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滕瑾
「來,我們一起堆個圍堰,然後澆水……」4月11日上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和大家一起栽下一棵油松後,又定了一個目標,接著種一棵銀杏。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現場類似的節奏,幾乎成為了義務植樹者們的常態。
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張永利 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4月的第2個周六上午,2020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北京副中心城市綠心地塊舉行。來自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和北京市的128名部級領導幹部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這地方變化太大了!」曾在北京市擔任公安局局長的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在植樹現場遇到老同事後,不由感嘆他曾經來過的這個地方,「你看現在多好啊!當年這裡可不是這樣。」
傅政華部長首先選了一棵八稜海棠,這種在北京延慶、昌平等地均有分布的小喬木,是一種既有觀賞價值又是經濟林的樹種。他認真種完,小心培好土,又澆了大半桶水,然後向下一個目標油松走去。這種原產於我國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1米,壽命可達千年以上,是國人最為熟悉的樹種之一。
「去年我也來了,今年接著種」,一頭銀髮的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即便戴著口罩,還是被不少「眼尖」的記者認了出來。記者注意到,在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即便在植樹間隙,他也多次跟同行的其他領導談及扶貧的問題。
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 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綠化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綠化委員會、首都綠化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自2002年開展以來,至今已是第19次,今年活動主題聚焦為「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此次義務植樹活動,相比往年增設了多項「防護措施」。
一大早,部長們統一乘車抵達植樹現場時,均佩戴了口罩和手套。下車後,和現場的北京市有關領導打招呼時,也由去年的握手變成了「拱手禮」。
進入植樹地點之前,也經歷了體溫測量環節。然後再自取用具,分散植樹。
扶正樹苗、回填泥土、圍堰澆水……經過一上午的勞動,此次義務植樹活動共栽下油松、法桐、銀杏、國槐、八稜海棠等2050株。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19年以來,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已累計3229人次的部級幹部參加,共栽下樹木38230多株,以實際行動履行公民植樹義務、為祖國大地增綠,積極促進了植綠護綠愛綠良好風尚的形成。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章翠(左二)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今年3月12日,我國迎來第42個植樹節,這也是新森林法修訂後的第一個植樹節。在4月11日的植樹現場,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副司長吳秀麗透露,今年春季植樹造林,應該說受到了一定影響,主要是用工短缺、種苗和造林綠化物資調運受阻、造林綠化成本有所提高。3月10日以前,全國造林進度相對去年有所減慢。為此,中央領導專門作出了在防疫條件下做好今年春季造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國家林草局也召開了春季造林綠化和森林草原防火電視電話會議。
記者了解到,圍繞積極有序推進春季造林綠化,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也加大了支持力度。
此外,多個省區市通過印發通知、召開視頻專題會議等形式部署推進春季造林綠化。還有一些省份採取領導幹部「分片包幹」,協調解決造林綠化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還有一些省份通過提前下撥造林補助資金,開展網上視頻培訓以及線上技術服務等,指導推進春季造林。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地方充分利用政府用工信息平臺做好造林綠化用工需求對接。引導返鄉滯留農民工,特別是建卡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參加造林綠化。這樣既解決了務工渠道問題,也助力了脫貧攻堅。」
吳秀麗表示,「應該說,上述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全國已完成造林193.1萬公頃,佔全年計劃任務的28.7%,春季造林進度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為完成全年綠化造林任務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