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玉友總結,和田玉行業說到底,少不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品質,一個是價格。明白品質,不買假,了解價格,不買貴。
關於品質,我們已經說過很多了,今天就來說一說價格的問題。和田玉的價格到底是受那些因素的影響呢?
商家:成本的秘密
一般情況下,和田玉的貨源渠道大體是一線市場和商家。對於普通玩家來說,可能去一線市場的機會並不多,所以這裡主要以商家為例。
和田玉的價格,除了最初開採成本,還有商家成本。而商家成本用一個公式概括一下,就是:商家成本=買料價格+商家運營成本+商家預期的利潤。
很多商家其實在上一個流通鏈條裡,他們同樣也是買家,也需要進貨。除了購買原料的成本之外,還有商家的運營成本。
商家為了保持最基本的運營,前期也需要一定的真金白銀投入。比如租金、水電費,人工費、玉石保養、運輸、營銷費用等等,最後都會攤到每一塊和田玉身上。
除了這兩個之外,還有一項,就是商家預期的利潤。
商家經營,也需要一定的利潤。假設作品成本八千,賣一萬,多出來的兩千就是商家的利潤。這些無疑都增加了和田玉的隱形成本
品質「差不多」,價格差很多
現在,有一些和田玉的商家也會跟顧客講,收藏和田玉可以保值,能升值。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有水平的坑。舉個例子,比如平時吃的大米,質量好可能幾十、幾百元一斤,質量不好的大米可能只有一兩塊錢。
和田玉的品質也分很多等級,不同等級相應的價格也不相同。
比如,山料,俄料,籽料,價格就是依次遞加的。中低端產品與高端產品的價格已經越來越兩極化,品質對價格的影響也就越來越明顯。
成也雕工,敗也雕工
玩原石畢竟不涉及雕工,這裡主要講成品。從原石到成品,需要設計、雕刻、打磨、銷售、保養……
最重要的是前兩項,好的設計往往是作品的靈魂,好的工藝更是錦上添花。好的玉雕師,雕工費用也很高。
這恰巧也是決定成交價的一個主要因素。
如果是大師雕刻,可能價格就要高很多。特別是一些富有文化思蘊和藝術價值的玉雕作品,有時候會有幾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的附加值。
反而言之,如果設計雕工皆一般。特別是在現在這種麵粉比麵包貴的行情下下,十萬買的,雕刻完,八萬賣不出,也不是沒可能。
獨一無二的文化溢價
大家之所以熱衷於和田玉,也因其幾千年的傳承與文化價值。
有玉友曾說,如果單純是為了美觀,市面上很多人造玻璃或者水晶,不僅有價格優勢,而且單從外表上看,也不比和田玉差。除了多和田玉的投資,更多玉友都是奔著它的文化價值去的。
和田玉裡面有很多既有文化內涵,又能代表東方之美的飾品,比如玉鐲、手串,等等。
中國人,愛玉崇玉,骨子裡對和田玉有一種親近和尊崇。有時候買玉,與其說是在買一個商品,不如說我們在靠近一種信仰。
在古代家族傳承中。通常傳玉不傳金,依靠和田玉這個載體傳承的不僅是一種物質,而是一種家族精神和凝聚力。
這些文化因素,影響著我們對和田玉的價值判斷,但它們交叉又彼此影響下,便大致確定了和田玉價格的大致幅度和區間。
認同、欣賞玉文化的,那他們自然就會對和田玉的價值定位高很多。不玩玉的朋友,在他們眼裡和田玉不過就是石頭罷了。
也有人不理解,和田玉已經這麼貴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去消費?文化,審美價值不同,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總而言之,一塊和田玉,甲說值五萬,乙說值十萬。這個價格究竟是誰決定的?不是甲,也不是乙,而是上面各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黃金有價玉無價,對玉有多喜歡,就有多少價值。甚至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不一定可以用金錢衡量。
關於和田玉價值的探討也似乎沒有停止過,那麼你怎麼看呢?
-再讀一篇-
▼
【玉雕魚的美好寓意可不止「年年有餘」,竟有這麼多……】
【一位和田玉友的走心年終總結!2019,玩玉養志……】
【絲綢之路竟然可以用籽料雕出來,夠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