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中國科學院理化所秋季入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全國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
理化所2021年秋季入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於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現有在職職工51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3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61人。
理化技術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學和工程技術為學科背景,以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研究為職責使命的研究機構。重點開展光化學轉換和光電功能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及成果轉移轉化,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源頭創新;著力突破非線性光學晶體和全固態雷射器件核心關鍵技術,保持和擴大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致力推進低溫工程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我國大科學工程和航天工程等重要領域的跨越性發展提供戰略性支撐,將理化技術研究所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主要研究領域為光化學/功能材料與技術、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低溫科學(工程)與技術、國家安全相關技術、生物基材料與醫用技術裝備。全所現有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組。
2021年理化所博士生招生進行「申請—考核」招考改革,改革試點為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2021年理化所擬在化學、光學、材料與化工專業招收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14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材料學專業不招收普通招考研究生。所有專業均可招收少數民族骨幹計劃考生。註:具體博士生招生數以校招辦實際批准數為準。
熱忱歡迎立志深造的青年報考理化所!
理化所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培養單位之一,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一致,考生須知的培養目標、報考條件與要求、體檢、收費及待遇、培養方式和學習年限及其他相關政策以《中國科學院大學2021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為準 (https://admission.ucas.ac.cn/ShowArticle/Article/047420c8-14ba-442f-b09c-ee3b2f2c29f3/ddbdbff6-10b7-421b-955d-75ff5ce1d86f)
一、報名時間、方式及報名手續
考生要事先聯繫報考導師(報考的導師當年必須有博士招生名額),並提出報考申請。每名導師最多同意其招生名額3倍人數的考生報考。考生獲準後,則報考導師須為考生提供書面同意報考意見。所有考生必須參加中國科學院大學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 秋季入學博士生網報時間: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1月12日。本次網報只適用於普通招考研究生(含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考生、申請-考核制方式考生)。
2.網上報名方式:
請考生登陸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admission.ucas.ac.cn),點擊「博士報名」,選擇「普通招考」進入相應的報名系統中,進行考生註冊。其中少數民族骨幹計劃考生在「普通招考」類別中報名,進入系統後在考試方式欄中選擇「少數民族骨幹計劃」。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應屆生應按「普通招考」類別報考。網上報名時請務必仔細閱讀系統中的「網報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網上報名成功後,報考「普通招考」類別的考生應在於2021年1月17日前向理化所教育處提交下列書面材料:
(1)網上報名時填寫好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報考登記表列印件;
(2)兩名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相當職稱)同行專家的推薦書,推薦人需寫明郵箱以及聯繫電話(附件1);
(3)《理化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申請表》(含考生自述,包括科研經歷、研究興趣、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計劃、報考導師推薦意見等)(附件2);
(4)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提交本科及碩士或博士階段的課程成績單和學位證書複印件,碩士或博士階段的學位論文全文;
(5)應屆碩士畢業生,提供本科課程成績單、學位證書複印件;以及碩士在學期間的課程成績單、學生證複印件、論文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報告,並在博士入學前補交碩士學位證書原件。
(6)能證明考生學術水平的其它材料,如發表的學術論文、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報告、專利、獲獎情況等;
(7)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複印件;
(8)考生組織關係或人事關系所在單位籤字、蓋章的考生政審表(附件3)。
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還須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民族教育處(未設民族教育處的由高等教育處等相關處室)審核蓋章的《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空表可從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資料下載」區下載)。
4.理化所教育處對考生的報名材料進行審查後,向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發放綜合考核通知書。
二、招考方式及時間安排
招考方式:普通招考「申請—考核」考試方式(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招生暫不涉及)。
1.形式審核:招生領導小組指定的招生工作人員對考生的報考資格進行審核,包括對報考材料進行真實性、完備性、規範性等方面審核。
2.學術審核:由招生領導小組組織相關學科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考生的報考材料進行學術審核。審核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淘汰率。
3.綜合能力考核:
綜合能力考核包括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
(1)筆試:考試科目為一門,考試形式為開卷,考試主要內容:博士研究工作計劃方案撰寫、英文文獻閱讀理解等。時間180分鐘,滿分為100分。筆試成績不及格(百分製成績低於60分)者,不予錄取。
(2)面試:面試考核內容包括外國語能力考核、專業基礎考核、專業能力測試、綜合素質考核。
1.外國語能力考核:針對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
2. 專業基礎考核:考生以PPT形式(10分鐘)介紹本人的碩士研究工作以及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將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報告內容:個人簡介;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成績、研究課題、成果、研究興趣及對擬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考官就其碩士研究工作、研究興趣及對擬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等內容開展提問。滿分100分。
3.專業能力考核:考生回答考核小組專業提問。重點就其自述中的科技特殊才能進行考察,包括考生對本領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等;考查考生對本學科前沿知識及最新研究動態的了解情況。滿分100分。
4. 綜合素質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申請人的思想政治表現、學習(工作)態度、道德品質、遵紀守法情況、人文素質以及舉止、表達和禮儀以及心理狀況等方面。
工作小組成員從報告的條理性、邏輯性、語言表達能力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考查和評價。
面試過程中,工作小組須詳細記錄所有問題和回答內容;針對上述英語、專業基礎、專業能力三方面分別進行打分評價(百分制),學生複試分=英語成績*30%+專業基礎成績*30%+專業能力成績*40%,複試成績不及格(百分製成績低於60分)者,不予錄取。以上分數分別記錄在「博士研究生複試情況表」中。各工作小組將考核評價結果,報送教育處。
同等學力考生除了必須參加政治理論課筆試外(在初試時進行),還必須加試所報考專業的兩門碩士主幹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閉卷筆試,每門加試科目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加試科目名稱和時間、地點由研究所另行通知考生。
按照中國科學院大學相關規定,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招生不參與「申請-考核」制,須按全校普通招考的方式參加全校統一考試。
4.考核時間:2021年3月中下旬,具體待通知。
三、錄取及報到
1.理化所根據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的成績、思想政治表現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錄取名單。複試不及格的考生,不予錄取。政審或體檢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錄取。
2.錄取類別為「定向」的考生,在錄取前須籤署三方定向培養協議。錄取數據上報後不得變更錄取類別。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全部屬於定向培養。
3.被錄取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碩士學位證書原件。未獲得碩士學位者或不能提供碩士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4.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錄取為直博生的,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原件。未獲得本科畢業證書或學士學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畢業證書或學士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四、違紀處罰
對於考生申報虛假材料及其他違反招生規定的行為,按教育部《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行嚴肅處理。
五、其它
1.考生因報考研究生與原所在單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務合同單位產生的糾紛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使招生單位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複試或無法被錄取的後果,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2.考生可通過理化所網頁查閱招生專業目錄,及導師聯繫方式等相關招生信息。
3.本簡章如有與國家新出臺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為準。
4.寄送材料請選用郵政EMS,請勿使用其他各種快遞,謝謝合作!
如有疑問,請聯繫中科院理化所招生辦公室。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東路29號
郵 編:100190
網 址:http://www.ipc.ac.cn
聯繫人:代丹
電 話:010-82543452
E-mail: yzb@mail.ipc.ac.cn
原文連結:http://www.ipc.cas.cn/yjsjy2019/zsxx/202012/t20201208_5813586.html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