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近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一首《回鄉偶書》,道出了那些遠離故土的人們重返家鄉的酸楚,也道出了遠在臺灣省臺南市的吳菊對瀋陽哥哥多年的牽掛。「雖然姥姥生前向我提供的信息不多,但我仍想為她盡力一試。」近日,來自臺灣省的淑端何女士發來尋親求助,她希望能幫自己的母親找到失散半個多世紀的哥哥吳鴻規。
為此,本報「沈晚尋人」欄目聯手「今日頭條尋人」,通過與臺灣一家媒體合作的兩岸尋親項目,全力幫淑端何一家人達成願望。3月14日,淑端何女士向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詳細講述了相關情況。
哥哥失聯70年,至今仍下落不明
「幫母親找到在大陸的哥哥或其後人,既是尋親,也是尋根!」她告訴本報記者,母親叫吳菊,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在臺灣三世同堂,但是在她心目中卻有個超過半個世紀的遺憾:哥哥失聯70年。
1949年,吳菊的哥哥吳鴻規從瀋陽寄往臺灣最後一封家書,從此杳無音信。「大哥如今若在世已有92歲高齡。我已經82歲了,只想知道哥哥是生是死,想了解哥哥的後代過得好不好。」吳菊說到這裡,哽咽了。
兄長從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見
吳菊的家在臺灣臺南,父親吳大松和母親吳楊姜共生養六女一男。吳鴻規排行長子,吳菊則排行老么。吳大松1935年從臺灣到瀋陽求學工作;4年後,即1939年,迫於生計,年僅12歲的吳家長子吳鴻規獨自從臺南北上,到瀋陽投靠父親謀生。
吳家父子倆每年至少會往臺灣寄一封家書報平安,並附上一枚金戒指和一件大衣。然而在1947年,父親吳大松因患肺結核病經救治無效,在瀋陽一家醫院病逝。
哥哥音信全無,媽媽死不瞑目
吳鴻規將噩耗傳回臺灣,並在瀋陽處理父親的後事,當時他已在瀋陽成家,跟著嶽父學習中醫,先後在奉天醫院和博愛醫院工作。
1949年,吳鴻規往臺灣寄了最後一封家書,傾訴對母親和妹妹們的思念之情,從此失去聯繫。
此前,每每聽聞村裡有人從東北返臺,吳楊姜都會上前打聽兒子吳鴻規的消息,從第一批問到最後一批……
千方百計要尋找,告慰親人在天之靈
當意識到兒子返臺無望,吳楊姜於1949年12月19日抑鬱成疾病逝,臨終前唯一的心願,就是找到兒子吳鴻規。
「爸爸去世後,大哥是母親唯一的寄託。」想起家中的心酸往事,吳菊忍不住哽咽,「哥哥音信全無,母親死不瞑目。她生前交代我們六姐妹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大哥,活要見人,就算死也要知道人葬在哪裡。」
失去了雙親和大哥,對臺灣吳家六姐妹來說是巨大的悲痛,生活如同雪上加霜,排行最小的吳菊更是從11歲就在親戚家幫忙帶小孩、做家務,才得以混口飯吃。
等到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後,吳菊曾多次尋找在瀋陽的哥哥未果。如今,六姐妹只剩82歲的吳菊一人在世,「人海茫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還是不想放棄,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大哥的下落,我會第一時間到母親墳前告慰她的在天之靈。」她說。
現在,本報將吳鴻規的信息整理如下,如果你能提供更多有關吳鴻規或其瀋陽親人的線索,可以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24-96009-1聯繫我們。
姓名:吳鴻規
生日:1927年2月24日
原籍:臺灣臺南縣(現臺南市)將軍鄉昌平村
失聯時間和地點:曾住在瀋陽鐵西區興順街一段,於1949年失聯
親屬信息:父親吳大松(1947年病故於瀋陽),母親吳楊姜(1949年逝世於臺灣)。據了解,吳鴻規失聯前已在鐵西區成家,與妻子生有5個兒子。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唐葵陽 文並翻拍
新媒體編輯 陳錦芳