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化學導論》一書出版

2020-12-15 中國科學院

  

    6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洪廣言研究員處得知,由其編著、倪嘉纘院士作序的《稀土化學導論》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國的稀土資源、稀土產量及稀土的應用量已處於國際先列,進入21世紀後正在從稀土大國向稀土強國奮進。為了適應稀土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已出版了大量有關稀土各個領域的專著,為發展稀土的基礎理論與開發應用創造了條件。編寫《稀土化學導論》一書將有助於推動我國稀土事業的發展。 

  該書是作者根據其從事稀土研究五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其工作成果編寫而成,內容較全面,併兼顧基礎性與實用性,通俗易懂,將成為稀土科研、教學及應用工作者有價值的參考書。 

  該書除涵蓋稀土元素概述、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質,稀土分離化學、稀土配合物、稀土金屬與合金、稀土催化等內容外,也適應科技的發展、學科的交叉滲透,而出現許多交叉學科,包含如稀土生物無機化學、稀土資源與地球化學。與以往的稀土化學相比較,本書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如稀土納米化學、非化學計量比稀土化合物、稀土材料的製備化學等內容。全書共12章,62.5萬字。 

  該書作者洪廣言,長春應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生於1940年。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同年分配到所從事稀土研究至今。從事稀土分離提取、無機液體雷射器、雷射晶體、發光材料和納米材料的研究。曾應邀到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國家從事合作研究。曾任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計劃委員會稀土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學會固體與新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現任《稀土》雜誌編委。發表論文400餘篇,獲發明專利10餘項及獲國家、省部級獎勵10餘項。一些成果已經推廣並實現產業化。編寫《稀土發光——基礎與應用》、《無機固體化學》等專著,與倪嘉纘院士共同主編《稀土新材料及新流程進展》、《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五十年》,參與編寫《無機合成和製備化學》、《二十一世紀無機化學進展》和《稀土在高分子工業中的應用》等專著中的部分章節。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大數據導論》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CCF大數據教材系列叢書之《大數據導論》於近日出版。
  • 讓稀土化學串級萃取理論在中國遍地開花
    > 讓稀土化學串級萃取理論在中國遍地開花
  • 三大國際著名期刊出版學術專刊慶賀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配位化學評述》(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化學-亞洲刊》(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紛紛出版學術專輯,加入到紀念北大化學百年盛典的行列,顯示出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已經逐步成為國際化學界有重要影響的化學教育和研究機構。
  • 江西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2020年「稀土專項」碩士招生...
    一、情況介紹  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於2020年1月10日在江西省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國內唯一專注於稀土科技創新的國立科研機構,致力於成為我國稀土領域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由於宇稱選律以及自旋多重度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三價稀土離子自身的吸光度較低(< 100 M-1cm-1),因此其直接光激發一般需要高功率光源。與無機稀土材料相比,稀土-有機超分子體系可以充分利用配體的天線效應敏化稀土發光,且可以通過分子設計實現對組裝體結構和性能的可控調節,最終實現發光材料的智能化設計。然而受限於稀土配位化學的複雜性,多組分稀土超分子體系的設計合成長時間無人問津。
  • 每周一書《算法導論》分享!
    在有關算法的書中,有一些敘述非常嚴謹,但不夠全面;另一些涉及了大量的題材,但又缺乏嚴謹性。本書將嚴謹性和全面性融為一體,深入討論各類算法,並著力使這些算法的設計和分析能為各個層次的讀者接受。全書各章自成體系,可以作為獨立的學習單元;算法以英語和偽代碼的形式描述,具備初步程序設計經驗的人就能看懂;說明和解釋力求淺顯易懂,不失深度和數學嚴謹性。
  • 百年南昌大學,半世稀土情緣
    同時舉行的還有南昌大學牽頭負責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離子吸附型稀土高效綠色開發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技術」啟動會暨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來自全國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稀土行業的技術精英聚集一堂,共商解決稀土產業發展瓶頸之策,共話稀土材料上天入地橫貫東西南北之美。
  • 百年南昌大學,半世稀土情緣
    8月21日至24日,「高豐度稀土高值化平衡利用國際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行,主辦方為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南昌大學。同時舉行的還有南昌大學牽頭負責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離子吸附型稀土高效綠色開發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技術」啟動會暨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來自全國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稀土行業的技術精英聚集一堂,共商解決稀土產業發展瓶頸之策,共話稀土材料上天入地橫貫東西南北之美。
  • 稀土——並不稀少但很神奇的物質
    其實,稀土並不少,只是在發現稀土之初,以為少有,因為發現的少嘛,所以就冠以「稀」這個形容詞,而叫它作「土」,是因為稀土元素存在的形式通常是氧化物,而當時很多不溶於水的氧化物叫「土」,比如,氧化鋁叫「陶土」,氧化鈣稱為」鹼土」等。稀土,是一組元素組成的一個元素家族。因為這些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所以它們經常是伴生的,將它們分離開來比較難。所以,早期就把它們放一起就叫稀土。
  • 內蒙古科技大學稀土工程專業
    稀土工程(本科類) 稀土工程專業: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稀土冶金與稀土材料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現代稀土冶金和稀土材料學科新進展,充分利用學科知識,從事稀土冶金工藝、稀土材料開發、稀土工程設計等行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 南昌大學-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2020年「稀土專項」碩士招生調劑...
    一、情況簡介  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於2020年1月10日在江西省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國內唯一專注於稀土科技創新的國立科研機構,致力於成為我國稀土領域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
  • 不再亦步亦趨 中國稀土採選分離技術全球領先
    上世紀60年代,稀土分離提純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世界少數國家手中。擁有巨大稀土資源的中國,當時卻不得不從國外高價購進深加工的稀土產品。經過徐光憲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稀土分離化學與工程研究取得長足進步,在稀土採掘、冶煉、分離提純方面佔據領先地位,建立了完整的稀土資源利用產業鏈,成為全球儲量最大、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 廣信材料,北方稀土,強力新材,金田銅業,誰是化學有色真妖股?
    目前市場依舊呈現結構性震蕩,走的是單邊行情,這種行情十分考驗節奏的把握以及題材的選擇,好的題材往往更有持續性,不論是價值科技的異動,還是軍工的反彈,核心都直指底部補漲,而我們有色化學品又是這波補漲的起始點,上方空間還是比較充足的,那麼在有色化學裡面我們也要仔細斟酌,在上述幾隻有色化學製品票裡面,究竟誰才是真妖股呢?不清楚的建議收藏。
  • 稀土超分子傳感材料讓汙染物無處遁形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公布2020年度科研項目評審結果,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稀土)的「稀土超分子傳感材料產業技術開發」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被列為內蒙古關鍵技術攻關計劃項目。「項目已投入計劃並順利實施。該項目能夠有效推動稀土功能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進一步拓展北方稀土產業鏈。」
  •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蘇鏘院士1931年6月出生於廣東廣州,1948-1950年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化學工程系,1950-195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1952年院系調整至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1952-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第二版)出版
    5月22日,從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劉振海研究員處獲悉,由他和劉永新、陳忠才、李桃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系列教材叢書《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教程》(第二版)於日前出版發行。該書可作為理工類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化學、化工類專業本科高年級教材,同時還可作為科技與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科技期刊編輯的參考書。
  • 稀土之痛:「三張王牌」中的稀土往事
    首先,稀土元素在地殼之中的分布相當分散,很少有能夠富集到商業開採價值的礦床。其次,由於相近的化學性質,它們傾向於兩兩一起生成合金礦,或者是與其他元素的共生礦,將其中的稀土元素中的各個進行分離不易。從這個層面上看,稀土仍然是「稀」土。
  • 【好書推薦】院士力作,《納米材料前沿—稀土納米材料》
    、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電化學能源材料,內容涵蓋稀土納米材料在光、電、磁、催化等領域的應用。 稀土單分子磁體 0201.3.5 稀土巨磁電阻材料 0211.3.6 稀土催化材料 0221.3.7 稀土電化學能源材料 023參考文獻 024第2章稀土有機-無機雜化發光納米材料027李煥榮,李志強,張洪傑(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2.1 概述 0282.1.1 稀土離子的光譜性質 028
  • 陳家璧教授:《傅立葉光學導論(第四版)》翻譯的故事
    尷尬的參會,促使我在顧德門教授的中文版《傅立葉光學導論》一出版,就開始自學,在簡陋的實驗室進行實驗。第一個實驗說來好笑,我們被經典光學系統總是單一光軸誤導,完成了濾波器的製作,卻找不到輸出的輪廓圖像。幾經摸索在一級衍射方向找到了實驗結果。這個曲折,為我去美國作訪問學者,一個人獨立工作打下了基礎。
  • 美研究人員從磷石膏中提取稀土元素
    原標題:美研究人員從磷石膏中提取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有工業維生素之稱,是手機、計算機等許多高科技設備不可或缺的製造材料。全世界的稀土元素儲量並不豐富,且分布不均,長期處於供應短缺狀態。而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在《化學熱力學雜誌》線上版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從工業廢棄物——磷石膏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方法,或可緩解稀土元素供應緊張局面。磷石膏是用磷酸鹽礦石生產磷酸產生的廢棄物,其中含有大量稀土元素。研究人員估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磷石膏中含有大約10萬噸稀土元素,這一數字與全球每年稀土氧化物總產量(12.6萬噸)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