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千千萬萬個家長來說,如果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北大清華,那麼就足以光耀門楣,如果還能拿到高考狀元,那更是一個家族的大事,也會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有這樣一個人,他叫張曉勇,母親從小就教導他:男兒志在四方,不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也不在廚房裡的鍋碗瓢盆,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
而張曉勇也在母親的支持下,從小立下鴻鵠之志,一定要考入清華大學,經過不斷努力,17歲的張曉勇在1991年勇奪長沙理科高考狀元,並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
清華大學畢業後,張曉勇選擇到世界500強企業寶潔公司在廣州的分公司,一心想進實驗室,搞科學研究。然而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寶潔公司所有的科研機構全部在美國本土,根本不讓中國研究人員進入,張曉勇被分配到了廣州分公司的客服部,做了一名接線員。
心理的巨大落差加上客服部無休無止的電話,承受了很多的謾罵和心理壓力,張曉勇知道進入美國本土的研發機構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在客服部蹉跎了五年之後,所有的雄心壯志都被消磨殆盡,他萌生了辭職的念頭。
這時張曉勇的父親也得了尿毒症,需要人照顧,孝順的張曉勇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辭職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被現實擊敗信心的張曉勇不再追求高大上的實驗室,也不想再從事研究工作,只想陪著家人,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
張曉勇辭職回到長沙後,他先是找了一家地產公司上班,由於任務太多,壓力太大,他又辭職在馬王堆陶瓷市場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輕鬆自如。擁有高考狀元、清華學霸、外資白領三個耀眼的光環的張曉勇,竟然落魄到回老家幹保安的工作,一經媒體報導後,瞬間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說:國家花那麼多代價好不容易把張曉勇培養成一個精英,可他竟然不管不顧,不思進取,找了一個誰都能幹的保安工作,這也太學浪費國家資源了,早知道這樣,就不用培養他了。
有人說:張曉勇腦子肯定有毛病吧,爛泥扶不上牆,多麼好的條件呀,都不會利用,我要是清華大學畢業,早混的出人頭地了。
有人說:上清華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做保安是為了自己的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用太過苛責。
有人說:張曉勇能夠放下「清華畢業生」的面子,在家鄉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回家照顧病重的父親,他依然是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他擁有中國人最優秀的品質:孝順。
清華、北大畢業後賣豬肉、當農民、當保姆的學生多的是,也不差一個當保安的張曉勇。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許多年,張曉勇也徹底褪去了加在身上的三個光環,平平靜靜的娶妻生子,陪著家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樣的選擇是對是錯,只有張曉勇自己知道。
認為:沒有哪條路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哪條路是非走不可的,比起清華、北大那些寧願放棄中國的國籍,也要幫助別國製造飛機、飛彈等尖端武器的留學生,回家當保安照顧父親的張曉勇比他們強一萬倍。他選擇最簡單的生活方式 ,幹著自己最開心的工作,完成了照顧家庭和服務社會的義務,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許心安之處,就是張曉勇最大的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