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堅持真理,追求科學

2020-12-15 人民網教育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值得你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因為你們即將完成一段神聖的旅程。這段旅程可能並不好走,也許有些同學經過屢次的打擊、挫折,甚至近乎於放棄,又在不斷地自我激勵中選擇了努力與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長與未來。為此我代表所有的導師提議,讓我們所有的人將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的努力與付出,送給你們的成長與未來!

今天這樣的盛會使我想起了九十五年前的另一次盛會。1918年4月的柏林,在慶祝普朗克六十歲壽辰的講臺上,愛因斯坦發表了一段著名演講《探索的動機》。愛因斯坦將追求科學的人分為三類:一類人將追求科學作為人生新起點的職業「敲門磚」,僅僅為功利目的而投身科學;第二類人把追求科學作為一種「興趣」,純粹是為了智力的滿足;另一類人則把追求科學作為人生追求的「夢想」,他們獻身於科學源自內心的信念,源自執著,源自激情、源自熱愛。今天在你們走出校園去接受更大的考驗的時候, 我希望你們是有正確探索動機的人,會憑藉在交大時光裡鑄就的對科學的激情,對真理的熱愛,對科學精神的堅持成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棟梁。

大文豪蕭伯納曾說:「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這也許是對追求科學的最好解讀。因為追求科學,我們用紙張書寫歷史,用指南針指引航向,描繪出整個民族長達數千年的文明藍圖;因為追求科學,「求實學、務實業」的交通大學應運而生,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篇;因為追求科學,錢學森、吳文俊、徐光憲等一代代交大人,經過幾十年的執著努力,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不凡的業績。我希望,科學精神的接力棒,從古至今,由遠及近,能夠經過你們這些青年學子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這是一個黃金髮展期,也是一個矛盾易發期。你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機遇混合著風險的社會,有時候甚至陷阱遍布,誘惑難擋,不再像你們眷戀的校園般單純、清澈。可是,不要因為暫時的烏雲,就忘記太陽永恆的光芒。你們大多是快樂,積極而陽光的80後,90後, 你們應該而且有能力主動了解這個社會,從而改變這個有缺陷的社會。梁任公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你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堅持真理,追求科學。

第一,堅持真理。當你們懷揣著改造的熱誠與奮鬥的勇氣一頭扎入社會,與現實刀光劍影,拼搏廝殺的時候,你們也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之深,會失意於個體的渺小,甚至漸漸忘記了你們最初出發的目的, 這是我,作為你們的老師,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要告訴你們,唯有堅持真理,暗夜裡才有明燈。對真理的追求, 會引領你找到真正熱愛, 為之獻身的事業。想要不被誘惑俘虜, 唯一能夠支撐你堅持下去的方法就是從事你真正熱愛的工作。我知道在擇業之初,很少有人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對真理的追求會賦予你自信,會讓你在許多看似主流的價值取向面前保持冷靜。這種自信和冷靜讓你在眾多眼花繚亂的選擇面前擁有遠見和理智的決斷力。 而遠見和理智的決斷力正是領袖素質的核心。

堅持真理也是你們的責任。交大人的社會責任是引領時代的正義,勇當良知的代表;所謂正義,良知, 皆以真理為準繩。 更重要的, 堅持真理才能擁有獨立的精神和人格。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要求人們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和力量,所以, 人云亦云很容易,擁有獨立的判斷力很難。 對真理的追求是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唯一途徑。

第二,追求科學。因為追求科學,人類的文明有了大踏步的發展。中國自明清以來的積弱,也是因為科學的落後。交大是一所傳統的理工科強校, 科學思想遍布每個角落,也深深地植入每個交大人的靈魂。在你們離開交大之際,我希望你們永遠堅持科學精神,播撒科學的種子。當然,我這裡說的科學,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在你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是相輔相成的。錢學森學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的靈魂是創新,是實事求是。這種精神也是交大文化的一部分。100多年前民族危亡之際, 因痛感國人教育中科學技術之落後貧乏,始有交大之誕生。追求科學,發展科學是交大的立校之本,也是每一個交大人的使命。100多年後的今天,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的科學和技術依然落後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缺乏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阻礙經濟轉型的主要障礙。你們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科學發展的主力軍,國家對科學發展的投入每年都在大幅增加,我相信你們能把握這一歷史性的機遇,遠離浮躁,守護科學的神聖和純潔,扎紮實實作好學問。我期待著看到世界級的科學大師從你們中誕生。

同學們, 明天走出這座校門你們將成為交大的校友, 奔赴五湖四海, 世界各地。無論你們將來身在何處,我都衷心地希望你們能夠始終把「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銘記於心,挺起「交大人」的傲骨,傳播「交大人」的文化,完成「交大人」的使命。我堅信,你們必將不負交大人的稱號! 最後,祝願在座的各位鵬程萬裡,再創輝煌!

謝謝大家!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相關焦點

  • 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簡介
    張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第17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代表。 張杰教授於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8年期間在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著名教學、科研機構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光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副所長,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2006年11月至今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張杰教授在X射線雷射和強場物理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國際聲望。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大學,重新定義你的人生
    「大學與中學直不同,不僅在於空間更加宏大,設施更加精良,更在於它的開放、自由、多元與包容,它為所有胸懷夢想的人探究真理提供了無盡的可能,也為各有特長的人相互學習提供了充分的機會」。2016年,在新生開學典禮上,上海交大校長張杰深情寄語新生「大學,重新定義你的人生」。
  • 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大學引領社會的創新
    張杰 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路,各項改革措施都圍繞著「創新」——不論是人事制度改革還是教育綜合改革,無一不是率先進行。因為,上海交大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創新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是一位物理學家,對於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以及創新型大學的建設,有著深刻的認識。
  • 林忠欽接替張杰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林忠欽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熊旭)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了解到,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校教師幹部大會,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林忠欽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免去張杰同志的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
  • 中科院院士張杰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附簡歷)
    (圖片來源:上海交大官方網站)    中新網11月28日電 上海交通大學27日召開全校教師幹部大會,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的任免決定,由張杰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謝繩武因過任職年齡界限,不再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
  • 張杰會見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一行
    3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 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一行23人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參觀「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士陪同參觀並與來賓座談。
  • 上海交通大學新任校長張杰簡介(圖)
    上海交大新校長張杰(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網站)  張杰,男,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1月出生,1985年1月入黨,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6年1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主要從事強場物理、X射線雷射和「快點火」雷射核聚變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PhysicalReviewLetters」等影響因子大於7.2的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篇,在Phys.Rev.等影響因子大於2.3的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被同行引用1000多次。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大學是創新創意最豐富的不竭源泉
    編者按  國家實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都迫切需要大學在高水平科研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提供有力支撐。  對國內大學來說,今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教改深化年」,各大實質性的教改舉措都將緊鑼密鼓地推進。有理由相信,國內名校之間的新一輪角逐已經開始。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各大高校如何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和要求、參與國際競爭,本土高校在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上有哪些新思考、新探索?今天起,文匯報將刊登一組國內名校大學校長專訪。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思源致遠 天地交通
    原標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思源致遠 天地交通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全體交大人:   大家好!
  • 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寄語研究生:創新引領未來—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3月2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又一批交大學子告別母校,重新起航。
  • 最新|帶著物理的基因,張杰院士告別了治校十餘年的上海交通大學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千名畢業生聽不到他們「傑哥」的畢業致辭了。這個「校長保留節目」已持續了整整10個學年。 23日上午,隨著中組部任免決定的宣布,張杰院士不再擔任上海交大校長,由常務副校長林忠欽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張杰由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正式當校長,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交大最年輕的校長。
  • 上海交大換帥 林忠欽接替張杰任職校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的任免決定,由6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不再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此前林忠欽任上海交大常務副校長,而今年59歲的張杰已經擔任上海交大校長近11年。
  • 國務院任命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張杰任中科院副院長
    其中,任命張杰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任命林忠欽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同時,免去張杰的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  此前,23日上海交通大學已舉行全校教師幹部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在會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張杰院士因另有任用,不再擔任上海交大校長,由常務副校長林忠欽院士接任。
  • 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慶典 校長張杰發表主題演講
    今天,為慶祝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上海交通大學舉辦了盛大慶典活動。紀念大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院士做了主題為《思源致遠,天地交通》的演講。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通大學(love_SJTU)發布了演講全文。 張杰強調,回顧中國大學百年來的辦學史,我們的大學始終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榮辱與共血肉相聯。「興學強國」成為中國大學的歷史使命。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熱愛 讓人生一往無前
    2006年,我來到交通大學。那個時候,交大的馬勇傑老師正在和癌症頑強搏鬥。十年的時間裡,他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治療、復發、再治療,然而,他卻總是把微笑掛在嘴邊,在夢想的道路上一路向前。我曾經問過他,驅動他樂觀向上的動力是什麼?馬勇傑老師告訴我:「因為熱愛生命,所以我選擇讓生命變得更加精彩。我們無法知曉人生的磨難何時來臨,但可以用笑容去面對!」他的精神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
  • 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杰接見雙滋傳媒CEO楊光
    2019年4月20日在上海交大123周年之際,世界一流大學、中國五大頂級名校、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杰校長在上海交大接見了上海交大校友、中國領先文娛財經媒體平臺和優秀藝人合作平臺—雙滋傳媒總部CEO楊光。雙方進行友好的互動,併合影留念。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談未來大學作為 致力「創新增值」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談創新型大學的責任和擔當    新華網上海4月7日電(記者 商亮)創新是促進世界發展和人類福祉的關鍵,大學匯聚了最具創新活力的人才4月7日,「2016世界一流大學校長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世界名校校長齊聚一堂,探討創新驅動發展時代大學的使命和責任。中國首批九所「985」大學(C9)與英國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澳大利亞八校聯盟(Go8)代表,國內外30多所一流大學校長共同參會,圍繞「高校創新能力建設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展開研討。
  • 十八大代表、上海交大校長張杰院士:大學要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 羅旭 熊旭)近日,人民網記者採訪了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張杰認為,中國的大學應該加快構建與完善三大體系:卓越的人才成長體系、創新發展體系和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大學要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
  • 林忠欽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張杰另有任用(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上海2月23日綜合報導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月23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上海交通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林忠欽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因另有任用,張杰不再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上海市委副書記、市委秘書長尹弘,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巡視員、副局長鍾海東出席宣布大會並講話。
  • 張杰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林忠欽接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圖|簡歷)
    任命張杰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任命林忠欽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免去張杰的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職務。    張杰簡歷   張杰,男,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1月出生於山西太原,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