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上海的學校都做了哪些準備?將如何應對突發狀況?學生跟家長又應該做哪些準備?
4月23日,針對目前學校防控措施的準備情況以及複課後的注意事項,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兒童青少年健康所副所長羅春燕。
學生出現發熱、咳嗽如何處理?
開學後,學校具體會採取什麼措施,如果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會怎麼處理?
羅春燕介紹,開學後學校將實施錯峰上下學、嚴格入校管理、開展晨檢和健康巡查、加強校內重點場所的衛生管理,積極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首先,學生在進入校門前需要測量體溫,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學生將被直接送入臨時留觀區,覆核體溫和詢問流行病學史後通知家長送醫;
如果是上學期間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學生也將被及時送往隔離室,覆核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後通知家長送醫;如果出現聚集性發熱(如一個班在一天內三個人以上發熱),發熱的學生送進隔離室,同時其他學生可進入臨時隔離教室上課,根據送醫學生診斷的結果決定後續的處置措施。
發熱送醫的學生或教職員工如果經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則按照本市的最新防控方案處置,由衛生部門介入調查與處置,學校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此外,學校會通過每日上報的方式,及時、全面地掌握師生的健康情況,對師生健康信息進行分類管理。
同時,學校還會加強與社區衛生中心的聯動,協同衛生部門開展防控工作。師生員工凡出現具有呼吸道症狀、發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身體症狀體徵者,已排除「新冠肺炎」的,應待症狀消失後身體痊癒後方可返校(發熱患者須症狀消失後48小時方可返校,嘔吐腹瀉患者症狀消失後72小時方可返校)。如果患有其他的傳染病則按照相應的隔離和返校要求執行。因過敏、哮喘等其它原因引起咳嗽症狀的,須有二級及以上醫院提供的醫學證明。
建議錯峰用餐:可以一半同學到操場,另一半吃飯
針對學生用餐問題,羅春燕建議採取單人單座、聯排位置留有間隔或者設置隔板、同向就座、錯峰用餐等措施。在教室內用餐的,學生的座位應留出足夠間隔。用餐前應先洗手,就餐時儘量少交談。因為用餐時唾液分泌多,大家同時把口罩摘下來,再加上小朋友喜歡趁著吃飯時講話交流,風險較大。
如果班級人數較多,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錯峰用餐。比如,組織一半同學到操場活動,另一半同學去食堂或者在教室吃飯,排隊就餐的同學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學校也應完善洗手的條件,比如增加水龍頭數量,使用感應式、腳踩式的龍頭,避免交叉汙染,根據需要配置免洗手消毒液。學校的食堂與餐廳應按照規定做好通風與消毒工作。
同時,學校還應實行錯峰上學和放學,並且把錯開的時間點落實到各個年級和班級,並與前來接送的家長確認時間,避免大規模的人群聚集。
而乘坐校車的學生也不用擔心,因為上校車前需要量體溫,每一次接送後會對校車進行消毒。
羅春燕還提到,在室內,目前學生需要佩戴口罩。戶外通風較好,只要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摘下口罩,所以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體育課、廣播操、課間時間到戶外活動和鍛鍊。
家長要和孩子做好心理溝通,每天上學前量體溫
面對「神獸」復學,家長應做好什麼準備?
羅春燕提到,首先家長要保護好自己,這個時間段要減少外出,外出時做好防護,儘量少聚集少扎堆;儘量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場所;教會孩子正確戴口罩、洗手、咳嗽和打噴嚏的「禮儀」和遵守公共秩序,在家和孩子們一起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堅持鍛鍊、保證睡眠時間,提高免疫力。
孩子如果在室內時間比較長,應注意愛護眼睛、預防近視,學習30-40分鐘後要休息眼睛10分鐘,督促孩子保持良好讀寫姿勢,營造適宜的家庭讀寫環境。
此外,家長要負起管理者的責任,第一,面對超長寒假之後的復學,要和孩子做好心理上的溝通,做好日常的時間安排。第二,要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經常通風、保持整潔,有必要的時候做好預防性的消毒。
第三,要準備好防疫物資,準備好口罩、洗手液等物質。特別提醒,因為低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容易在摘上摘下錯拿別人的口罩,家長也可以在小朋友的口罩上做好標記。
羅春燕表示,家長還需要擔負起家庭健康監測的責任。開學後,每天上學前應在家給小朋友量一次體溫,37.3度以上的建議先不要上學,如果去醫院就診,要及時地把看病結果告訴學校。
家長還應密切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家裡出現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或者相關密切接觸者等,要配合衛生部門的處置,落實隔離的要求。家裡有小年齡兒童的,居家時要避免家中意外事件的發生。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詢問班主任、保健老師和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還可以撥打上海市、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320健康諮詢電話進行諮詢。
羅春燕表示,開學臨近,學校已經嚴陣以待,做好防疫措施,所以大家不用過度焦慮。做好科學防護,大家可以一起在校園裡欣賞春暖花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