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今年將近有874萬畢業生將踏入社會,走進又一個「最難畢業季」,面對不少企業減少招生名額、降薪等,許多人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
就在前段時間,名校清華北大碩士到街道辦就職的新聞被大家所關注,是否前往體制內就業」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常說的「體制內」,一般指的是以公務員為主的國家各級黨政機關、以「科教文衛」行業為代表的事業單位和別的國有企業。體制內就業,穩定、收入高、壓力較小,因此受到不少大學畢業生的青睞。
現在沒有直接畢業就能進入體制內的大學,像公安大學等也需要進行考試,雖然不存在直接進入體制內的大學,但是還是存在體制內佔比較高的院校。
根據各大高校發布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在雙一流高校中,有不少院校的畢業生在體制內就業的佔比較高。
東北師範大學勇奪桂冠!因為培養的是師範類學生,因此畢業生大部分進入的都是各大學校,因此被稱為教師的搖籃。其2019年畢業生中,選擇前往中等教育單位就業的有3180人,佔比為66.46%,前往高等教育單位的有488人,佔比為10.20%。
中國地質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屬於各自行業內的翹楚學校,畢業生分別進入地質行業、電力行業央企國企的機會很大。
從總體的數據上看,雙一流大學畢業生,更多選擇的是高等教育單位和國企單位,相比下,前往黨政機關成為公務員的比例較低。
從統計情況可以看出,以外交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來看,畢業生有著較高的黨政機關就業佔比,因為2所大學培養的都是為國家黨政機關輸出人才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畢業生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多,地域、城市、發展等等,根據最新的數據來看,畢業就業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工作穩定和收入較高是作為不少大學生的首要考慮因素,佔比達到59.1%,專業對口是不少畢業生作為職業領域選擇的因素。另外有不少畢業生考慮的是晉升機會和創業機會。
但是由於每個單位的性質不同,再加上存在收入、福利、社會地位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各有各的的優劣勢。體制內的市場擺在那裡,不少學生奔著收入及社會地位相繼進入,但是個體差異也是存在的,「相對穩定」即使優點也是缺點,再加上體制內面臨著單一化,工作久後面臨外部衝擊較大等方面的缺點,體制外雖然工資水平不一,也面臨著就業難等各種問題,但是工作選擇機會多也是有好處的。
不過想進入到體制內的高考學子可以作為生涯發展目標,想選擇容易進編制的大學,可以參考這個排行榜。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