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古觀音禪寺的「網紅」銀杏樹引起眾多關注,遊人需要預約才能欣賞到這棵千年古樹。其實,在石家莊元氏縣內也有一棵千年銀杏樹,進入秋冬季,這棵銀杏樹滿是金黃樹葉,樹下方圓百米也是一片金黃色。有村民回憶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棵樹葉子掉光的樣子」。
千年古樹高大粗壯
11月19日,燕都融媒體記者來到元氏縣前仙鄉牛家莊村。在村裡隨便詢問幾位村民,一說千年銀杏樹,村民都會立刻指出位置,「就在白果寺裡」。
村民們口中的白果寺又叫湘山普濟禪寺,通過狹窄的寺門進入寺內,一棵高大的銀杏樹豁然闖入記者眼前。
銀杏樹上滿是金黃的樹葉,粗大的樹枝伸向各個方向。陽光照射下來,灑在金色樹葉上,熠熠生輝,整棵樹都變得更加明亮起來。微風吹過,樹葉搖晃發出沙沙的聲音,樹周圍欄杆上掛的鈴鐺也「鐺鐺」作響,一時間時間仿佛靜止下來,只剩下眼前的古樹,耳邊的「沙沙」與「鐺鐺」混合在一起的聲音。
因為這一棵銀杏樹,寺廟的庭院內滿是金黃色的落葉。扇形的葉子落在土地上,仿佛盛開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使得整個庭院都豐富了起來。
古樹吸引不少遊客參觀
據牛家莊村村民王東臣介紹,這棵銀杏樹是隋朝時期種下的,樹齡已有1000餘年,樹高28.1米,胸徑1.82米,「三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白果寺建於唐朝,就是根據這棵銀杏樹建成的。
在65歲的王東臣印象裡,他小的時候,銀杏樹要比現在還茂盛一些。「那個時候,十裡八村的人都會跑到我們村裡來看這棵千年的銀杏樹。我們村裡人沒事的時候,也會來到這棵樹下乘涼聊天。」
王東臣回憶說,銀杏樹旁曾經是一片蘆葦,旁邊有一口泉水,之後泉水幹了,水供不上,大樹沒有了足夠的水分,部分樹枝都乾枯了。為了救這棵古樹,村裡特意安排人定期給樹澆水,大樹的情況才慢慢好轉了。「以前沒水的時候,那些樹尖的地方都是乾枯的,現在情況好多了,」王東臣指著樹梢對記者說。
如今這棵古樹仍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周末的時候很多人來看這棵樹,多的時候一天能來大幾十人」,牛家莊村村委委員牛翠玲告訴記者。就在記者採訪時,還不時有遊人前來欣賞古樹,圍著古樹不斷驚嘆於其的高大粗壯與枝繁葉茂。
傳說中的「公樹」與「母樹」
40歲的牛翠玲也是土生土長的牛家莊村人。她告訴記者,這棵千年大樹從來沒有結過果實,「因為這是一棵公樹」。
公樹在這裡,那麼母樹又去了哪裡?牛翠玲告訴記者,這裡邊還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初這裡是種了公樹和母樹兩棵樹,後來公樹和母樹吵架了,母樹一氣之下就給走了,就只剩下這棵公樹了。」牛翠玲告訴記者,傳說歸傳說,之前的另一棵樹應該是以前村子裡發大水時被水給衝走了。
古樹得到大力保護
但凡時間久遠的古樹或古物件,總是被看作已經有了靈性,在很多人眼裡就仿佛有了「神力」。在採訪的時候,記者看到樹幹上有一些黑色的戳口。牛家莊村的另一位村委委員王浩告訴記者,這些戳口都是鑿進硬幣的痕跡。「以前一些遊人為了求這棵古樹保佑,就把身上帶的硬幣鑿進樹幹裡。」為了保護古樹,這些被鑿進樹幹的硬幣早已被取了出來,牛翠玲告訴記者,當時在樹幹裡取出了很多一分、五分的硬幣。
▲鑿硬幣在樹幹上留下的痕跡。
這些把硬幣鑿進樹幹的人是否得到了古樹的庇佑已無證可考,但是古樹樹身卻因此遭到了破壞。好在如今這種現象已經沒有了。為了保護這棵古樹,村裡在樹周圍圍了鐵欄杆。前幾年,省裡有關部門又給大樹安裝了避雷針,並在鐵欄杆周圍安了石欄杆。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大力保護,如今的這棵千年古樹才愈發茁壯。
「再冷的時候樹上也有葉子」
「這棵樹的葉子沒有掉完的時候,即便是再冷的時候,樹上也是有葉子的」,牛翠玲看著滿樹金燦燦的樹葉對記者說。
對於村裡人來說,古樹掉下的葉子也帶給他們很多的回憶。王浩告訴記者,在他小的時候,同學們都會跑到古樹底下來撿樹葉,「夾在書裡當書籤用,特別好看。」
牛翠玲則告訴記者,前幾年社會上流行喝銀杏葉泡茶軟化血管,「那時候這棵樹下面都看不見落葉了,十裡八鄉的人都跑到這裡來撿樹葉。」如今,這種養生法早已不流行,古樹下的落葉再也無人問津,然而這棵古樹仍是該掉多少樹葉就掉多少樹葉,不會根據人們的想法做出改變。
(燕都融媒體記者 馬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