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水韻江蘇域見美好」江蘇文旅推廣峰會舉行,江蘇文旅「網紅IP打造計劃」正式發布及啟動,後續將藉助短視頻平臺打造城市新名片、城市品牌建設,開啟城市營銷新方向。
近日,一則名為#秋到紫金山的話題受到眾多網友的熱捧,僅上線1個多月就成功破億,一條關於美齡宮及梧桐大道航拍的視頻更是獲得了超百萬點讚。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宣傳處處長楊斌表示,如今景區營銷應該走出「自說自話」的氛圍,走「平臺化路線」,即景區搭建平臺,讓自媒體、達人、遊客本身參與進來,去傳播和分享。
據《巨量引擎用戶群體旅遊全周期行為動機調研報告》顯示,約68%的人在頭條和抖音上已關注旅遊達人或已訂閱旅遊頻道;約80%的人被旅遊內容種草會通過點讚及收藏一鍵mark;約90%以上的人認為提前收藏對旅遊參考作用很大。
「2020年,對所有從事文旅行業的人來講,都或多或少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不過,隨著跨省遊的放寬,以及各種數位化的創新營銷方式,也讓旅遊行業的『元氣』逐漸得以恢復。」巨量引擎全國直營公司總經理塗晴表示。
江蘇文旅的十一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江蘇共接待國內遊客4663.07萬人次,同比恢復81.95%,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12.55億元,同比恢復71.04%。位列全國十一熱度TOP3省份,其中常州東方鹽湖城·道天下景區、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鹽城西溪旅遊文化景區奪得線上繁榮度前三,這些地方的視頻總發布量達到23.9萬條,有32.5億次播放、997萬次點讚和135萬條評論。
今年五一和十一黃金周流入江蘇的客流,來自安徽、河南、廣東的居多。另外,上海、北京和杭州的用戶也最為關注江蘇文旅的相關內容。
這些數據的背後,不僅是旅遊行業在釋放蓬勃發展的信號,也讓我們看到城市品牌創新營銷的更多可能。中規院長三角文旅研究院總經理劉暢博士表示,如今對一座城市而言,「得流量者得未來」,這個流量包括人口流量、旅遊產業流量、經濟流量、資訊流量以及資金流量,這與此前的產業結構發展有很大區別。以往的文旅往往是低需求產品過剩、高端需求不足,如今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文旅推廣需要與雲端、大數據、物聯網相連,短視頻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讓文旅以及一座城市的形象宣傳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實現小成本、及時有效的推廣。
當然,「貨不對板」、「買家秀」與「賣家秀」存在差距這些現象還時有發生,楊斌表示,景區在進行分享傳播時,內容一定要長期真實,不能僅為製造噱頭而「曇花一現」。劉暢博士表示「打鐵還需要自身硬」,當地政府、景點需要持續提升自身接待遊客的能力,同時規範短視頻平臺推廣的內容,否則「一錘子買賣」帶來的或許是長久的傷害。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丁鳳雲 編輯/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