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昨天唐嫣在個人社交平臺曬了一張女兒追劇照的動態,背景是一個平板在播放她的新劇,右下角,露出寶寶的小肉手,看到平板中的媽媽,想要去撫摸,還做了一個比OK的手勢,超萌超可愛。
配文是:寶貝表示[ok],但你太小還不能看哦
動態發出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有很多粉絲網友直誇寶寶好可愛,小手手超萌;
也有的人吐槽說這是「熱度不夠,女兒來湊」,她之前呼籲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現在卻為了宣傳新劇主動曬娃,還讓這麼小娃看平臺,覺得目的性太強了。
但其實我個人認為,就算是為了宣傳新劇也沒什麼,作為明星這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也能理解。
另外,從一個媽媽身份出發,曬曬娃的溫暖瞬間很正常,而且她配文中也說了「但你太小還不能看哦」,的確也沒做錯。
她首次被傳生下龍鳳胎是今年2月份,當時因為疫情,她和羅晉倒是也沒正面回應,那如果按2月份生娃算的話,現在寶寶也就八九個月,這個月齡的寶寶的確不能看平板,對寶寶視力發育不好。
接下來就來通過幾張圖片,來認識認識0-1歲寶寶的視覺發育過程,不同月齡寶寶的眼睛都能看到什麼。
0-1歲寶寶視力發育圖,教家長如何給寶寶做視覺訓練
下面這張動圖是英國眼科醫生 Romesh Angunawela 製作的,從動圖可以看到寶寶從出生後到12個月的視力發育過程,從黑白到彩色、從近到遠、從平面到立體。
有不人說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是看不清也不認識媽媽的,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何階段寶寶視力發育有限,如果離寶寶有一定距離,的確是看不清楚。
剛出生的寶寶:
只能看到光感,看不清輪廓,任何東西看上去都是一篇模糊,包括寶寶的爸爸媽媽。
1個月的寶寶(滿月時):
出生一個月的寶寶,也只能看到距離自己20-30cm的事物,視野也並不開闊,而且成像是黑白的,沒有色彩。
這個距離最多也就是媽媽抱著寶寶低頭餵奶的距離,因此有時媽媽在寶寶眼裡都是模糊的。
2個月寶寶:
進化到看視野90°左右、30釐米遠的事物了,這時寶寶能看到爸爸媽媽的輪廓了,而且也開始喜歡看熟悉的面孔和事物。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拿著黑白卡片,給寶寶做閃卡練習,促進寶寶的視力發育。
視覺訓練:
因為前兩個月寶寶視覺是黑白世界,因此寶寶房間的布置儘量選純色或對比鮮豔的顏色。玩具可以選黑白色卡、紅球、彩色圖畫等。
訓練方法:可以經常拿著給寶寶看,做追視訓練,但要注意距離不要太遠。
3個月寶寶:
這個月齡寶寶,視野已經基本達到180°了,視力度數增長到0.01-0.02,基本可以清楚的看到媽媽的臉了,並且能開始能感知到色彩。
視覺訓練:
這個月齡的寶寶視覺通路發展還不成熟,因此要選擇色彩鮮豔、主題單一內容的卡片給寶寶做視覺刺激訓練,如只有動物、人物、事物的圖畫或卡片。
把這些卡片掛在牆上,每次3-4張,每周換一組;每次豎抱著寶寶看,看的時候家長要同時給寶寶說卡片上的事物名稱,也有助促進寶寶的認知和聽力發展。
4個月寶寶:
寶寶視力度數已達到0.02-0.05,已經可以調節視焦距,雙眼對焦產生立體感,開始注意遠距離物體;並且對光譜的感受度已接近成人水準,能看出紅、黃、綠、藍四類色彩;還能夠完成眼睛和手部協調的配合。
視覺訓練:
帶寶寶去戶外,感受不同視覺刺激,如移動的車流、飛過的小鳥、大片鮮豔的顏色等;
家裡可以給寶寶準備顏色卡片、彩色小球、彩色布條、彩色小旗等,還可以給寶寶玩花鈴棒、撥浪鼓、手搖鈴、塑料環等容易抓握的玩具。
5-6個月寶寶:
可以用手抓玩具,能較長時間地注視一個物體,手眼的協調能力也更強了;會兩隻小手各拿一個玩具捏來捏去。隨著錐體細胞的發育,寶寶對彩色的東西越來越有興趣。
視覺訓練:
準備色彩明快豔麗、圖形相對複雜的圖片,給寶寶看,同時指著上面的顏色說出顏色名稱,讓寶寶對語音和顏色形成連接;
準備不同形狀、大小、質地的玩具給寶寶玩,如 彩色積木、不同質地和顏色的小球 等,有助促進感知覺的發展。
7-8個月寶寶:
到了這個階段,寶寶有了距離概念,能分辨物品遠近,還喜歡探索空間,喜歡爬來爬去,視力已經增長到0.1左右了!
還可以用眼睛判斷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了,於是有些寶寶就出現了「認生」的表現。
視覺訓練:
到了七八個月,寶寶食指比較靈活了,可以給寶寶準備彩色串珠玩具,有助發展認識和手眼協調能力,是這個階段不錯的玩具。
此外,還可以給寶寶玩積木小房子、廚房用品、各種小動物等。
12個月左右的寶寶:
寶寶的視力已經達到0.2-0.3,能看到更細微的事物,手眼協調能力也更強,能自己抓食物吃、抓握更小的物品等。
視覺訓練:
這個階段寶寶會對圖畫書很感興趣,因此可以給寶寶多買些適齡繪本,帶著寶寶一起看,有助促進寶寶認知,也便於寶寶模仿,對學說話感興趣,同時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此外,還可以準備些鑲嵌玩具、打擊樂器、小喇叭、彩虹接龍、疊疊樂等;還可以帶著寶寶在紙上畫塗鴉畫。
以上就是1-12個月寶寶的視力發育情況,及不同月齡寶寶的具體鍛鍊方法,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逐月給寶寶鍛鍊。
另外,家長們還有哪些育兒和早教方面的問題,也歡迎留言諮詢和討論。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京媽點讚並且分享給身邊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