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廁所,從路邊兒的野地到公共廁所再到居家的衛生間,雖然環境不一樣,可不就是個方便的地兒麼?日常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兒,有什麼好說的呢?
想當年經濟不發達,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小時候去上個大號能有報紙用就算是條件不錯的,還提什麼要求。現在不一樣了,生活好了,所有的細節都變成了需求,比如怎麼舒服的如廁。
很多去國外玩的朋友回來描述見聞的時候,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智能馬桶蓋。從來不曾想過,一個馬桶蓋能有多神奇,不就是,蓋上,一衝,防止噴濺麼?還能有多新鮮?用得著花個大價錢麼?能省紙啊還是能治痔瘡啊...
請允許過去貧窮且自以為是的sir對此的無知,這一次海爾智能馬桶蓋的體驗,直接給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描述過程之前,先提個建議:如果條件允許,趕緊裝一個吧。這絕對就是那種買完就後悔系列,後悔買晚了的家居必備神器。
閒話少說,來直奔主題。包裹挺大一個,順豐送來的時候有點兒意外,馬桶蓋前段時間自己換過一個,雖然加了智能倆字聽著很新鮮,但是用的了這麼大麼?打開一看...是挺大。
除了馬桶蓋主體,隨機還配備了不少小零件兒,看起來不算很複雜。雖然比傳統馬桶蓋看起來東西多,但是好歹也是個理工男,應該不用很費事兒。保持一貫對科技產品的態度,上手之前咱先研究下細節,也推敲一下到底值不值那麼些錢。
和sir熟悉的馬桶蓋不太一樣,除了上蓋板和坐便圈以外還有一個底座,整個產品是三層結構。毫不意外,最底下那層應該是主機設備,也是智能的本源。
上蓋板上附著了一層保護膜,揭開以後可以看到,這個表面質感確實和超市裡百十來塊錢的普通貨有明顯差異,更有光澤更細膩。黑白相間的配色確實比較有高級感,整體形象上給人的感覺不錯,不像騙錢的路數。
最特別的就是右側的操作面板了,搭配在產品上直接和傳統馬桶蓋形成了區分。
仔細看一下,有沒有覺得像遙控器...只是固定在產品側面的而已。在這裡sir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這玩意兒能不能做成滑軌帶卡槽的?或者乾脆可以連接手機...
坐便圈的部分和蓋板的連接很穩定,質感也不錯。厚度上要比sir當前家裡用的普通馬桶蓋厚不少,重點是手感不錯。大廠的產品就是不一樣,觀察了一周沒有一點兒毛刺感。
非常顯眼的是坐便圈上還有一個提示,顯示著座感應器位置的標籤。就是一個支撐設備,還要放個傳感器,幹嘛用的?噱頭麼?手機穩定器夠高大上吧,才用幾回?這會不會也是個雞肋設計?一會兒就知道了。
特地放一個蓋板邊緣的照片兒,用來確定sir沒說假話,確實平整度很好,而且還有帶矽膠墊的支撐腳。這個有沒有用,被咣當一聲嚇過的朋友應該會懂。
正面和大家認識的馬桶蓋差異不太大,不同的地方在底座上,反過來可以看個清楚。有一大堆看起來不明所以的孔位和卡位,固定槽沒什麼可說的,可上面貌似還有出風口,還有小燈泡,還有可掀開的蓋板,都是幹嘛使的?
掀開看了一眼明白了,智能馬桶蓋核心的核心。怎麼表達呢?
小蓋板下面是一個可伸縮的不鏽鋼導管和噴嘴(千萬比拽啊,這個sir算是用過以後的劇透)。
噴淋管旁邊這個不用劇透也看得懂,烘乾出風口沒跑兒就是它了。這麼看來,確實能省紙...
遙控器之所以需要固定也找到答案了,進水管的位置在這兒。觀察了一圈兒發現也就只能放這兒,實用,不礙事兒。
主機明白個大概了,研究一下配件兒,最顯眼的個桶裝物是一個過濾芯。傳統衝馬桶都是水箱蓄水,用過以後一衝就完事兒了,幾乎很少考慮過水質這個問題。可視要考慮衝洗敏感部位,這個還真的就有必要了。
不知道大家清洗過馬桶的水箱沒,懸浮物和鐵鏽且不說,細小的沙子確實還是蠻常見的。尤其是高層樓用的水多數都是頂樓的蓄水箱供應,那玩意兒多久清理一次誰知道...萬一要是有點兒蟲卵什麼的可就尷尬了,所以這個一定得裝,千萬別圖省事兒直接接水管上。
配套的三通閥,不算什麼罕見物件。但就是他,把sir難住了,擰不緊漏水。老老實實的滾樓下去買了把扳手...
固定板,這個不算陌生,前段時間拆掉的馬桶蓋就是這種設計的。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安裝方式,可滑動的滑塊能很好的控制固定位置,而且也很穩當。如果不巧馬桶蓋壞了,找個同款的直接推上去就行,不用來回拆卸螺絲。
帶漏電保護器的插座,這個東西很貼心好評,家裡的熱水器都配置這個。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著好像沒啥用,真有用的時候能救命。
備用了一個噴嘴,雖然覺得有過濾網了被堵住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一個備用總比沒有好。配件嘛~多多益善,來者不拒。
大件兒研究完了,這就進入了動手環節。sir家裡的馬桶不是很大,更談不上豪華,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馬哥,值得一提的就是刷的比較乾淨。原來的馬桶蓋老化了,新的還沒換多久,就迎來了海爾V3-300,為了更好的體驗,走起~
拆水管,上三通,接濾芯。嗯,看著就9個字兒,折騰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勉強能用,空間太窄了,根本下不去手。接水管的時候無論怎麼樣都漏水,實在沒辦法了想起來還有個備用橡膠圈,算是解決了大問題。在這裡,強烈建議同款的小夥伴兒打電話叫師傅上門,反正是免費的,千萬別跟sir一樣在這兒費這個牛勁,趴在馬桶上擰來擰去,都快頂吐了。
本來以為接好水管就萬事大吉了,圖樣圖森破。固定板的安裝是不複雜,可是馬桶上預留的固定孔位略小,固定螺栓的安裝廢了好大勁兒。也怪自己沒有專用工具,硬生生是摺疊了以後硬塞進去的。
辛苦了半天,終於安裝好了,看起來還是非常高大上的。果然人靠衣服馬靠鞍啊?小馬哥上了新馬桶蓋感覺氣質都不一樣了...尤其是那條還帶溫度顯示的黑色裝飾屏,科技感十足。
略略遺憾一點兒的是馬桶確實還是有點兒小了,導致坐便圈沒有完整的對齊。好在強迫症不是很強大,否則又要發生一起因為換了個鍵盤再重新配個顯示器的故事。這裡要說一下,V3-300對馬桶的兼容度還是說的過去的,根據說明書顯示除了方形的,市場上主流的尺寸都能覆蓋。
俯視一下,當真是非常緊湊,如果有想裝同款的小夥伴兒一定記得測量一下馬桶和牆之間的間距。如果是新房裝修,強烈建議把這個間隙預留的大一點兒,別搞的特緊湊,否則升級點兒設備這個費勁。
來吧,咱要通電了嗷~經歷了溼身測驗以後,發現想記錄使用效果還是蠻有難度的,和諧起見sir也不好真人出鏡。畢竟這種體會只可意會不能貼圖,否則估計通過審核都是個問題,索性附贈的保護膜沒扔,正好模擬一下效果。
按動操控面板,發現沒啥反應,總感覺哪裡不太對。然後才想起來著座感應器的事兒,得模擬真人才能啟動操控,這算是一個控制保險的作用,有點兒想汽車的手剎。不走這一步,就不讓你進行下一步。如圖,方便完了點衝洗/婦洗/童洗以後,馬桶重的操作就是這樣式兒的了。簡單點兒說就是衝水~確實這要比上手紙的清潔程度高多了,重點是模式不同水流不同壓力不同,而且還可以來回移動,確保清洗範圍。
注意,看屏幕上顯示的溫度。對的,這個就是水流的溫度,再注意,衝出來的水直接就是這個溫度,是即時加熱的。如果細扒一下,是恆溫陶瓷加熱的,即用即熱。不是儲水箱反覆加熱,也不調用熱水器,不受水箱容量的限制,活水加熱。這一點有多重要?腦補一下水箱的容量,如果想多洗一會兒,開始熱然後涼的感受。再考慮考慮為了保持溫度反覆加熱,電錶的感受,就瞭然了。
這個sir實測了一下數據,本來想直接測水流的溫度,結果在最小的壓力下還是噴了一迪,索性乾脆還是隔著保護膜測試了一下。塑料膜略厚,有一定的隔熱能力,在正常中檔位的噴淋模式下。設備溫度調整為37,測溫在35-36度之間跳動,考慮到誤差問題應該是準確的。37度比人體溫度略高,個人體驗感受不錯,噴頭伸出的時候有自動清晰功能同時也會把管內的涼水放掉,很快就能感受到水溫達到恆溫效果。而且溫度可在常溫—39度之間調整,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能比較理想的適應。
於此同時,坐便圈的溫度也是可調整的。這個功能有多嗨皮,相信冬天上過廁所的你體會都很深,尤其是暖氣還沒來和剛停暖氣的空檔期。有了這個功能就可以直接拋棄坐便圈了,還得經常清洗,哈哈哈哈!
還記得開始sir提到的小燈泡麼,確實是燈。從來沒想過馬桶也可以亮這件事兒,感覺好高大上,尤其是還帶自動感應室內光線變化的功能,暗光環境下會變成溫暖的柔光,真高級。起夜的時候很實用,開燈太亮影響睡意,掀開馬桶蓋就有照明很方便。
幾天下來發現以前自己實在夠淺薄,上廁所這事兒仔細研究起來竟然也可以這麼科學。且不說坐便圈加熱這個功能,就說如廁時自動除臭這事兒,對愛吃肉的人來講真的是福音。雖然衛生間裡一般都有排氣扇,但除了噪音大以外換氣效率真的不高,要不也不至於還要買衛生間除味噴霧了。
另外讓人略感舒爽的就是這個烘乾功能,對於不著急起身且愛乾淨的朋友來講非常友好。ennn,如果再詳細一點兒的說其實是對吃了辣或者有痔瘡的朋友太友好,哈哈哈,此處省略一萬字,誰用誰知道。
經歷了這麼一波兒體驗,也算明白了為啥一個馬桶蓋賣上千塊錢還有一大幫人蜂擁而上的去購買。這玩意兒確實是用了就回不去,體驗一旦升級想降級就很難了。強烈建議這種神器在四川地區普及,以sir曾經冬季在成都出差的經歷講,那種北方人吃了麻辣火鍋,站顫巍巍的說「屋裡好冷,我們去外面暖和暖和吧」的環境下,坐在冰冷的馬桶上實在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