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濰坊大學生,竟在2019年,才到著名的文化古城青州參觀拜謁,實在是不該。青州,是濰坊境內一座經典的,有著歷史感的古城,經過1500多年的沉澱,在古城的門洞裡,接連著望去,那些大塊普通而厚重的石頭,排列的很整齊,它們被時間潤色的光滑又圓潤。
獨家發布!2019青州古城過大年活動最全合輯!眼花繚亂,精彩不斷!強勢來襲
走在古城下有種,厚重又渺小的感覺,還有那,往東沿塊石雜陳的城牆古道;在唐朝時就建成了,北宋某人的住所。順著城臺往上望去,便是有青州老照片的魁星樓,晚上此樓會看見星星嗎?它的北面便是一幢,有著傳統建築味道的三官廟。
還有兩側的習俗館,第一個是基督教模樣的古建築,雖是叫他古建築,但是應該是現代才建的。古城建了1500多年,但始終比較滋潤的方式,讓他們就這麼保存下來了,經過多少歷史人物的讚嘆;隨著歷史人物繁榮和沉降。
未曾擺過太壯觀的場面,也不在意有多麼不起眼,就靜靜的立在那。自然就不容易產生類似於長城,故宮,圓明園的滄桑之慨。就像是某位先生說的,建築的富麗堂皇,會隨著人們的發展而改變,喧鬧不過也是短暫的另一個名字,它們不像古城,安靜又別有韻味,淡泊且安定。
古城給我的感覺就是靜,像古箏獨奏般的清麗;像大雨剛歇,像黃昏黎明,遊客還未到來,只有鳥兒和花草生長的聲音。好多年過去了,生活應該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耕種,到現在的批量生產,機器化運營,這期間,安靜的古城裡發生了什麼,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吧。
為此我常常也想著,找個安靜的地方走一走,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代在城市居住生活的忙人們,在度假或某個其他的機會,偶爾來到青州古城,應該會使平日的因為工作的煩心事,人情叨擾等很快消失,在自己的鞋踏在石板路上,清脆聲音中,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吧?
那不久便走進一種,清空的啟悟之中,讓人迷上了這個地方。雖是這樣,我清楚的明白,我終是這社會中人,我終究要回去這社會生活,返回那種喧鬧和嬉戲。樂觀點來說,這何嘗不是生活的挑戰呢,我微笑前進……現在的景點哪個不與吃有關呢?
古城沿街的小吃雖然不多,卻也都有自己的特點,我便看花了眼,其實現在的季節,是不適合旅遊的,人不多,沿街的小吃也不繁盛,但都是青州的名吃,首先就來說說,每家店都有的,小吃蜜三刀,關於蜜三刀我是有下功夫的,聽說青州有個很有名的糕點店叫隆盛糕點。
很多來遊玩的人們,都會特地買再回去,給自家的親戚或者同事,我也直奔隆盛,看到了讓我,多次念叨的蜜三刀,我家祖母喜歡吃這個東西,也特地囑咐我,留意這個吃食,它們的色澤十分鮮亮,每個之間連著糖絲,表面是一層薄薄的芝麻,讓人忍不住想要嘗一口。
聽說正宗的蜜三刀,因為工序很講究,所以裡面的蜜汁,一咬便會流出,而別地的蜜三刀,則工序簡單又好做,不會有蜜汁或者少許蜜汁。我便想嘗一個,看是否跟書上說的一樣,的確,剛咬開便有蜜汁出來,頓時覺得真的是來對了,因為這不光有景點可看,還能看到歷史文化,隨便能吃到青州小吃。
可惜只有一天的時間,所以只是在古城附近走了走,各個景點都十分熟悉了,我記憶深刻是古城裡,隔一段路程便會有名人牌坊。人們紀念故人的方式確有很多種,用墓碑紀念,用節日弔唁,為他們銘刻雕像……用牌坊這種,在山東還是少見的。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能讓來青州的參觀者們,都能看到很久之前,在青州還有個名人,為青州做了貢獻,青州人民會一直記得他們,並且讓人們知道,青州因為有他們而自豪,被銘記,這不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帶著對古城的敬畏和包容,給家人們講述青州古城。
在夜雨中靜下心來,研讀關於青州古城的更多資料,放鬆了身心,又挑燈寫下所聞和所感,不知不覺中文字也變得滋潤,且含蓄絲毫不顯山露角。又仿佛清風在耳邊一掠而過,使水中泛起了漣漪,給路上掀起了泥濘。你清醒過來,划去窗上的霧氣,帶來的模糊的感覺,看見了外面的綠芽,衝破土壤冒出綠色的尖角,鳥叫聲好聽清脆,仿佛青州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