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值得你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因為你們即將完成一段神聖的旅程。這段旅程可能並不好走,也許有些同學經過屢次的打擊、挫折,甚至近乎於放棄,又在不斷地自我激勵中選擇了努力與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長與未來。為此我代表所有的導師提議,讓我們所有的人將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的努力與付出,送給你們的成長與未來!
今天這樣的盛會使我想起了九十五年前的另一次盛會。1918年4月的柏林,在慶祝普朗克六十歲壽辰的講臺上,愛因斯坦發表了一段著名演講《探索的動機》。愛因斯坦將追求科學的人分為三類:一類人將追求科學作為人生新起點的職業「敲門磚」,僅僅為功利目的而投身科學;第二類人把追求科學作為一種「興趣」,純粹是為了智力的滿足;另一類人則把追求科學作為人生追求的「夢想」,他們獻身於科學源自內心的信念,源自執著,源自激情、源自熱愛。今天在你們走出校園去接受更大的考驗的時候, 我希望你們是有正確探索動機的人,會憑藉在交大時光裡鑄就的對科學的激情,對真理的熱愛,對科學精神的堅持成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棟梁。
大文豪蕭伯納曾說:「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這也許是對追求科學的最好解讀。因為追求科學,我們用紙張書寫歷史,用指南針指引航向,描繪出整個民族長達數千年的文明藍圖;因為追求科學,「求實學、務實業」的交通大學應運而生,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篇;因為追求科學,錢學森、吳文俊、徐光憲等一代代交大人,經過幾十年的執著努力,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不凡的業績。我希望,科學精神的接力棒,從古至今,由遠及近,能夠經過你們這些青年學子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這是一個黃金髮展期,也是一個矛盾易發期。你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機遇混合著風險的社會,有時候甚至陷阱遍布,誘惑難擋,不再像你們眷戀的校園般單純、清澈。可是,不要因為暫時的烏雲,就忘記太陽永恆的光芒。你們大多是快樂,積極而陽光的80後,90後, 你們應該而且有能力主動了解這個社會,從而改變這個有缺陷的社會。梁任公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你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堅持真理,追求科學。
第一,堅持真理。當你們懷揣著改造的熱誠與奮鬥的勇氣一頭扎入社會,與現實刀光劍影,拼搏廝殺的時候,你們也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之深,會失意於個體的渺小,甚至漸漸忘記了你們最初出發的目的, 這是我,作為你們的老師,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要告訴你們,唯有堅持真理,暗夜裡才有明燈。對真理的追求, 會引領你找到真正熱愛, 為之獻身的事業。想要不被誘惑俘虜, 唯一能夠支撐你堅持下去的方法就是從事你真正熱愛的工作。我知道在擇業之初,很少有人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對真理的追求會賦予你自信,會讓你在許多看似主流的價值取向面前保持冷靜。這種自信和冷靜讓你在眾多眼花繚亂的選擇面前擁有遠見和理智的決斷力。 而遠見和理智的決斷力正是領袖素質的核心。
堅持真理也是你們的責任。交大人的社會責任是引領時代的正義,勇當良知的代表;所謂正義,良知, 皆以真理為準繩。 更重要的, 堅持真理才能擁有獨立的精神和人格。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要求人們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和力量,所以, 人云亦云很容易,擁有獨立的判斷力很難。 對真理的追求是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唯一途徑。
第二,追求科學。因為追求科學,人類的文明有了大踏步的發展。中國自明清以來的積弱,也是因為科學的落後。交大是一所傳統的理工科強校, 科學思想遍布每個角落,也深深地植入每個交大人的靈魂。在你們離開交大之際,我希望你們永遠堅持科學精神,播撒科學的種子。當然,我這裡說的科學,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在你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是相輔相成的。錢學森學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的靈魂是創新,是實事求是。這種精神也是交大文化的一部分。100多年前民族危亡之際, 因痛感國人教育中科學技術之落後貧乏,始有交大之誕生。追求科學,發展科學是交大的立校之本,也是每一個交大人的使命。100多年後的今天,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的科學和技術依然落後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缺乏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阻礙經濟轉型的主要障礙。你們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科學發展的主力軍,國家對科學發展的投入每年都在大幅增加,我相信你們能把握這一歷史性的機遇,遠離浮躁,守護科學的神聖和純潔,扎紮實實作好學問。我期待著看到世界級的科學大師從你們中誕生。
同學們, 明天走出這座校門你們將成為交大的校友, 奔赴五湖四海, 世界各地。無論你們將來身在何處,我都衷心地希望你們能夠始終把「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銘記於心,挺起「交大人」的傲骨,傳播「交大人」的文化,完成「交大人」的使命。我堅信,你們必將不負交大人的稱號! 最後,祝願在座的各位鵬程萬裡,再創輝煌!
謝謝大家!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