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區塊鏈概念備受追捧,至今已過了將近一年。人們對區塊鏈的期待,已由原先的盲目崇拜變得更加冷靜、理性,關注的也不再是各種滿天飛的概念與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多的是區塊鏈是否能真正落地、能否真正產生價值。
公鏈是區塊鏈落地的基礎,也是這個領域競爭最激烈、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同樣也是各類公鏈爭相起步的階段,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有些消失了、同樣也有一些項目開花結果。
銳角雲絕對是這些落地項目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模塊化的可插拔設計、先進的DPOS機制、可用簡單語言靈活開發智能合約的虛擬機等等,所有的優勢都在指向區塊鏈落地的痛點。
區塊鏈的三大落地痛點
以太坊的誕生開啟了智能合約時代,同時也打開了區塊鏈應用落地之門,然而開門後的區塊鏈落地之路並不好走。稍微對區塊鏈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幾個阻礙區塊鏈落地的難題:其一,區塊鏈處理速度過慢,完全不能達到實際應用的目的;其二,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需要再虛擬機中運行,而目前好以太坊虛擬機智能用GO語言進行編寫,對於普通編程者並不友好;其三,區塊鏈公鑰、私鑰使用過於複雜,保管存在相當難度,並且私鑰如遺失財產幾乎無法找回。
銳角雲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三大應用痛點。
在虛擬機方面,銳角雲通過構建堆棧式虛擬機(Stack Machine)運行WASM格式編碼的智能合約,WASM是一個可移植的底層字節碼技術,其運行智能合約的速度可接近本地計算機直接運行程序的速度。並且WASM是一個標準化、受業界廣泛支持的編碼技術,程式設計師可以使用C、C++等熟悉的語言編寫智能合約,能大大的節省學習成本。另外,這種方法還能減少智能合約之間的耦合,弱化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網絡的相關性,這樣一方面能有效的減少智能合約出問題後對於其它智能合約的幹擾,另一方也能減少問題智能合約對於區塊鏈網絡的影響。
(WASM開發部署流程圖)
第二點在於運行速度,眾所周知,共識算法是決定區塊鏈算法的核心要素,銳角雲採用當下先進的DPOS共識,通過選舉31個超級代理節點進行輪流出塊,從而很好地提升了處理速度,可達1500TPS。
在帳戶使用安全及方便等方面,銳角雲也有自己獨特的設計。傳統的私鑰是一長串沒有順序且難以記憶的數字字母組合,銳角雲採用英文字母(a—z)+數字(1—5)的共12位字符組合方式,讓記憶更加方面、便捷。同時銳角雲帳戶採用等級權限設計,包括owner權限和active權限。owner權限高於active權限,可控制並操作active帳戶,因此在用戶active帳戶丟失或被盜的情況下,可通過owner帳戶進行找回。
特有的價值互換和模塊化設計
(銳角鏈運行架構概要圖)
在銳角雲看來,未來不會是一家區塊鏈獨大的局面,一個區塊鏈的承載能力有限,必須彼此連接起來形成更大的網絡,才能承載更大的價值。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也不止一次的提出,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公鏈的競爭,而是跨鏈的競爭,跨鏈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為此銳角雲特意開發了VEP(Value Exchange protocol)價值互換協議,用於各個區塊鏈網絡之間的跨鏈通信。在他們認為,區塊鏈網絡是眾多參與者按某種共識建立起的社區,眾多節點在共識和激勵的作用下形成相互信賴的關係。銳角鏈將其推而廣之,每一個區塊鏈都相當於一個節點,所有的區塊鏈通過VEP協議,從而構建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這樣的技術可實現跨鏈之間節點的交互,以及鏈與鏈之間的智能合約調用。
銳角鏈在設計之初也意識到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為了提高區塊鏈應用的研發效率、可維護性和可移植行,銳角雲採用可插拔的模塊化設計。此設計開發者可進行模塊化的升級和替換,更容易地開發新插件和擴展新功能,從而實現銳角鏈和智能合約的快速更迭。
更易落地的邏輯
(銳角鏈應用場景圖)
所有技術最終的歸宿一定是服務於社會,銳角鏈也是如此,在實現了高處理速度、簡單實用的智能合約、可插拔的模塊化設計等所有功能之後,一個正真可供商業落地的公鏈也就誕生了。
銳角鏈引入AAC和SN雙通證機制,通過使用通證可購買銳角鏈上資源,企業也能通過持有AAC獲得在銳角鏈上的發鏈權力。據白皮書介紹,銳角鏈可在短期內實現為企業「一鍵發鏈」的功能,可以滿足各種商業訴求,如保險、電子文檔、溯源追蹤等等。
另外,用戶也可在銳角鏈上進行廣告投放、營銷活動、數據分析等等各種商業活動。
銳角鏈本著安全方便的原則,來開發這一套理論上更容易落地的產品,從開始到現在花費了不少時間,也經歷過不少困難,終於在2018年9月18日這一刻落地,或許會打開區塊鏈發展新格局。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責任編輯:趙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