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模特展示原創設計時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王榮海通訊員李放軍 詹鷗 朱玲萍)窄窄的巷道縱橫交錯,道路兩旁擺滿各色商品、嘈雜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扁擔」肩挑背扛,來往商販絡繹不絕……提起漢正街,不少人還留存著這樣的記憶。如今,她迎來華麗轉身。昨日,漢正街步行街第一期開街,漢正街40周年時尚盛典暨2019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也拉開帷幕。
40年前,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開放拉開了中國流通領域改革的大幕,贏得了「天下第一街」和「流通體制改革的風向標」的美譽。而就在昨日,漢正街與韓國東大門籤訂了《漢江合作宣言》。韓國首爾東大門市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亞洲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和最大的時裝行業集群之一。
以後,大家在武漢就可以逛中國版的東大門。因為漢正街將與韓國東大門建立交流合作機制,促進城市之間的不定期交流,首爾東大門豐富的設計資源與體系化的設計團隊將與漢正街形成對接。在漢正街—東大門服裝產業鏈模式下產出的服裝服飾也將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礄口區政府還與武漢紡織大學籤訂了漢正商學院合作協議,將為漢正街輸送新鮮血液及創新人才。
據了解,漢正街40周年時尚盛典暨2019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由武漢市商務局、礄口區政府主辦,漢正街市場管委會、漢正街市場商會承辦,以「百年漢正街,時尚新境界」為主題,將吸引2萬客商前來洽談、採購,預計成交額80億元。8月8日至12日,還將密集舉辦20場時裝秀。
不再只賣「百家貨」 更鍾情原創和私人訂製 300多家時裝設計室紮根漢正街
圖為漢正街步行街一期街景
圖為IN-LAB國際時裝設計中心的日常工作
圖為漢正街原創設計
圖為85後店主王涓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通訊員李放軍詹鷗朱玲萍
7日,記者漫步全新改造的漢正街步行街一期工程。寬闊的青石板路,靚麗的門面,新牌坊、新街道……整飭一新的漢正街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傳統的小商品市場正變身時尚漢正街,用更加開放的姿態,華麗轉變。
告別前店後廠
小商品市場陣痛轉身
1979年,漢正街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小商品市場。上世紀90年代,僅1.67平方公裡的漢正街,憑藉60多個專業市場成為華中地區最大商品集散地。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漢正街經歷過沒落和陣痛,這一切,源於2011年初的一場大火。武漢市痛下決心,啟動傳統市場搬遷改造。
來自洪湖的李濤做服裝生意已有25年。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他會把服裝加工廠開到漢川、紅安等周邊縣城。
1994年,李濤拿著1000元的本錢從洪湖來到漢正街批發服裝。說起創業初期擺地攤的日子,李濤稱「苦並快樂著」,儘管夏天暴曬冬天冷風刺骨,但他一天能賺100多元。
賺了第一桶金後,李濤在洪湖開了第一家服裝專賣店。2001年,李濤帶妻女從洪湖來到漢正街做服裝生意。他銷售的服裝多是從廣東、畲江、重慶等地批發過來的。「剛開始在漢正街生意很好做,後來慢慢不行了。因為有些款式當時很流行,等批發回來卻又過時了。」
2013年,李濤開始投資參與建廠,先後在紅安、漢川等地投資建服裝生產加工廠,並從廣東浙江等地請來了專業設計師從事品牌設計。從前店後廠,到漢正街只設旗艦店、生產加工在三環外甚至城市圈,李濤不斷在探索。去年以來,從聘請設計師到建立設計工作室團隊,李濤斥資720萬元,他卻覺得很值得,因為今年以來服裝銷售額同比增長50%。
記者了解到,目前,漢正街市場周邊以100公裡半徑畫圓,武漢及周邊城市共有30餘個產業園、4000多家服裝企業、數十萬產業工人,為漢正街進行服裝生產、倉儲和物流配套。
不賣「百家貨」
原創讓85後嘗到甜頭
多福路是漢正街的核心路段。2007年,位於多福路中段的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建成開業,85後女大學生王涓成為第一批女裝店主。王涓剛開始從服裝零售做起,後來慢慢做起了批發,從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進貨。時間一久她就發現,因為大家進貨的渠道差不多,你有的款式很快別人也會有,容易陷入價格戰怪圈。
為了不再走前輩們賣「百家貨」的老路,王涓希望設計出具有自己品牌風格的衣服。去年6月,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 場 物 業 方 出 資 建 設IN-LAB國際時裝設計中心,專為市場內各大店鋪提供原創設計。王涓主要銷售快時尚日韓系女裝,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主動找國際時裝設計中心設計師,提出設計需求,設計師設計好之後再拿到店鋪來做銷售,由此產生了不少銷售爆款。
此外,外形靚麗的王涓還做起了主播。每當店裡上新,她就會在網上直播宣傳。一年來,王涓已直播了近200場,有的網友看了直播就直接下單。從最初的1家店面,到現在10家店面,原創讓她嘗到了甜頭。
專注私人訂製
已有300多家設計室
「現在大家對流行服飾的感觀是多變的,因此對設計的時效性要求非常高。」IN-LAB國際時裝設計中心負責人楊帆說,從商戶提出設計需求,到生產加工和銷售,一般在10天內完成。
設計人才是原創品牌發展的基石。像IN-LAB國際時裝設計中心這樣的設計師工作室,在漢正街目前有300多家。楊帆說,僅該中心就有設計師、版師、樣衣工合計50多人,同時線上還與多地區獨立設計師合作。主要是為漢正街一批80後、90後「商二代」創建自主品牌,引導扶持商戶建設原創自主品牌。「私人訂製」的新業態,也吸引了更多的服裝設計師紮根在此。
漢正街黨工委書記胡亞非介紹,聚焦原創設計、走品牌化發展路徑,是近幾年漢正街的新定位。如今漢正街歷經多輪轉型升級,初現復興態勢。通過與周邊城市工業園、產業園聯動,服裝產業規模逾千億元。
胡亞非表示,按「漢口之根、武漢之心、世界之窗」總體定位,漢正街將打造成集時尚創意、現代金融、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世界級濱水中央服務區,以嶄新面貌迎接四海賓朋採購、洽談,成為武漢的一張城市新名片。「從小商品市場到時尚漢正街,漢正街商貿文化之根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