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最多的省,考好大學更加難

2020-12-11 復興網信

江蘇以167所高校的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圖蟲創意

缺乏或沒有好大學,是不少地方的發展苦衷。

豐富的優質高教資源,意味著學生擁有更多進入名校的機會,城市也有更多留住人才的籌碼和發展活力。

這麼看來,如果高校數量上去了,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最有資格回答這一問題的江蘇,給出了並非完全肯定的答案:我們省內的大學明明那麼多,但為什麼錄取率卻依然落後?

這裡是全國高校最多的省份

長期以來,全國高校最多的地區,始終有江蘇一處席位。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共有205所大學,江蘇以16所高等學校的數量排名第三。

1978年後的十年間,在改革開放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江蘇省內教育經費投入增加,到1988年,大學數量增加到72所,總量排名也爬升到全國第一。[1]

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自1998年往後的20年,江蘇省高等教育經費支出佔教育總支出的比重,整體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6%。[2]

尤其在2008年,這一差距達到近5%。重視向大學發展注血,高教的肌肉自然越來越發達。同年高校數量就增加了28所。

明清時期,江蘇進士人數位居全國前列。圖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展廳。/圖蟲創意

如今,截至教育部2020年6月30日的數據,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江蘇則佔據了167所高校,總量依然是全國首位。

其中,省內有本科院校77所,專科院校90所,不同辦學層次的高校數量分布較為均衡,兩類院校的規模也都是全國榜首。

再看名校分布,江蘇坐擁15所一流高校/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兩位老牌985是其高教隊伍的兩位領隊,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211高校緊隨其後。

可以說,江蘇高水平大學天團的規模,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宇宙之心」海澱區。

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江蘇的高校陣仗,都足以讓同為高考大省的各位夥伴羨慕。

南京大學。/圖蟲創意

比學校,年年高考人數最多的河南,沒有一所屬於本省的985高校;

拼地域,河北、山東等省的區位熱門度不及東南沿海,優質生源吸引力自然不如後者。

但若回歸到江蘇考生的視角,「考好大學」似乎沒有因為「大學數量多、質量高」而變得容易一些。

後者的存在,反而將江蘇學子衝刺名校這件事,顯得更難了——

就高考錄取率,尤其是一本高校、985/211大學錄取率來看,江蘇不僅沒有因高教優勢、中等級別的高考人數這兩大因素,躋身高錄取率小分隊,而是時常被外界與河南、江西等省的高考一同提起。

通過對2018年國內各省高考人數、一本高校錄取人數、985高校錄取人數的統計與換算,在一項關於全國985高校錄取率的排行中,江蘇以1.14%的985高校錄取率,與河南並列排名全國倒數第二,略高於安徽的1.10%。

而順位排名前三位的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錄取率,則在5%上下,基本是榜尾選手的5倍。

2017年全國平均211高校錄取率約為4.90%,江蘇以5.19%排在全國中部位置,同年的一本大學錄取率的排位情況也類似。

想上好大學,你可能得出省

高校且名校數量多,不一定會與考好學校容易畫等號,原因就在於二者之間還存在一個關鍵角色,招生名額。

一般來說,「傾斜」力度更大、招生更多,是高校給其所屬地的常規待遇。

比如,浙江大學每年招生總量在五六千上下,2018年省內招生比例達到近50%;2017年,中山大學在廣東招收3602人,佔總體招生人數的45%。

近年均錄取人數破萬的吉大,儘管省內錄取比例不如五成那麼高,但其招生總量龐大,所以依然能為本地學生提供2000多個985高校席位。

東南大學。/圖蟲創意

2020年,南京大學在江蘇共招生938人,東南大學為799人,兩所985招生數相加,還不及上述的其中一所高校給省內的名額,二者綜合而得的省內招生比重,僅有不到25%。

不同地區之所以存在招生差異,是因為在我們目前推行的「分省定額」高考招生錄取制度中,高校可在國家核定的招生規模內,對本校的分省(區、市)分專業招生計劃進行編制。

通常情況下, 主要依靠地方財政的地方院校,更多會面向本地區招生,而由中央財政支持的部屬高校,理論上更偏向面對全國招生。

但由於地方也對部屬高校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持、各地部屬高校數量也不均衡,出於公平考慮,教育部會對高校招生進行一定的名額分配調整。

有分配之需,必然存在公平與否的博弈。/unsplash

2016年,教育部一份高考跨省生源調撥支援計劃指出,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當年升學壓力較小的上海、江蘇、湖北等12個省(市),將向中西部10個省區調劑共16萬生源計劃。

其中,江蘇省的被抽調名額為3.8萬,這一調整給當地學生和家長帶來了一陣不小的焦慮,但江蘇省教育廳的官方微博對此回應道,「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中招收江蘇學生的總規模不低於去年」。

據財新網報導,由高校招生相關人士指出,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有過文件具體要求到「某個省要以10%、20%(的幅度),增減在某地區的生源計劃」。

同時,這些「要求」對省屬高校不算嚴格,而是對部屬院校有所命令。實際上,後者大多也是實力較強、更受學生追捧競爭的高校。

這一頭是名額緊張,另一頭則是江蘇內部的競爭強度更加緊張。

江蘇先行的高考總分為480分,比其他省份的普遍總分低200多分,分值整體減少,相應會導致考生區分度縮小,即每1分帶來的差距,都將被更加放大。

有網友分享自己「出省讀書」的經歷。圖/知乎截圖

這就催生出了一個有些與眾不同的現象:江蘇學子想衝刺名校,增加籌碼的一種方式,是離開江蘇。

以2020年江蘇高考理科投檔線為例,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在省內的投檔最低分為406和404分。

後者的投檔分,高過了如武漢大學、南開大學(401分)、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399分)等老牌C9或熱門985——即便從歷年高校排名來看,這些大學都在東南大學前面。

不僅如此,江蘇省內的211高校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投檔線,也超過不少外地的非冷門985高校。

這一情況當然不單發生在今年,有考生吐槽本地大學的分數長期存在「虛高」——它不知讓多少想在家門口讀好大學的學子無奈垂淚。

「折騰」的高考,和倍受折騰的考生

飽受非議的,還有從未停止過「折騰」的江蘇高考本身。

自1977年恢復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制度以來,江蘇高考經歷了十餘次大小改革,從總分到選科再到評定,沒有誰不曾經歷過反覆捶打重塑。

目前推行的「3+2」模式自2008年開始實行,算是過去20年堅持時間最長的一個規則。

「3」包括語文、數學總分160分,英語總分120分,文科語文增加40分,理科數學增加40分。

「2」為兩門選修科目,考生需在物理和歷史中選一門,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選一門,二者按照A+到D六個等級顯示。

一考定終身,一科定「生死」。/unsplash

這一模式的主旨,本是為了「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權」。

所以,高校錄取時,不僅看分數排名,還要看考試所選科目等級是否達標,二者缺一都意味著可能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這樣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或許是,它甚至會發生在高考狀元身上。

今年江蘇考生白湘菱以430分拿下省內文科第一,由於選考的歷史等級為B+,她被想報考的北大、清華、南大拒絕。白湘菱最終選擇了為其提供百萬獎學金的港大。

去年,南京市理科第一名因化學B+,同樣沒能進入清北,後經特招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年,徐州市文理科狀元也遭遇了類似尷尬。

一科決定命運的判定,讓一些頂尖的學生無緣頂尖學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江蘇自己失去了那些最優質生源。

更普遍的bug,可能早已在選擇那一刻發生——在應試選拔面前,大多數人還是將興趣讓位給了競爭。

一項對江蘇省Y市2003年以來高考選科的調查顯示,在當時「3+1+1」方案中,自2003-2007年,物化組合逐年減少,生化組則反之。到2007年,選擇難度最大的物理的比例降至24.7%,僅為4年前的一半左右。[3]

2008年實施新方案,物理被納入必選科目,往後10年,物理被選比例自然上升,但化學取而代之成為斷崖式下降者。

總體概之,「考生越來越傾向於避開難度大、考生群體相對優秀的科目組」。[3]

這一模式帶來的弊端,是「考生功利化的選科導致部分理科人才流失;部分中學以功利的態度對待高考,使得科學類課程被『邊緣化』」。[6]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2018年一次省委常委會上曾形容省內高考為「地獄模式」——

它會讓學生特別重視語數外成績,而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性理科教育受到極大削弱。北大清華等頂尖大學近年來大幅削減在江蘇的高考招生指標,原因就在於此。

他還提到,根據實證研究,近年來江蘇籍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數理水平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下降趨勢,在參加物理、化學等國際奧賽的頂尖學生中,已漸難覓江蘇籍學生身影。[4]

事實上,「3+2」已經在今年走完了它的最後一程。

去年4月《江蘇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發布並指出,自2021年起,江蘇將實施「3+1+2」選考模式、總分750的新高考。

江蘇新「3+1+2」高考科目設置。圖/江蘇省教育廳網站

婁勤儉在上述會議中也提出,「江蘇本省一本要超過50%,部屬院校不低於25%,3年內逐步達到30%」。[4]

「素質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響,但應試最厲害,抓得最兇,高考難度也是全國之最」的江蘇,的確該停下腳步回頭望一望——

在高考改革加速飛奔的時候,那些苦苦追趕它的學生,是不是早已被甩開太遠太遠了。

來源:新周刊

相關焦點

  • 全國哪個省名牌大學最多?大學總實力最差?簡單分析就能知曉答案
    眾所周知,由於經濟實力、地理位置等原因,全國的教育資源分布並不均勻,這不單單是高水平的院校數量差距大,學科實力也有巨大差距。如此以來,全國各省份之間的高教差距,就尤為值得了解。全國哪個地區的大學總實力最差?哪個地區的名牌大學最多呢?請聽圓夢志願的慢慢介紹。
  • 最難考大學的省份,600分以上考生有5萬,上211大學都困難
    雖然我們高考叫全國統一高考,但真正錄取的時候,並不是全國統一錄取,而是按省份來錄取,有一些省考大學極容易,但今天介紹這個省的學生就很悲催,哪怕考600分以上,想上一所好大學都很困難,它就是河南省。高分考生數量驚人河南作為人口大省,也是每年高考人數最多的省份,每年的高分考生數量驚人,在2020年高考中,河南考生人數115.8萬,700分以上考生達到169人,而600分以上的考生達到4.9萬人,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 最新全國高校排名50強,高考大省山東只有這2所大學入圍
    眾所周知,山東省是全國有名的高考大省,甚至江湖傳說是全國高考最難的省份。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山東省高考競爭之激烈。全國來看,高考人數最多的的是河南省,而從試卷難度來看非江蘇省莫屬,所以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都不容易啊!
  • 2020年全國高校數量省份排名,擁有大學最多的省,江蘇排首位
    2020年全國高校數量省份排名,按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按省份、直轄市統計數量百行排列。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一起來看一下各省市的大學數量情況,看看哪個省的大學數量多!
  • 各省考研最難高校!這個教育大省最難考的居然是所四非院校?
    全國有上千所的高校,分布在各大省市。據教育部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擁有大學最多的前兩名並不是高校雲集的北上,而是江蘇、廣東、山東三省,位列前三甲,是不是感到有些意外~目前,越來越多的童鞋為了以後方便在本地發展,果斷選擇考取家鄉的院校。那麼從名氣、專業、報錄比等方面綜合來說,各個省市裡最難考的高校都是哪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 地方高校難,中西部地方高校更難
    目前,我國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740所,但中央部屬高校卻不多。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全國共有76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按照教育公平分配原則,教育部直屬高校理應分布至全國所有省份,每省(區)最少分配兩所,但現實是,僅北京和上海就擁有33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佔據半壁江山。
  • 全國省部共建高校名單
    「山東高校」(shandonggaoxiao)對全國省部共建高校進行了整理、統計,統計範圍是全國普通高校(含高職高專)以及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兩所軍事院校,未包含成人高校和其他軍事高校。截至2020年7月,全國省部共建高校已達341所,其中,本科高校319所,專科高校22所。
  • 「打敗」吉林大學,全國在校人數最多的大學,是位於河南的它
    吉林大學是由吉林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吉林工業大學、長春郵電學院、長春科技大學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合併而成,不僅僅面積非常大,而且學科也非常全。雖然吉林大學非常大,但是在校生人數卻不是最多,在校生人數打敗吉林大學的是位於河南的鄭州大學。
  • 各省考研最難高校!這個教育大省最好最難考的居然是所四非院校?
    全國有上千所的高校,分布在各大省市。據教育部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擁有大學最多的前兩名並不是高校雲集的北上,而是江蘇、廣東、山東三省,位列前三甲,是不是感到有些意外~ 目前,越來越多的童鞋為了以後方便在本地發展,果斷選擇考取家鄉的院校。
  • 校園 | 全國高校國內期刊論文排行榜,發文最多的是這所大學!
    01按照綜合指數排名,前10位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和同濟大學。10所高校均位列最新公布的「雙一流」高校A類名單中。這10所高校的科研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處於中國學術生產的第一梯隊,也代表著國家科研能力的發展方向。
  • 暨南大學僑生達到9543人 成全國僑生最多高校
    暨南大學僑生達到9543人 成全國僑生最多高校 2005年9月12日來源:南方網
  • 部屬高校 省屬高校 省部共建 省部合建
    全國現在大學很多,根據高校歸屬的不同大學分為部屬高校和省(市)屬高校。 部屬高校具有先天的優勢,其中部屬高校中數量最多的就是教育部直屬高校76所,其中72所為211高校,僅有四所未進入211,這四所是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 全國本科招生數量最多的8所985高校,每一所都是巨無霸大學
    山大總佔地面積8000多畝,目前共有濟南、青島、威海3地在內的8個校區,校區數量全國之最!3 四川大學四川大學在2019年共錄取9019名本科新生,男生5028人,女生3991人,男女比例約為1.2:1,另外四川本地生源2404人,大約佔新生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川的生源主要在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幾省。
  • 獲獎最多!全國25個省、93所參賽高校,中國醫科大學獲獎22項
    此前,2019年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公布結果,中國醫科大學榮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教學風採獎1項、製作獎1項、鼓勵獎5項的優異成績,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本次比賽共評選出一等獎34項,中國醫科大學獲一等獎數量在93所參賽院校中名列第一,系中國醫科大學自參加該項比賽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由教育部與《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雜誌聯合舉辦,旨在促進課程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 全國39所985大學排名及分布,看看哪三個省份985高校最多
    985是名校和重點大學的標籤,我國有3000多所高校,但是國家重點建設的985工程高校卻只有39所,都可謂是百裡挑一的學校,是中國一流大學的代表。國家開展985工程建設已有20餘年,這39所高校在國家扶持下,都取得了巨大發展,實力與名氣都與其它高校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其它非985高校想追上它們,短時期內非常難,幾乎不可能。
  • 27省高校開學時間已確定,1省開學部署中,3省市近期開學難!
    考慮到高校開學涉及的人員流動範圍大,涉及人員較多,防控壓力較大,所以各省在高校開學時間的確定上會更加謹慎一些。27省高校開學時間已確定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有27個省份高校開學時間確定。近期確定的是河北省和遼寧省。其中河北省以河北工業大學為例,該校已經明確將於5月7日開始安排畢業年級錯峰分批返校。其餘年級返校時間將根據首批返校學生情況再定。
  • 這所大學全國是食堂數最多的高校,被稱作為「南方小清華」!
    這所大學全國是食堂數最多的高校,被稱作為「南方小清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學校被稱作為「南方小清華」,是全國「最科技的985」,全國食堂數目最多的高校,擁有大大小小的食堂35個。這所學校就是: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高校最多的3座城市,第三名就有58所大學,上海卻沒上榜
    廣州有許多全國重點大學,其中包括最有名的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在廣州還專門有個大學城,位於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分布在珠江兩岸,最開始進駐的有10所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後來隨著暨南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的入駐,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 中國帥哥最多的十大高校
    中國帥哥最多的十大高校北京電影學院的帥哥很多,因該學院是屬藝術類專業很強的院校,所以現在娛樂圈非常活躍的大多數明星都「出身」此地。下面就來盤點下中國帥哥最多的十大高校。新疆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新疆大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是1978年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新疆大學雖然不夠時尚,但是中亞地區的男人有點混血兒的感覺,輪廓感很強,高大威猛,現在中國帥哥行列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剛毅的帥哥形象了,所以新疆大學入選理所應當。
  • 河北:高考難省竟無一所985/211大學,成為外省學霸工廠
    在國內如何辨別一所大學是好大學,除了看排名,還要看標籤,所謂的985、211、雙一流就是最常見的好大學標籤。一、985/211:大學榮耀和一省教育水平的標誌其中,211工程大學的含義是「21世紀100所名校」;而985的站位更高,是著力打造的一批世界一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