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知識點
一、難讀的字
長喙(huì) 玻璃框(kuànɡ) 鏡匣(xiá)
嗜好(shì) 榨油(zhà) 半畝(mǔ)
茅亭(tínɡ) 愛慕(mù) 糕餅(bǐnɡ)
葉蔓(màn) 眼瞼(jiǎn) 眸子(móu)
二、難寫的字
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寫成「田」。
鶴:左邊是「隺」,不要寫成「隹」。
澆:右邊是「堯」,上面不要多寫一點。
慕:下面是「」,不要寫成「小」。
纏:右邊不是「釐」,不要少寫一點。
三、形近字組詞
宜(適宜) 宣(宣傳) 嫌(嫌棄) 謙(謙虛)
框(畫框) 眶(眼眶) 澆(澆水) 燒(發燒)
吩(吩咐) 紛(紛亂) 慕(愛慕) 幕(銀幕)
浸(沉浸) 侵(侵犯) 撿(撿起) 檢(檢查)
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 毫(絲毫)
享(享受) 亨(亨通) 咂(咂嘴) 砸(砸碎)
四、多音字組詞
散 sǎn(散文詩) sàn(分散)
便 pián(便宜) biàn(方便)
挨 āi(挨近) ái(挨打)
籠 lónɡ(鳥籠) lǒnɡ(籠罩)
五、重點詞語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尋常 常見 忘卻
結構 青色 清晨 安穩 悠然 黃昏 恩惠 播種
澆水 收穫 食品 吩咐 天色 好處 榨油 愛慕
成熟 體面 桂花 颱風 糕餅 至少 完整 茶葉
流線型 散文詩 木蘭花 美中不足
六、近義詞
精巧——精美 尋常——平常 忘卻——忘記
恩惠——恩澤 愛慕——羨慕 完整——完好
七、反義詞
忘卻——牢記 尋常——特別 安穩——危急
成熟——幼稚 完整——殘缺
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八、詞語搭配
(精巧)的詩 (優美)的歌 (細膩)的絨毛 (美好)的境界
(使勁)地搖 (仔細)地尋找 (開闢)空地 睡得(好熟)
(搖落)桂花 (放開)膽子
九、佳句積累
1.比喻句
(1)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隻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裡的畫面。
這句話把白鷺站在水田裡釣魚比作是玻璃框裡的畫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動地描寫出了當下的畫面,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2)瞧,多麼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這句話把珍珠鳥背上的白點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作蓬鬆的球兒,突出了珍珠鳥的體形特點。
(3)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這裡把白鷺比作詩、散文詩,突出了白鷺蘊含著的內在美。
2.擬人句
(1)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這句話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鷺站著時的樣子說成是在望哨,寫出了白鷺站著時的情景。
(2)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這句話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珍珠鳥睡著時的情態。
3.誇張句
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裡。
句話的「香飄十裡」是誇張寫法,寫出了桂花的芳香。
4.含義深刻的句子
(1)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作者將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進行比較,突出了花生的樸實無華。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句話揭示了文章主題,說明了做人要做對他人有益的人,不能做只講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這是文章的總結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說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創造出彼此和諧的美好世界。
十、課文重點理解:
1.《白鷺》通過對白鷺的描寫,突出了白鷺的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特點,讚頌了白鷺的美。
2.《落花生》採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讚美了花生不圖名利,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桂花雨》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4.《珍珠鳥》一文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無論是人與鳥,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信賴,是創造美好境界的基礎。
十一、考試熱點
1.《白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考試中常考查對課文的背誦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落花生》一課常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要求寫出「花生」所蘊含的獨特品質。
3.《桂花雨》一課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查:(1)這篇課文中講了帶給作者美好回憶的哪幾件事?(2)對「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這句話的理解。
4.《珍珠鳥》一課常考查對全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如:課文中哪句話表明了這篇文章的主旨?
十二、「1+X」閱讀
推薦篇目:郭沫若《銀杏》
推薦理由:《銀杏》是一首散文詩。作者用銀杏來比喻中華民族內在的生命力,突出了中華民族的端直、蓬勃、堅定、莊重,嶙峋而灑脫,以及剛正、堅強、謙虛、無私、勇敢的,超乎一般的高尚美德;鼓舞了當時的人們能勇敢加入抗日戰爭中來,英勇地與敵人抗爭。
閱讀方法:這是一篇激勵人們熱愛祖國、勇敢抗戰的散文,朗讀時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單元檢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