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那麼久,小朋友們還是搞不清楚我扮演的角色,在他們眼裡,我不是老師,是『會唱納西歌的保安叔叔』。」
穿著一身陳舊的保安服,王劍華推開了辦公室的門,讀本君突然不敢確認,他的身份是保安,還是我們要採訪的男幼師。
「王老師?」我們有點不敢肯定地叫出了聲。
「你好,要採訪的話,我需不需要換身衣服?」王劍華拉了拉衣角。
今年38歲的王劍華,是玉龍縣幼兒園唯一一名男教師,來自塔城的他給人的第一印象與唱跳俱佳的幼師大相逕庭,作為幼兒園裡為數不多的男性,他身兼數職。
眾所周知,幼兒園裡一般女教師居多,男教師可謂是少之又少。然而,正因為他們如「大熊貓」般珍貴,因此,更需要具備「十八般武藝」,幾乎是全能的。
今天,9月10日,教師節,在這樣一個屬於老師的節日裡,讓我們通過王劍華,來看看麗江的男幼師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也讓我們看看這些不一樣的男幼師。
換燈泡、修門窗、當保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
玉龍縣幼兒園近40名教師,僅王劍華一名男教師。作為園裡的「國寶級」男丁,他的待遇卻並不「國寶」。
「稍等我一下,廚房的窗子壞了,我去修了馬上就來。」採訪開始前,王劍華迅速奔向廚房,輕車熟路地修好了損壞的窗子。在學校裡,除了常規帶班上課外,王劍華更多功夫要花在這些只有男人才能幹好的活上。
到校門口維持秩序和迎接孩子們入園,是王劍華每天工作的開始,由於入園期間人員集中,學校的保安工作量較大,無法兼顧到各個方面,王劍華老師也兼職幹起了學校保安。
孩子正常入園後,王劍華忙碌的一天也正式開啟。
園內的安全檢查、換水、換燈泡……為了幹活方便,王劍華特地為自己準備了一身保安制服。
當然,作為一名每天接觸小朋友的男幼師,他也比大多數男性多了一份耐心和溫柔。
帶孩子們說納西話、跳勒巴舞、唱納西歌,這個男幼師好有趣
脫下保安制服,王劍華搖身一變成為了孩子們眼裡能歌善舞的王老師。
王劍華和其他女老師一樣,有自己和孩子交往的一套。更多時候,他想讓孩子們了解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
「很多小朋友不會說納西話了,也對自己的民族不了解。其實我們不應該把傳承放得那麼高,真正的傳承並不是在博物館裡,在書本上,而是在點滴生活中。」為了讓每一個小朋友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納西文化,王劍華創下了一套自己獨有的教學方法。
玉龍縣幼兒園有著一個雙語教學試驗班,由納西語和普通話共同教學,在這裡,孩子們能夠學到納西族的語言、音樂、舞蹈等一系列與民族有關的文化。
而事實上,早在來到玉龍縣幼兒園當老師之前,在塔城一所小學任教十餘年的王劍華就帶領著學校藝術團,傳承著納西歌舞文化。
孩子們拿著跳勒巴舞的道具,跟著王劍華一起學了起來。「把眼睛瞪大,把嘴巴鼓起來,我們現在模仿的是青蛙。」王劍華用納西語給孩子們講述著跳勒巴舞的小技巧,孩子們按指示把雙眼瞪得圓溜溜的,甩著手上的小鼓一躍而起。高興地向王劍華喊道「王老師,我會跳了,你看是這樣嗎?」
和那個熟練修理門窗的王師傅不同,此時的王劍華眼裡多了一份溫柔,他一遍又一遍地糾正著孩子們的動作。「夾biu!」還不斷重複著肯定小朋友的話語。
一場勒巴舞教學後,王劍華和孩子們的汗水順著鬢角流了下來,他們圍坐在一起,享受悠閒時光。
「納西勒巴搓路妹!(音譯:一起來跳勒巴舞吧!)」
王劍華悠揚的歌聲響起,小朋友們甩著手中的小鼓,靠著他的腿替他伴奏,畫面其樂融融。
學校的過道裡隨處可見王劍華親手繪製的東巴文,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的納西字畫也被裝裱好後訂在牆上,他堅信,通過細節,民族文化一定能得以延續。
「當老師那麼多年,我的性格已經很平靜了,想發火都發不起來。」
大家都知道,上課的時候,幼兒園校園裡還比較安靜,可一下課,幼兒園裡可是喧囂一片。
幼師辛不辛苦?面對這樣的場景,讀本君可是真心感覺苦不堪言。可王劍華卻笑著說,「和以前的工作相差不大。」
在塔城當小學教師時,王劍華主要帶低年級段的孩子。作為寄宿制學校,很多學生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老師,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已經能熟練地料理小朋友的生活了。
2013年4月,王劍華的女兒出生。同年9月,玉龍縣幼兒園建園,王劍華從一名小學教師轉崗成了一名幼師。新手爸爸到新手幼師,一年中,他的身份發生了雙重改變,帶的孩子年齡更小了,難度肯定也更大了,可時隔七年,他竟然想不起來辛苦的瞬間。「當老師那麼多年,我的性格已經很平靜了,想發火都發不起來。」
剛與柔結合,幼兒園需要更多男教師
「幼師是教師的一部分,男幼師很稀有,跟大熊貓差不多,我還自豪咧。」提到有沒有因為男幼師這個職業受非議,王劍華反倒很自豪。
幼兒園中男幼師的數量堪比「大熊貓」,而從事了7年幼師工作的王劍華則認為,增加幼兒園中男幼師的數量,很有必要。
「孩子幼兒園乃至小學接觸的幾乎都是女老師,就會導致一些男孩子性格比較陰柔。幼兒園內還是需要增加男幼師的數量,給小男生做榜樣。」讓王劍華無奈的是,目前男幼師的數量仍在少數,來玉龍縣幼兒園實習的數十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當中,只有1-2名男性。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玉龍縣幼兒園園長汪冬梅也認為,幼兒園需要增加男幼師的數量。「男生的剛與女生的柔相結合,才能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汪冬梅給我們舉了個小班孩子入學的例子,一般女寶寶在進入幼兒園後能迅速適應,開始幾天存在焦慮情緒後也能很快緩解,但部分男寶寶則會哭一周、一月甚至更長時間,缺少了女寶寶的適應力及屬於小男生的陽剛之氣。
當然,男幼師只是幼師群體中很小的一部分,女幼師們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
「我們家長管一個孩子都夠嗆,你們老師要管幾十個,真的很不容易。」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是和松鈺最欣慰的時刻,和王劍華一樣,她也從建園起就來到了玉龍縣幼兒園。
苦並快樂著!懷孕期間被小朋友無意打肚子,看到小朋友的改變又很有成就感
今年37歲的和松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上很多,從小就喜歡用家中大門當做黑板的她一直有一個幼師夢。
曾經作為一名小學老師的她在得知有機會到玉龍縣幼兒園當幼師時,考慮了很久。相比幼兒園,小學肯定輕鬆很多,怎麼辦?
深思熟慮後,她還是決定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我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當幼師。」7年間,和松鈺嘗遍了幼師的酸甜苦辣。
懷孕期間,班上一名小朋友吵著想要回家,和松鈺儘量安慰,打消孩子的焦慮感,不料孩子猛烈地捶打起了她的肚子,並高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見此場景,同事立馬衝過來關心和松鈺的情況,只有她自己不斷地重複著「沒事,沒事……」
她明白孩子思念父母的情緒,也理解他們並不是有意為之。
和松鈺願意包容小朋友們的小任性,也喜歡放大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不願意畫畫的小朋友,她就細心引導,別人一節課畫一朵花,和松鈺就希望孩子突破自己畫一片花瓣。三年的時間,小朋友漸漸有了改變,甚至將畫畫作為自己的一大愛好,這讓和松鈺很有成就感。
平凡的老師,卻教你不平凡
今天,我們講的是幼師的故事,但是不管是幼師還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也無論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教師這份職業正是如此,不能立竿見影,只能在日復一日的付出與汗水中得到回報。而這份回報又是什麼呢?是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同學們的好成績……
「兩分鐘,這道題講完就下課!」
「同學們,這是一道送分題啊……」
「同學們,能不能努力一點?讀書關係到你們的人生啊……」
上學時,我們並不能感受到老師的偉大,甚至還會常常給他們製造些小麻煩。但真正走出校園後,才能對老師反覆重複的「囉嗦」話語,有深刻的認知。
TA一生平凡,卻教授你敢於不甘平凡。
值此教師節之際,讀本君也要祝所有的老師們道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