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以西約3公裡處,是一座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老佛寺。相傳,印度僧人慧理偶然至此,發現一座小山頗似靈鷲山的一座小嶺,應為仙靈所隱,於是在山前築寺,並取名「靈隱寺」。那座小山就是現在的「飛來峰」。
天王殿是靈隱寺中軸線上第一座重要殿堂,門楣上方二層簷下所懸「雲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御筆。
大雄寶殿是靈隱寺的主殿,殿內主尊位置上供奉著高達24.8米的釋迦摩尼貼金木雕坐像;東西兩側分別供奉「二十諸天」和「十二圓覺」塑像。
藥師殿中供奉的主尊是藥師佛。按照佛經中的說法,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能解除眾生病苦。藥師佛與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並稱「東方三聖」。
濟公殿在藥師殿的東側,殿中供奉的是南宋著名的道濟和尚,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濟公。濟公俗名李修緣,初在國清寺出家,後至靈隱寺修行。
靈隱寺的五百羅漢堂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之後屢有毀建,羅漢像多次重塑。現有羅漢像均高1.7米,青銅材質。
五百羅漢堂內還有一座高達12.6米的佛教四大名山銅殿,鑄工精美,金碧輝煌。該銅殿已經被吉尼斯確認為世界最高銅殿。
靈隱寺前的飛來峰最高點只有168米,但因其面對靈隱寺的一面建有多龕摩崖造像,因此一般往往把它和靈隱寺聯繫起來,甚至認為它就是靈隱寺的一部分。蘇軾曾經在他的《遊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詩中大讚飛來峰「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
飛來峰上的佛教造像最早出現於五代年間,此後歷朝皆有鑿造。但因飛來峰山體多為石灰巖,不耐風蝕雨侵,多數造像已經被歷史的風雨所淹沒,蕩然無存,現存造像只有340餘尊。
飛來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為大肚彌勒像,據說這也是國內最早的大肚彌勒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