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本地實力自媒體@張家口
日常生活中
家長和老師少不了聯繫
但他們的交流多集中在
各類聊天軟體群聊
網絡虛擬身份具有迷惑性、隱蔽性的特點
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近日
真實案件在我省衡水市出現
當地公安發布緊急預警
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小編整理了典型案例
教你識破
詐騙分子是如何潛入學校微信家長群
冒充班主任或老師以各種名義
(例如「班費」、「資料費」、「課本費」等)
實施詐騙的
01
犯罪團夥利用微信詐騙學生家長
9月21日,
滑縣公安局桑村派出所
接轄區一中學老師報警稱:
有人在學校班級群裡冒充班主任,
要求學生交200元的資料費,
導致14名學生家長被騙,
共計2800元。
通過深挖細查,
兩名犯罪嫌疑人
交待了今年以來,
以同樣的方式詐騙河北、甘肅
等多省市家長,
共作案10餘起,
涉案價值3萬餘元的犯罪事實。
02
冒充老師發送收款二維碼
11月10日,
有詐騙犯罪分子冒充老師
進入萬柏林區某中學和某小學
班級家長微信群發布通知,
稱:
需要交納資料費298元
並發送收款二維碼讓家長交款。
目前掌握,
已有數名學生家長受騙。
03
出現轉帳風險,仍有家長被騙
某學校一「家長群」中的
班主任「姚老師」
突然在群中發布消息,
稱因學生成績下降,
學校要求交學習資料費258元,
要求每個家長儘快掃碼付款,
並將掃碼截圖發群裡。
事關孩子的學習,
家長們很快響應起來,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
儘管掃碼後有防範詐騙提示,
在騙子發布詐騙消息後僅半個小時,
就有多位家長完成了轉帳。
04
警惕!課外班也現詐騙事實
麗水一學校的英語學習群中
出現了一條信息,
發信息的人是英語老師林老師。
「林老師」表示,
學校要收取198元的資料費,
並讓家長們將紅包發在群內。
這位「林老師」用的頭像,
和真的林老師一樣,
就連群名備註也是一樣的,
多位家長信以為真,
立刻轉帳付款。
真的林老師出現後,
馬上將「林老師」移出群聊,
家長們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三位家長發了紅包被騙子領走,
總計被騙金額594元。
警方提醒!
家長一定注意騙子的套路!
混進班級群
1、搜索入群。不法分子直接在QQ內搜索班級群的關鍵字,即可出現大量群名,可直接提交入群申請。
2、群名洩露。個別學校家長群管理鬆懈,班級群QQ號、微信二維碼、老師的微信號直接在網上公布,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3、信息洩露。學生家長不注意個人信息保護,不法分子獲取學生信息後,偽裝成學生家長添加班主任QQ/微信,老師將其拉入班級群。
冒充班主任詐騙
一旦成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對方的頭像、暱稱、群備註等信息,然後創建高仿帳號,對群內家長迷惑性極強。有一名家長未做辨別交費,其他家長就會自然上當。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老師都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或者在上課期間關閉手機。不法分子往往會利用老師的時間差,以致老師不能及時發現。接下來,不法分子就開始在群裡套路騙錢了……
增強意識,遠離侵害
1、核查成員。對班級群成員進行核查,對身份存疑的立即清除出群。班主任開啟入群驗證功能,避免陌生人隨意入群。
2、身份辨別。如班主任在群內收費,先查看群內是否有兩個班主任頭像暱稱,如果有,基本可以確定是騙子。交費前可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核實,不要急於轉帳、匯款。
3、好友識別。添加好友時注意核實對方身份,申請加好友時的備註僅是參考,不可全信。
4、嚴格管理。家長不隨意向陌生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維碼,謹防無關人員進入群聊。
5、舉一反三。對生活和工作中加入的各種群提高警惕,發現可疑人員,防止類似案件發生。
許多詐騙案件的發生,
一些時候是受害人存在僥倖心理,
認為自己不會上當受騙,
對於各類防詐騙提醒沒有認真閱讀,
以致防範意識淡薄,
讓騙子有可乘之機!
所以,以上提醒
大家有時間一定要認真看一下,
避免被騙!擴散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