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9日,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黃淮中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將有新一次強降雨過程,此次降雨天氣過程何時開始?影響哪些區域?公眾需要怎樣做好防範?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陳濤
本報記者 簡菊芳
記者:本次強降雨天氣過程何時開始?影響哪些區域?
陳濤:此次強降水過程預計6月26日夜間開始,至30日過程結束。從四川盆地開始,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影響江漢、黃淮、江淮和江南北部。其中,最強降雨時段出現在27日至28日兩天。
記者:這次過程伴有其他強對流嗎?
陳濤:此次過程的對流性天氣以短時強降水天氣為主,最大小時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超過70毫米,局部地區伴有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記者:本次降雨過程有什麼特點?
陳濤:影響區域廣、降雨時段長、局地雨量大。
本次降水從四川盆地開始,一路向東發展。27日主要影響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河南一帶地區;28日安徽、江蘇等地區降水將明顯增強,29-30日主雨帶逐步南壓至江南北部地區,降雨強度減弱。
從過程累積量來看,四川盆地、江漢、黃淮、江淮以及貴州等地的大部地區有大到暴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蘇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達70毫米)和局地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上述地區累計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區有100~200毫米,四川東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局地可達250~300毫米。
記者:這次過程的原因是什麼?或者受到什麼天氣系統的影響?
陳濤:這次過程主要受到高空槽、西南渦系統的直接影響。四川盆地受冷暖氣流的共同影響,26日夜間將形成西南低渦系統,並且隨著偏南暖溼氣流的增強,水汽輸送充沛,降雨明顯增強。27-28日在東移高空槽配合下,西南低渦將一路東移,相繼影響江漢、江淮、黃淮等地。
記者:過程中,哪些區域短時雨強較大?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陳濤: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的夜間降雨強度較大,最大小時雨強可達30-50毫米,局地可超過70毫米。27日至28日,湖北、河南、安徽、江蘇一帶降雨集中,小時雨強較大,需要特別注意防範上述區域集中強降水對城鎮積水內澇以及中小河流山洪、地質災害的風險影響。
記者:預報7月2日上述區域還有一次過程,會產生疊加效應嗎?
陳濤:從7月2日開始,從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還有一次較強降水過程,在江漢、江淮地區降雨強度較大,與6月底的這一次強降水過程的影響區域具有一定重疊,總累積降水量將較常年平均偏多1-2倍。
記者:目前主雨帶在哪兒?
陳濤:未來10天,主雨帶位於四川盆地到黃淮、江淮、江漢以及江南北部地區。未來一段時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穩定維持,南方暖溼氣流與北方冷空氣交匯在副高西部和北部邊緣地區,四川盆地、江漢、黃淮、江淮地區雨水連連。
記者:本次過程的防災減災重點是什麼?
陳濤:公眾應及時關注最新氣象預報預警信息,防範氣象災害高風險地區城鎮積水內澇、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的影響。
具體來說,貴州、重慶、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將有強降雨,尤其是貴州、重慶、湖北、安徽等地與6月20日至25日強降雨過程落區重疊,土壤含水量大、致災風險高,建議各地加強防範局地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城鄉積澇等不利影響。
6月中旬以來,淮河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8成至2倍,此次過程上中遊地區降雨量大,需密切關注雨情、水情的變化,做好防汛工作。
(責任編輯:魏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