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四月二十一日電 題:老廠長回家——記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考察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中新社記者 張恩
四月十六日至二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到山西省考察工作。十八日上午,依照工作日程安排,賈慶林特意來到了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這裡是賈慶林當年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擔任過當時的太原重機廠的黨委書記、廠長。雖然是星期日,職工們聽說老廠長回來了,還是早早地等候在廠裡。
在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焦化設備分公司、軋鋼鍛壓設備分公司、油膜等分公司和技術中心起重機設計室的視察路上,老廠長受到往日部下的熱情歡迎。
他不停地向人們致意,握手。在與勞模代表合影時,賈慶林一眼就認出老勞模秦文彬,他握著秦文彬的手向陪同的山西省委書記田成平介紹說:「這就是有名的勞模『秦大刀』!」
與太重公司的職工座談時,賈慶林深情地說:我是一九八五年的這個時候離開的,時隔十九年後重新回到工作過的地方,感到十分親切。
微笑掛在賈慶林的臉上,他對太重發生的變化感到由衷高興。賈慶林說,我記得一九八五年離開的時候,那時還是計劃經濟,產值也就一億多元人民幣,產量就是兩萬多噸,職工的年工資平均一千三百多元。現如今是幾倍、十幾倍的增長。從生產能力,技術水平,經濟效益,到職工的生活,都大大提高了,職工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座談中賈慶林不禁回憶起舊日太重的生活情景:當年廠裡平房居多,廠房門左邊有個河邊巷,南十二家,北十二家,東十二家,還有個筒子樓。賈慶林還愉快地回憶起他帶領太重手球隊到榆次紡機去參加比賽的情景。
賈慶林回憶道,太重的五十幾年,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光是「中國第一」的產品就有二百多個(項)。我就是在會戰一四0無縫鋼管軋機時來到太重的。那時上海寶鋼所需的一百四十毫米無縫鋼管軋機全部靠進口。冶金部就讓太重牽頭承擔了研製一四0的重任,組織六十多個廠家參加會戰。後來,不僅為寶鋼提供了設備,而且鍛鍊了隊伍,提高了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經濟效益。
賈慶林說,太重組建集團後,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了。兩臺一千二百噸起重機在三峽吊裝了兩千噸重的電機轉子。吳邦國曾經讓我轉達對廠裡的感謝,他說,設備太好了!
這些年來,賈慶林一直對當年自己工作之地分外關注。神舟五號發射時,在現場的賈慶林格外留意太重製造的發射架,發射前他特別上前在發射架旁停步觀察許久。
老廠長希望太重緊緊抓住國家鼓勵現代製造業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生產,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先進的技術裝備,並創造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提高設計製造能力,不斷地追求本行業的最先進水平。
賈慶林最後還特別向太重領導班子成員叮嚀道:「希望我所熱愛的太重,生產不斷發展,科技水平和職工素質不斷提高,職工生活不斷改善,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