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派牡丹區小留鎮邢樓村第一書貝翔帶著「抓黨建促脫貧、促鄉村振興」的使命,撲下身子,真抓實幹,強產業、促振興、察民意、惠民生,用奉獻和擔當詮釋了第一書記的風採和職責,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和擁護。2019年4月駐村後的貝翔把摸清村情,摸透民意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作為省派第一書記,他深知,要想做好接下來的工作,必須說農民話,幹農家活、思農家苦,撲下身子,融入村子,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只有聽到群眾真實想法,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剛來的時候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我就在村裡面進行調研,就發現邢樓村有很多問題,貧困戶的收入也比較單一,村裡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欠缺,村內的道路毀損嚴重,村民也沒有下水道,村民基本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村民對這個基礎設施需求非常大。」省派牡丹區小留鎮邢樓村第一書貝翔說到。作為黨的基層幹部,只有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懷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把貧困群眾當朋友,當親人,講真心話,辦實在事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小留鎮邢樓村行政村李莊村村民宋愛梅激動的說道:「以前就是公路,胡同沒修的時候,有年紀的走路都不方便,都沒敢出過門,這時候貝書記把路修上了,對社員都很滿意,這都很好,國家很好。」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一年來,貝翔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主業,堅持以黨建統領各項工作,組織開展了講奉獻、有作為主題黨課教育,激勵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當先鋒、做表率,進一步強化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
「原來這個邢樓村髒亂差,公路也是坑坑窪窪,從省派第一書記貝翔來了以後環境也明顯的提高,這個公路也給修了,下水道也給修啦,這個路燈也給安裝了。我們村這個有地理優勢,省派書記給辦了一個兔子養殖場,種兔達到900隻, 並且也解決周邊這些貧困戶就業問題。」小留鎮邢樓村村黨支部書記邢永濤說。
想致富,產業發展是基礎,在全力推進邢樓村發展過程中,貝翔堅持輸血和造血並重,抓發展找路子抓產業調結構抓項目跑資金,抓培訓引技術,不斷增強幫包村,自我發展和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多措並舉推動村民增收。
小留鎮神鷹軍事訓練基地負責人梁志國說:「在我們來到小留鎮邢樓村之後,同時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在省派書記貝翔全力支持和協調下,圓滿為我們解決了公路將近兩公裡,路燈,包括我們美麗的餐廳, 會議室,包括廣場,進達200多萬費用,這是對我們退伍軍人的一種支持。」
一份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駐村一年來,貝翔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和點點滴滴的奉獻, 踏實的擔當和清廉幹事的作為,新農村一個個變化,一樁樁實事,一樣樣成績,讓村民們看到了 致富的希望和美好的未來。
省派牡丹區小留鎮邢樓村第一書貝翔說:「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群眾之所急,修繕硬化了道路,8.56公裡,僅這一塊兒就投資了600多萬元,新上了路燈167盞,投資了100萬元修建了村裡面的下水道,目前戶戶通也正在運行中。八月底將全部完工,19年底我們從村產業已經達到了13.7萬元,有了很大的提高,下一步呢,我將牢記第一書記的職責和使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把第一書記的工作圓滿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