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傳統和創新不斷激蕩,我理解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職業發展的低谷,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所以,很多人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因此,抱怨成了蔓延在當今社會中的一種情緒。
——水木然 推薦閱讀
然而威爾 · 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 抱怨的本質,其實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水木然認為:抱怨,其實是一種逃避,而且期望別人跟自己一起逃避。
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來看一個寓言:
驢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它。
" 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 驢訴著苦," 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別後,在牆角遇到了貓。狗說:" 夥計,我剛才去看了驢,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它說它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對羊說 :" 驢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兒了。"
羊對雞說:" 驢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驢是不是好一點兒。"
雞對豬說:" 驢不準備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驢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幹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前一步,說:" 主婦,我向你反映一件事。驢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到別的主人那裡去。"
得到豬的報告,晚飯桌上,主婦對主人說," 驢想背叛你,它想換一個主人。背叛是不可饒恕的,你準備怎麼處置它 ?"
" 對待背叛者,殺無赦 !" 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
可憐,一頭勤勞而實在的驢,就這樣被傳言 " 殺 " 死了。
莫跟旁人抱怨,免得怎麼死的都不懂!
所以,水木然認為:經常跟別人抱怨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這種負能量一定會給自己招惹是非。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喜歡不停地抱怨,就像身體裡有無盡的垃圾,需要隨時傾倒。
他們抱怨陌生人不夠善良,在地鐵上被踩了一腳就喋喋不休;
他們抱怨朋友不夠仗義,一遇到困難就喜歡去麻煩朋友;
他們抱怨家庭不夠富裕,卻拿著父母的辛苦錢在KTV裡唱《父親》;
他們抱怨伴侶不夠溫柔體貼,跟女朋友一吵架就開始發朋友圈諷刺對方。
這樣的人,天天板著臉,活得很累;這樣的人生也註定廉價,就算掙扎也是無法逆襲,鹹魚翻了身,依舊是鹹魚。
因為抱怨是最大的瘟疫,它會讓人沒有力氣去改變,只會讓生活變得更糟糕。
然而,真正努力前行的人,從來不抱怨生活。
今年3月,馬雲在馬來西亞發表了名為《我的一生就是分享經歷的失敗和堅信的理想》的演講,他講到:
「我發現那些總是樂觀的人,他們總是看到更光明的未來,他們甚至不會抱怨。因為當人們抱怨的時候,他們正在失去機會,並且被抱怨遮擋了思想。
所以我從這其中學到了,機會何時出現?當世界充滿了抱怨的人,那麼這個世界處處都是機會。你可以解決人們抱怨的問題,那是個很好的機會。而且我發現我的很多高中、大學朋友,這些年我遇到他們,唯一發現的是,他們總是在抱怨。」
那些喜歡抱怨自己不夠幸運的人,只能說他們還欠生活一份努力。
「你現在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絕對是你自找的。」
世界上100%的抱怨都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
暢銷書作家朗達拜恩在《秘密》裡提到一個「吸引力法則」的理念: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
你如果成天抱怨,那麼你吸引過來的也註定是苦難,它們會纏到你身上,讓你難過。
很多人寄希望於通過自己的抱怨,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博取別人的同情,但殊不知他們就好像是一個情緒垃圾桶,自己沒變好,一直散發臭氣的同時,也會汙染到周遭的空氣。
美國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曾說:消極的思想就像我們通過抱怨播撒在這個世界上的種子。它們會生根發芽,生出更多的消極困素。
大多數人的抱怨,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自己所做的或者所得到的,沒有滿足自己的心理預期,所以產生抱怨。
那些過得不好的人往往都是些喜歡抱怨的人。弱者喜歡自怨自艾,然而強者從來都不說心酸。
馬雲在談到創業時說:「我們很多人埋怨昨天,30年以前的問題,中國發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驗,世界發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驗,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昨天,但是30年以後的今天,是我們今天這幫人決定的,改變自己,從點滴做起。堅持十年,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我感謝這個變化的時代,我感謝無數人的抱怨,因為在別人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的機會,只有變換的時代,才是每一個人看清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該放棄什麼的時候。」
「樂觀的人總是看到光明,甚至不會抱怨;而抱怨的人正在失去機會。」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逆襲的故事,其實幸福根本不會自己來敲門,美好也不是會在抱怨中產生。
黑人克裡斯跟5歲的兒子克裡斯託夫相依為命。當帳戶裡只剩下21塊錢時,因為沒錢付房租,他和兒子被攆出了公寓。這時候的他已經到了絕望邊緣,但還是跟自己兒子玩遊戲:「我們通過時光機,到達古代了!」兒子立刻興奮地配合起來,環顧左右。
父子倆在「恐龍」的追殺下,逃到了一個「山洞」裡,哪有什麼「山洞」啊,其實是一間男廁所。
就算生活艱辛困苦,他還是捱過來了,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咬著牙堅持並竭力改變現狀。
最終,他做到了。
他,一個只有高中畢業的銷售員成為了證券公司的全職員工,而他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可以有優質的生活,未來擁有了無數更好的可能性。
這樣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電影裡,現實生活也有。
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但他工作態度十分積極,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激情。
無論在什麼場合籤名,他都不忘附上公司的一句宣傳語——「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久而久之,同事朋友們乾脆給他起了個「每桶4美元」的綽號。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聽說此事後,便問他:「別人用『每桶4美元』的外號叫你,你難道不生氣嗎?」阿基勃特回覆說:「『每桶4美元』不正是我們公司的宣傳語嗎?別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費做一次宣傳,我為什麼要生氣呢?」洛克菲勒聽後非常感動,卸任後把董事長的位置給了他。
阿基勃特得到重用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抱怨、不懈怠。
與其身處黑暗,不如為了夢想提燈前行
所有人都有想抱怨委屈的時候,但要把握好一個度,一旦失控就會變成泛濫的負能量。
正如三毛所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感情的宣洩,也無不可。但是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成熟就是懂得有些壓力總是得我們自己扛過去,說出來就成了充滿負能量的抱怨。
不再尋求無濟於事的安慰,更不喜歡去徒增別人的煩惱。
只是在獨自走過艱難險阻的時候,默默地對咬牙堅持著的自己說一聲,加油。
那些最後成功的人,並不是一開始鬥志昂揚地說著口號的人,而是哪怕身在溝渠也胸懷星辰大海的人。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不成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
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才。
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為了夢想提燈前行。
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