夜,蟬嘒未至,鹿鳴呦呦……自成都市內各大博物館延時開放以來,夜晚的博物館對於本地觀眾來說已不是新鮮事兒,但在博物館之夜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會,可能又是許多人的人生「初體驗」了。
5月17日晚,一場詩意與考古跨界碰撞的詩會「鹿鳴之會·詩意金沙」在金沙舉行。夜晚的遺蹟館處,一側是考古發掘的現場,三千年前古蜀人曾在這裡投下「太陽神鳥」金飾、「十節玉琮」等珍貴的祭品,隔牆相望的另一側則是綠意盎然的詩會現場,這裡迎來了正在中國進行「考古之旅」的、包括著名作曲家孟德爾頌家族後裔在內的歐洲文化名流,梁平、何春等詩人和作家,王仁湘、唐際根等愛好詩歌的考古學家,以及從博物館粉絲中招募的詩歌愛好者、年僅10歲的小小志願者以及金沙的講解員們,他們在一起讀詩、奏樂,共同度過這個屬於博物館的美好夏夜。還有89.6萬網友通過封面新聞直播,線上圍觀這場詩意之旅。
新版兒童劇上演
「這裡就是金沙城,是古蜀國的都城/我們沐浴著陽光、富庶而幸福/我們有成片的粟米,成群的牲畜/還有無邊的花草和森林/子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歌。」
18日上午,經過半年的排練和籌備,由成都金沙小學、金沙遺址博物館共同編演的新版兒童劇《幸福密碼》正式亮相。新版兒童劇講述了到博物館參觀的小朋友穿越到古蜀王國,在古蜀勇士的幫助下守護太陽神鳥、打敗邪惡的大巫師,並最終返回現代,立志用自己的新發明幫助人們和諧相處的故事。
200多個小演員將在40多分鐘的時間裡,以兒童的視角呈現金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千年前的古蜀金沙萬物有靈,金沙先民英勇聰慧;現代金沙開放進取,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未來的金沙充滿活力,美好和諧。
早在2007年,博物館就與金沙小學籤訂了《精神文明共建友好單位》協議,幫助學校開設一系列金沙文化體驗活動和金沙文化課程。不少學生也走進博物館,當起了「小小講解員」,向遊客講述古蜀的故事,他們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眼中流露的自豪神採,絲毫不遜色於專業講解員。
本次新版兒童劇也開啟了金沙館校合作的新篇章,教室中的「迷你博物館」、線上版金沙「微課」等一系列合作項目正在路上,專家學者對古蜀文化內涵的深入發掘和孩子們對古蜀文化天馬行空的想像將緊密結合,碰撞出新的成果。
金沙紅點亮社區
與此同時,一群「金沙紅」也走進在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舉辦「陽光周末·關愛睏境兒童成長」公益活動,他們就是長期在館內服務的志願者們。
這是金沙遺址博物館2019年開啟的文化志願活動「點亮社區」的第四站,包括文化講座、互動答疑、手工活動等多個環節。志願者結合文物教具,向社區的孩子們講解金沙文化,以及金器、玉器、石器等基本文物知識;此外,他們還設計了文物知識搶答遊戲,並將以「一對多」的形式,教授孩子們用水彩筆塗畫印有文物圖案的布袋,把傳統文化以「看得見」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考古詩會、新版兒童劇、志願者進社區活動……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金沙遺址博物館通過多種活動,與城市和社區建立廣泛的、交互性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