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慧
凌海燕
嚴春梅
華曄
謝敏
周蕾
李景慧
王雩霞
王海玲
王瑤
她們如同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不與日月爭輝,卻默默傳遞著光和熱,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奉獻給鍾愛的事業。她們用忠誠維護法律的尊嚴,用無私踐行從警的誓言,用敬業鑄就大牆內外的安寧。她們是江蘇省監獄民警隊伍裡的「半邊天」,在建設現代監獄、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新實踐中,她們在不同的崗位,追求最美,傳承最美,詮釋最美,競相綻放「巾幗不讓鬚眉」的「最美姿態」!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江蘇監獄系統隆重表彰江蘇監獄「最美女警」,聚焦最美,弘揚最美。她們的每一個側面都值得用心凝視,每一聲心語都值得駐足聆聽。今日本版特採擷其中「最美女警」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走近她們,感受她們的別樣風採。
青春至美是擔當
「最美」表達:在她的人生字典裡,責任比什麼都重要,擔當比什麼都突出,她在不同的監區、不同的崗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女子監獄民警劉曉慧,以青春作槳、讓夢想揚帆,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有作為,她因擔當而美麗。
在擔當中不辱使命,她是攻堅克難的「救火隊長」。29歲那年,她受命籌建入監監區;33歲那年,她擔綱組建短刑期服刑人員監區。面對缺先例、缺範本、缺經驗的「三缺」難題,她白手起家,愣是在4年時間內交出了兩份滿意答卷。36歲那年,她到新成立的鎮江女子監獄掛職,這一掛還先後掛了兩個監區。在掛職十監區之初,監區正在申報省局規範化建設達標驗收,劉曉慧面臨著監區情況不熟、工作流程不暢、管理制度落實不順的「三不」難題,加上又恰逢安保加強期,監區安排她先休息,她一口拒絕:「不能因為我是來掛職的,就享受特殊待遇,更何況現在時間緊迫啊!」於是,她舉一反三,因地制宜,迎難而上,協調推進監區精細化管理,確保監區在當年順利通過達標驗收,她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不可能」,卻整整瘦掉10斤。
在擔當中真抓實幹,她是創新探索的「開路先鋒」。這幾年,南京女子監獄承擔較多試點工作,劉曉慧首當其衝。江蘇監獄智能管理大平臺試點、循證矯正試點、治本安全觀試點……每次都在她的監區取得顯著成效,並向全監乃至全系統予以推廣。在監管上,她率先推廣調解處置服刑人員矛盾糾紛的新辦法、新手段,營造出服刑人員自我管理的「仿社區環境」,這一做法榮獲2017年度江蘇監獄工作創新獎。在改造上,她所在監區作為全省唯一的循證矯正女服刑人員試點監區,成功完成對涉毒型女服刑人員的心癮戒斷循證矯正試點。
在擔當中凝聚人心,她是深孚眾望的「貼心班長」。她總是細心觀察監區姐妹們的困難,適時伸出援手。監區陳大姐在監獄例行體檢後發現肝上有個小包塊,每日憂心重重、萬般焦慮。劉曉慧得知後,在她手術前主動幫其頂班。事後,大家才知道,那段時間劉曉慧的父親也在安排心臟手術……陳大姐手術出院後感動不已,逢人便誇:「沒想到監區長這麼年輕,卻懂得體恤老同志,我真的很感激她。」「困難總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劉曉慧的座右銘。女子監獄常會遇到因懷孕、產假等原因導致警力緊張的情況,最困難的一次,監區班子5人中有3人因突發疾病同時住院,劉曉慧咬緊牙關帶頭值監控夜班,並將自己排在最前面參與頂班。劉曉慧與大家打成一片,帶動監區形成活力四射的高效團隊。
玉蘭盛開丫髻山
「最美」表達:她們遠離都市繁華,紮根大山腳下,用堅守創設平安壁壘,用熱愛創建尚美女監,接續著丫髻警花的美麗傳承。
常州監獄女子分監獄經歷了從分散中隊到合併大隊,從永久關押點到設置分監獄的兩次擴建蛻變,一路風雨一路歌,代代警花不斷演繹著「玉蘭花」的傳奇與精彩!
丫髻玉蘭,先葉而開,亭亭玉立;丫髻警花,風骨傲然,勇於挑戰。「春梅工作室」的「當家花旦」嚴春梅,是一位辛勤耕耘了30年的「丫髻玉蘭」。當年,她從管教崗位轉戰習藝技術中心,硬是在1個月內啃完6部厚重的專業書,硬是零基礎學會了電腦CAD製圖,硬是闖出一條路。嚴春梅工作起來和年輕人一樣拼,只要遇到新課題,她就立即進入「忘我」模式,從設計到製作反覆測試。這些年,春梅大姐先後攻克180餘個技術難題,打響了「晶竹絲蘊」的金字招牌。
丫髻玉蘭,向陽高潔,燦然綻放;丫髻警花,惠質蘭心,內外兼修。副分監獄長謝敏作為當時屈指可數的法學研究生,走入大山,揮灑才情。在宣教戰線上,她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最讓人難忘的是採寫愛滋病監區民警集體一等功事跡的那段日子。她不顧風險、零距離訪談20餘名愛滋病服刑人員。恰逢當時,在溧陽監獄工作的丈夫接到追逃任務。家庭的重擔、工作的壓力一股腦兒壓過來,謝敏苦力支撐,而這換來先進事跡的成文刊載。交流到監區、分監獄主陣地,她強忍持續1個月的耳鳴,自我加壓,勤學善思,完善監區運行架構,構建監獄青年女警成長模型,打造被省總工會命名的凝薈勞模創新工作室。
丫髻玉蘭,山水相依,默默靜守;丫髻警花,摯愛熱土,代代傳承。90後警花李景慧,由於家在安徽,5年來,600餘公裡的回家路上留下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趕不上高鐵,輾轉6個多小時一路擠大巴;去年6月,監區籌備服刑人員文化藝術節,休息在家的她主動頂班,買了最早的高鐵票一路站到單位;大雪封山、應急響應時更是連續值守8天……1000餘張車票積攢了厚厚的幾摞,好警官、好女兒、好妻子的責任,都蘊含在這千張車票、萬裡路途上……作為「丫髻警花雷霆小隊」的一員,她頂住了兩名成員懷孕休產假的壓力,3個月來每天與服刑人員談話,只要發現一絲轉機,她總是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不厭其煩地感化、融冰,終於使仇視社會20餘年的服刑人員董某解開重重心結。她專心教改「藍絲帶」行動的做法還被「江蘇監獄」微信微博轉發,獲得2.3萬的點擊量。
搏擊風浪似海燕
「最美」表達:她帶領監區民警艱苦創業,讓監區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她如同一隻凌空翱翔的海燕,搏擊風浪,用最美的身姿,勇敢地領飛。
從警十八年來,她人如其名,像一隻海燕,倔強堅強。2013年上半年,凌海燕還是省未成年服刑人員管教所唯一關押未成年女服刑人員管區教導員。一天,管區集中調入近百名短刑期服刑人員。緊張忙碌時,凌海燕突然接到哥哥的電話,父親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不幸的消息,讓她大腦一片空白,短暫驚痛後,她擦乾眼淚,繼續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晚上,當交待好所有在工作、關上所有的監房門後,才行車近3小時趕回鹽城老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她常常在傍晚和清晨往返於鹽城和句容之間,獨自把疲憊、悲傷隱藏,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工作崗位。
每當面對壓力,面臨挑戰時,她人如其名,像一隻海燕,迎難而上。2016年3月,鎮江女子監獄成立,種種「疑難雜症」挑戰著凌海燕的監區。特別是服刑人員王某,性格偏激,遇事衝動,剛到監區時多次與其他服刑人員發生爭執,並揚言自己反正與家人斷絕關係,在「這裡」誰也別來煩她。凌海燕多次召開專題分析會,不斷切換角度尋找教育切入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收看央視《等著我》親情類節目。在收看節目時,凌海燕發現,桀驁不馴的王某看見電視裡一家團圓的場面雙眼紅潤,眼神羨慕而期待。在這一刻,凌海燕找到了叩開王某封閉心扉的鑰匙。經過電話聯繫和實地走訪,凌海燕終於打動王某家屬,同意讓其參加監區特殊親情幫教會。當王某緊緊抱住兩個月大的外孫,與女兒們相擁痛哭時,哪裡還有當初偏執、怨懟、厭世的樣子。凌海燕用真情和執著讓迷途的服刑人員看到陽光和希望,增添了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監區富有朝氣、青春亮麗的年輕民警隊伍前,她把舵領航,人如其名,像一隻海燕,樂觀自信。凌海燕以積極向上、風風火火的性格,營造「七彩警察」警察文化氛圍,通過「一月一主題」新警成長「星火計劃」,推行「以師帶徒」活動,助推年輕民警快速成長。她手把手傳授內勤小楊工作經驗,遇到減刑假釋政策調整時,一起邊學邊做,確保材料正確無誤。青年民警都有共同感受「她是師傅、是知心大姐、還是朋友」,從她身上學到的不僅是管教業務知識,還有對待工作的態度和做人的道理。
敬業之花別樣紅
「最美」表達:她,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用敬業畫出女警最美的軌跡。
了解王海玲的人都說,敬業是她體現在言行中、深刻在骨子裡的品質,她因敬業而美麗。
敬業,是在其位盡其責的作為。2015年,王海玲任監區負責人期間,服刑人員吳某痴迷頑固,長時間搞對抗,辱罵民警,油鹽不進,家裡人已對其徹底失望。面對這樣一個痴迷的人,王海玲全身心撲在工作上,苦口婆心,一個一個辦法試,幾乎犧牲了自己全部的休息時間,她因此出現失眠症狀,每到凌晨兩點就醒。就在2015年4月的一天,吳某在她的千呼萬喚中終於鬆動了。這一場歷經11個月330餘天的持久戰,王海玲終於打贏了。像改造吳某這樣的個案只是她工作的一個縮影。近10年間她榮記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獎7次,一個個榮譽背後是嚴實的擔當。
敬業,是幹一行專一行的拼搏。2010年,全省監獄大練兵之初,王海玲的體能還是弱項,第一次800米跑成績剛剛合格。這怎麼參加比賽?教練心裡直打鼓。但他很快發現,王海玲訓練異常刻苦,將自己每天的運動量從5000米增加到了10000米。長時間大運動量訓練讓她兩條腿浮腫,一按一個坑,每次訓練都要帶上護腰、護膝,跑起來疼得滿臉是汗。就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拼勁兒,她把弱項變成強項。那一年,南通女子監獄團體第一,王海玲個人也取得理論、公文、講評、隊列、跑步五項綜合的全省監獄系統第一名。熱愛工作先要練好本領,就這樣,她一路奔跑向前,從一個工科生到二級心理諮詢師、雙本科、法律碩士、全省監獄領軍人才,調研文章也被全國核心期刊刊發。
敬業,是顧大局愛小家的情懷。王海玲家庭事業一肩挑,上有84歲耳聽不見、眼看不見的婆婆,下有10歲上小學的女兒,工作生活時有衝突。但她始終以事業情懷坦然對待,穿上這身警服,便只顧負重前行。她一頭繫著監獄這個大家,警力緊張帶頭頂上,團圓佳節留守崗位,急事難事連續加班,通宵不睡,都視為平常。另一頭,她又用心呵護小家,對愛人的付出她知足惜福;對老人她噓寒問暖盡孝心;對孩子她身體力行做榜樣,孩子獨立自強,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白衣天使警察藍
「最美」表達:觀察、洞察、教育管理,你是「特殊園丁」;看病、診治、心理疏導,你是「特殊醫生」;是你們,在高牆裡演繹白衣天使的華採樂章!
省監獄管理局江北醫院女服刑人員監區的精神病服刑人員,入院之前95%以上存在著自殺、妄想、衝動、攻擊等行為紊亂的現象,在病魔驅使下,她們以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危害著監獄的安全穩定。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女服刑人員監區副監區長、副主任醫師華曄堅守臨床一線25年,為精神病服刑人員撐起了一片藍天。服刑人員黃某病情發作時隨地大小便,甚至會抓起大便扔在華曄身上,將痰吐在華曄臉上,可華曄沒有一句怨言,換過衣服,洗把臉,回過頭來,繼續跟黃某耐心談話。她總是說:「咱們是『特殊醫生』,可不能小心眼,只要不放棄,她這病啊,就還有希望。」25年來,華曄成功治療穩控300名重症精神病服刑人員,僅去年一年,就矯正了10餘名重點精神病服刑人員。
讓我們把目光從秀美的長江北岸收回,投向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真誠關愛不歧視,真心挽救不放棄」,新康監獄四監區始終踐行著這條莊嚴的承諾。在這裡,集中關押著全省監獄系統女性愛滋病服刑人員和各類傳染病、大病重病女服刑人員。這裡的警花們既是醫生又是警察,既要醫人還要醫心,職業感染暴露的風險和改造服刑人員的重任,使她們比普通監獄女警更多了一份艱辛。周蕾就是這個集體的一員,從警30餘年來,她用耐心、細心、愛心和責任心改造了一個又一個扭曲的靈魂。因販賣毒品罪被判無期徒刑的愛滋病服刑人員古某,自暴自棄,多次想要輕生。她總是說:「我就是個瘟神,所有人都躲著我,還不如死了算了,反正我的刑期比命都長」。分管民警周蕾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讓古某放下自卑心理,放棄輕生想法,她不作任何防護措施,拉著古某的手促膝長談,一次又一次。她帶著古某一起學習愛滋病治療知識,幫她樹立活下去的信心和戰勝病魔的勇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幾個月後的一天,古某主動找到周蕾:「周警官,我想我女兒,我想活下去,你能救救我嗎?」對被判無期徒刑的古某來說,缺少親情的支持,她的刑期也許比命都長。經過不懈努力,周蕾終於與古某遠在5000公裡外的家人取得聯繫。當古某摸著遠程會見系統的屏幕,用顫抖的聲音回應著女兒的聲聲呼喚時,周蕾知道,此時的古某已經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氣。
無所畏懼、仁慈博愛,華曄和周蕾只是許許多多奮戰在醫療一線的江蘇監獄警花們的縮影。在她們聖潔的白衣下,澎湃著火熱的藏藍青春,閃耀著天使般的大愛情懷。
淬鍊成長吐芳華
「最美」表達:她們在輪值中淬鍊磨礪,豐盈成長,她們是「輪值警花」,鏗鏘不一般。她們破土如筍,化繭成蝶,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圓滿。
從2016年開始,江蘇監獄系統盤活警力資源,建立男服刑人員監獄女警到女服刑人員監獄輪值機制,在酸甜苦辣的織染中,先後有女警242人次歷經「涅槃芳華」。「最美女警」中「一老一小」的故事被廣為傳頌。這「一老」是鎮江監獄女警王雩霞「小的」則叫王瑤,是彭城監獄民警。
王雩霞,年近50,從警近30年,在所有輪訓女警中歲數最大,警齡最長。她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到要科學認識服刑人員,就必須走近服刑人員,直接從事一線管理,讓「科學矯正之樹」在真正的「實驗田」開花結果。而且,她從年輕時就夢想著有到女監鍛鍊的機會,她總說:「沒從事過一線工作的警察生涯是不完整的」。在家人的支持下,她遞交了輪值申請。得償所願時,她十分開心,感謝組織讓她的警察生涯得以圓滿。
王大姐「美」在「真心追夢」,但更可貴在「苦心堅守」。到女監輪值,自然比原來的科室工作要辛苦繁重,也佔據了很多照顧家庭的時間。王雩霞不僅有年逾八十的老母需要照顧,丈夫還患有強制性脊柱炎,難以從事家務勞動。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她沒有退縮,工作、家庭「兩個重頭」一肩挑,她的休息日顯得更為繁忙,把裡裡外外都忙得妥妥帖帖。從她家到鎮江女監,往返80餘公裡,要輾轉兩個多小時的公交。每次她都是5點多起床,清晨的首班公交常常是她的「專車」。再遇到雨雪惡劣天氣,這幾十公裡就顯得更為艱難。有一次趕上暴雪,她4點多就起床趕去單位,丈夫說:「看著小霞雪地裡的足跡,心裡酸酸的,能為她多分擔一點就多分擔一點吧!」
王雩霞懷揣夢想,雖苦猶甜,她的「美」還在於專心矯正。她從事心理教育已近10年,在業務上是一把好手。到女監輪值後,她一頭紮根實踐,主動參與監區重點人頭的教育轉化工作。一次值班時,她聽說自己所在的監區女服刑人員周某用剪刀割腕輕生,幸虧被及時發現才得以管控。看到眼前這個年輕人如此草率放棄自己的生命,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將其轉化。她仔細研究周某的檔案和心理測試情況,多次找其談心,最終使其懂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徹底根除輕生念頭。為此,王雩霞的心理工作日記就整整寫了20餘頁近萬字。
90後的王瑤,「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彭城監獄到南京女子監獄輪值的「警花」,而且是全省監獄輪值女警中年齡最小的「警花」。2015年12月,她被選派輪值。這一年,她習慣了走進二道門,背起六件套,連續長時間值班;這一年,她習慣了在兩百號人面前講評,習慣了數千人就餐的場景;這一年,她收穫著女監帶給她的感動與成長,淬鍊成一個不一般的自己。一年的時間轉瞬而逝,當其他輪值女警沉浸於「即將畢業」的喜悅,她卻陷入糾結與矛盾當中。一方面,她非常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原來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想到自己正處在成長期,何不趁著年紀輕,沒負擔,在這亦師亦友又親如一家人的大熔爐裡,再多加錘鍊,加快成長呢?於是,她又申請參加新一批輪值。值班、加班、加強安保,又成為她生活中最常聽到的詞語;訓練、演練、應急處突,又成為她工作中最常面對的任務。
本版策劃:袁誠 胡頌文
撰稿:朱鳳達 劉巍 解西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