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國之根本,一個國家的教育程度完全決定了這個民族的延續和國家的發展,而大學則是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後一所課堂,大學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前途。在中國我們習慣性的分為13個學科門類,本科506個專業,3005所高校。那麼這麼多高校都是歸誰管呢?有得人會說貴教育部管啊,但是有的學校是屬於教育部,比如清華北大,有的高校沒有那麼的好就是屬於省裡管,還有的學校屬於市裡管。包括之前會有很多的部屬高校,比如航空航天部,水利水電部,核工業部煤炭部等等,那麼是不是部級直屬高校就是最高的呢?目前的是這樣的,我們叫副部級大學,但是在中國的高校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一所高校,是中國唯一的一所正部級高校,高於教育部,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哈軍工。
為什麼哈軍工為什麼擁有這麼高的地位呢,哈軍工於1952年開始籌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動工,9月1日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他的第一位校長兼政委就是被稱為黃埔三傑的陳賡大將,毛澤東主席為學院的成立頒發了訓詞。 1955 年初具規模,設有五個系和一個預科:一系空軍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軍工程系,四系裝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預科,哈軍工先後共建有10個系:空軍系(西工大)、炮兵系(南理工)、海軍系(哈工程)、裝甲兵系(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系(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兵系(防化兵學院)、原子系(哈工程)、飛彈系(哈工程+國防科大)、計算機系(國防科大)、電子系(國防科大)。 目前原校址建立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哈工程)。被稱為中國的西點軍校,五六十年代被公認為遠東第一軍校。
哈軍工的誕生是為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主席與史達林見面,商議並確定了組建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院校,在人員人員建設上面,哈軍工有9600餘教職工,5000餘教師,11個系(學院)、30餘科(系)、110餘專業、150餘實驗室、300餘教授會(教研室),均是清華大學數量的三倍,其中蘇聯前後來援院士級人員多達150多人。哈軍工師生比高達1:1.8,精度是清華5倍。50-60年代,市區佔地面積7300畝是清華的3倍。哈軍工是中國5000年以來,唯一舉全黨、全國、全軍之力,唯一重點建設的大學,是中國150年以來,中國唯一一所正部級高校,是中央軍委直屬的正大軍區級單位(高於教育部),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均為副部級高校,國防科技大學也只是副大軍區級別,新中國「一五計劃」唯一重點建設大學。
那麼哈軍工為中國又做出了什麼貢獻呢?首先哈軍工有9600餘教職工,5000餘教師,11個系(學院)、30餘科(系)、110餘專業、150餘實驗室、300餘教授會(教研室),均是清華大學數量的三倍。這些人員和設備先後分建,解體,分散到全國30餘所高校,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大大的加速了高校各個專業的建設,而國防科技大學只不過是繼承了哈軍工九分之一的13個專業,現在就成為了國內軍校一哥,可見當時哈軍工有多麼的強盛。其次哈軍工走出院士約100人,將軍約300人,兩彈一星67%技術骨幹畢業於哈軍工,新中國95%的軍校有哈軍工血脈(30餘所),產生150餘個世界及中國第一!
下面我們說說為什麼這所高校為被分解,分解之後有組建了哪些新的高校。1959年軍委決定改變軍工培養目標,學院從1960年開始分建與擴建:將炮兵、裝甲兵、工兵的常規專業和剛剛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調出,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現為解放軍理工大學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揮工程學院;將空軍工程系和海軍工程系的部分專業與空軍、海軍的學校合併,成為更完整更高級的工程技術院校(形成後來的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的一部分);保留空軍、海軍工程系中的尖端專業和1959年2月新建的飛彈工程系;將附屬於飛彈工程系的原子科擴大為原子工程系;將空軍、海軍、炮兵的雷達、無線電專業集中,擴建為電子工程系。
1966年哈軍工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計算機系。1966年新建的計算機系以及基礎課部和院機關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遷往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軍隊序列;把空軍工程系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遷往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遷往重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有關專業,組建重慶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最終還是留在了哈爾濱與海軍工程系組成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劃歸第六機械工業部,擬遷武漢,後留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哈爾濱工程大學;風洞實驗室改為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部)的一個研究所,現為哈爾濱空氣動力研究所。
1953年,一陣嘹亮的軍號從北國冰城哈爾濱響起,就是這聲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號聲,它宣告一個歷史的秘密開始,拉開了一所神秘的軍校的序幕。雖然這所學校只開辦了短短的17年,卻成為了共和國共國防科技的搖籃,這所軍校的校門從來沒掛過校牌,但吸引了中國最高層的關注,周恩來總理兩次視察,朱德委員長來過,鄧小平來過,國防部長彭德懷進校三次,十大元帥有八位來過。雖然哈軍工已經推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這所在炮火中誕生的中國第一所軍校會永遠在共和國的旗幟上閃耀,向人們和共和國訴說他短暫且光芒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